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的方法,本节课则是让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实物、图片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
例如,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他们比较自己手中的纸和同桌的纸是否一样大。
2.呈现(10分钟)
呈现一些实际的图片或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
例如,呈现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苹果和橙子哪个多,哪个少。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一些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问题。
例如,每组有一堆硬币,让学生数一数哪堆硬币的数量多,哪堆少,然后进行交换,使两堆硬币的数量相等。
4.巩固(1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练习题。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并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
5.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更复杂的问题中运用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例如,呈现一个场景,让学生计算并判断两个篮子里的水果总数是否相等。
6.小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知识,并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些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
根据课堂内容,板书一些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学情境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我将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呈现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苹果和橙子哪个多,哪个少。
或者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实物,如硬币、小球等,进行数量比较。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活动分析: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数量是
否相等。
例如,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他们比较自己手中的纸和同桌的纸是否一样大。
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呈现一些实际的图片或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数量是否
相等。
例如,呈现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苹果和橙子哪个多,哪个少。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3.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一些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问题。
例如,每组有一堆硬币,让学生数一数哪堆硬币的数量多,哪堆少,然后进行交换,使两堆硬币的数量相等。
这一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两个数量相等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练习题。
例如,给出
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并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
这一环节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两个数量相等概念的理解。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更复杂的问题中运用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例如,呈现一个场景,让学生计算并判断两个篮子里的水果总数是否相等。
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知识,并分享
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7.家庭作业:布置一些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
所学知识。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8.板书:根据课堂内容,板书一些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方便学生复习和
记忆。
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量相等的概念,
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
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更复杂的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会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问题:在呈现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
缺乏清晰的认识。
解决办法: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让学生在呈现实际问题时,先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找出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的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问题:在操练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解决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问题
感到困惑。
解决办法: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适时给予学生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
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还可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支持。
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我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举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我还会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可以运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我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
难的学生,我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跟上课堂的进度。
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是记录教学过程的一种方式,通过记录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表现、教学方法等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
以下是一段教学实录的示例:
教师在课堂上呈现了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苹果和橙子哪个多,哪个少。
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有的说苹果多,有的说橙子多。
教师接着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实物,如硬币、小球等,进行数量比较。
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用手指数,有的用尺子量,场面热闹非凡。
教师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一些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问题。
一组
学生拿着硬币,数了一数哪堆硬币的数量多,哪堆少,然后进行交换,使两堆硬币的数量相等。
另一组学生则拿着小球,通过增减小球的方式,使两个篮子里的球数量相等。
在巩固环节,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练习题。
学生们认
真思考,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验证,课堂氛围浓厚。
在拓展环节,教师呈现了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并判断两个篮子里的
水果总数是否相等。
学生们分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他们通过加减法计算出两个篮子里的水果总数,并判断出总数是否相等。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知识,
并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学生们积极发言,表示通过今天的课
堂学习,他们学会了如何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专家点评是对教学实录的一种分析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以下是一段专家点评的示例:
这位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呈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在操练环节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关于两个数量相等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巩固环节,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了学生对两个数量相等概念的
理解和运用。
在拓展环节,教师呈现了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体来说,这位教师的教学实录展示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
教师能够关
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教师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但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进建议:
1.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举等方法,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额外的辅导
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跟上课堂的进度。
通过专家点评和教学改进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
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