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特点
口腔
足月儿在出生时已具备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 早产儿则较差,其口腔粘膜干燥、薄嫩,血管 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因此容易损伤和 局部感染。且早产儿因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不足, 故不宜喂淀粉类的食物,3-4个月婴儿唾液分 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
食管
早产儿的食管呈漏斗状,腺体缺乏,弹力组织 和肌层不够发达,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 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返流。

早产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后逐渐变为垂 直位。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 育较好,故易发生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胃容 量新生儿约为30-60ml,1-3个月约为90-150ml, 一岁250-300ml。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 而异,水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 时。早产儿胃排空慢,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不 成熟,易发生胃潴留。

早产儿肝血管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肝 功能不成熟,解毒能力差,故在感染,缺氧和 中毒情况下,易发生肝肿大和变性。婴儿期胆 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胰腺
出生时胰液分泌较少,3-4个月时增多,但6个 月以内胰淀粉酶活性较低;早产儿胰脂肪酶和 胰蛋白酶的活性均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 消化吸收不够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研究显示,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率11.73%;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儿喂 养不耐受率为8.51%,说明出生体重越低,胃 肠功能成熟程度越低,喂养不耐受率愈高。
、=====================
谢谢!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十二指 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肛管),通常把至十二指肠 的部分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及其以下的部 分称下消化道,大消化腺为独立器官,包 括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是位于消化 管壁内的小腺体,如唇腺、胃腺及肠腺等。
小于32周的早产儿,呼吸、吸吮、吞咽三者不 能协调统一,所以容易出现呼吸暂停、误吸、 心率下降,早产儿消化系统的发育随胎龄增加 而肠粘膜渗透 性高,SigA水平低和动力障碍,使早产儿发生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性增加。动物实验表 明,早期微量喂养,能降低早产儿小肠结肠炎 的发生。

早产儿肠道相比较长,血管丰富,小肠绒毛发育 较好,易于消化吸收;但肠肌层发育差,肠系膜 柔软而长,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肠 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所以肠内毒素和 消化不全产物及过敏原等易于通过肠粘膜的吸收 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小肠动力随胎龄的增加也会有一个发育和成熟的 过程,早产儿易于发生腹胀、呕吐、胃潴留。
肠道细菌
胎儿肠道内无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很快从 口、鼻、肛门侵入肠道,主要分布在结肠及直 肠,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 。肠道菌群受 食物成分的影响而种类不同;正常肠道菌群对 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而婴幼 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 响而致菌群失调,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