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类社会”概念的逻辑建构——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5期㊀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㊀㊀㊀㊀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㊀㊀㊀㊀Vol.40No.5
2020年9月㊀
㊀㊀㊀㊀㊀
㊀㊀Journa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㊀
㊀㊀㊀㊀
㊀㊀㊀Sep.2020
收稿日期:2020-0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阐释 (18FKS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 (CSY19033)㊂
作者简介:刘国胜,男,中南民族大学教授㊁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㊂
马克思 人类社会 概念的逻辑建构
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
刘国胜,黄㊀炼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㊀要:人类社会是马克思创立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㊂马克思人类社会概念,不是从市民社会这个抽象体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其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性规定㊂马克思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作㊂为了深入表达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这一概念的逻辑建构作了透彻的论述,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在实践活动中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㊂马克思人类社会概念的逻辑建构表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思想仍是当代认识和解决全球性社会问题的理论基础㊂
关键词:马克思;人类社会;现代性;实践批判
中图分类号:A81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433X(2020)05⁃0159⁃08
㊀㊀人类社会是马克思创立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㊂和其它哲学相区别的是,马克思人类社会概念,不是从市民社会这个抽象体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其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性规定㊂马克思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其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作㊂深入认识和提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这一概念的逻辑建构,不仅是全面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科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的现实需要㊂
一㊁马克思 人类社会 概念的历史出场任何概念既是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的,也是在一定的理论前提下构建的㊂从近代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史来看,社会这一概念已建构为近代西方思想谱系中的内在性范畴,其理论标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性的话语转换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市民社会最初的含义是城邦,一个具有特定权利的人所构成的共同体㊂经过西塞罗等人的阐释,市民社会又被赋予了新的丰富含义,即, 它不仅意指单个国家,而且也意指那种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状况 [1]㊂到了近代,市民社会
才从与自然状态相对的社会概念发展为与国家相区别的社会概念㊂市民社会概念的形成,为不同的理
论家阐释现代性提供了思想空间㊂在自由主义政治学家那里,市民社会是作为个人自由发展的现实空间;在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那里,市民社会是作为资本自由运动的历史基础;在自由主义哲学家那里,市民社会是作为理性自由存在的外在形式㊂这些认识虽然论述有异,但本质上都表达了对作为生活在现代 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 的个体自由与权利的理解㊂毫无疑问,围绕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所确立的西方自由主义学说,对现代性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㊂所以,市民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㊁经济学概念,也是一个哲学概念㊂
马克思社会概念无疑是受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直接影响,这从马克思在提出人类社会概念之前仍然使用 市民社会 这一理论术语来概括社会关系㊁把握历史对象,就不难看到,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还是停留在黑格尔哲学学派的一个 分枝 上㊂那么,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如何通过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来描述他们的历史观,马克思又是如何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市民社会的概念逻辑呢?
从黑格尔哲学来看,理性虽然是一个纯粹的绝对存在,但它必须现实化,在精神阶段通过其外化形式获得它的内在性本质㊂为了说明这一思想,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一著中,对社会这一概念作了
9
51
十分深入的阐述,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市民社会这一
概念的逻辑建构上㊂这就是说,黑格尔通过市民社
会这一概念,揭示了现代政治㊁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各
种丰富的现代性关系㊂从黑格尔法哲学的整个主题
来看,其市民社会概念是以抽象的和逻辑的方式再
现历史㊁呈现本质,是绝对理念演进的必然环节,即
处于家庭和国家之间,而正是这一环节,从而将理性
自由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㊂但是,由于黑格尔的市
民社会和国家的逻辑颠倒,他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一
个矛盾体,其现实关系是由绝对理性所主导的,所
以,在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市民社会所应有的个体
自由最终取决于国家理性和意志㊂这样一来,黑格
尔哲学的内在性建构和外化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难以
逾越的对立 人与社会的对立,这种对立实质是
社会内部矛盾的本质体现㊂黑格尔没有意识到这个
对立,也无法解决这个对立㊂在自我意识的建构上,
马克思本来是黑格尔理性哲学的信奉者㊂在 哲学
世界化 和 世界哲学化 的自我意识问题中,理性
自由也是马克思早年把握社会概念的一个基本原
则㊂从某种意义上说,黑格尔这个理论难题对于马
克思来说,也是一个没有意识到的问题㊂作为意识
到的理论问题,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通过对
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和批判,黑格尔哲学的
内在冲突才进入马克思的思想视野㊂所以,马克思
在自我意识和现实经济关系的矛盾中作出了 哲学
的经济学转向 [2],从思辨的哲学世界转向现实的经济关系㊂马克思指出: 完成了的政治国家,按其
本质来说,是人的同自己物质生活相对立的类生活㊂
这种利己生活的一切前提继续存在于国家范围以
外,存在于市民社会之中,然而是作为市民社会的特
性存在的㊂ [3]30在马克思看来,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相反,否则就是 颠倒的世界意识 ㊁ 颠倒的世界 ㊂马克思在解决市民社会和国家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深入批判,并由此展开他对社会这一概念的唯物主义理论定向的建构㊂ 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㊂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㊂ [3]3马克思这一论述,不仅将社会是什么这一问题提出来,而且还深刻回答了这一问题㊂在马克思看来,人不是 抽象 的存在物,而是生活在 最直接的现实 的存在物;人的世界不是单个的人的世界,而是社会化的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的世界,是由国家和市民社会所构成的㊂这样一来,无论是人也好,还是人的世界也好,还是国家和社会也好,都是现实的㊁具体的存在物㊂马克思对人与社会的辩证分析,充分表现了他
在哲学上已经实现了从思辨理性主义向人本主义的
唯物主义转变㊂
毋庸置疑,马克思从思辨理性主义向人本主义
的唯物主义转变是在费尔巴哈哲学作为理论前提下
实现的㊂换言之,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在重建
哲学和人的世界㊁哲学和现实生活㊁哲学和社会的联
系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道路,这条道路虽然完成
了他在唯物主义基地上构建人本哲学体系,但并没
有实现其哲学自身的世界观的根本变革㊂当然,费
尔巴哈这一唯物主义的重建之路,在客观上为马克
思新的更高形态的世界观问世创造了条件,是马克
思 新唯物主义 创立的 中间环节 ,从而也是马克
思社会概念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又一重要阶
段 其意义就在于 超过目前德国的全部著作 ㊂
马克思在给费尔巴哈的一封信中写道: 建立在人
们的现实差别基础上的人与人的统一,从抽象的天
上降到现实的地上的人类这一概念,如果不是社会
这一概念,那是什么呢? [4]13这表明,马克思在人类这个概念上进一步提出社会概念,以此作为人与人
的统一体 当然,人们是在现实差别基础上的人
与人的统一,这和费尔巴哈对人类概念的理解既有
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㊂相同的一面是,马克
思从费尔巴哈那里实现了从自我意识概念转向社会
概念;相异的一面是,费尔巴哈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的个体存在,并将其本质理解为 类 , 理解
为一种内在的㊁无声的㊁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
的普遍性 [3]501,马克思则认为费尔巴哈是撇开了真实的人类社会和历史的进程,片面孤立地理解 类
存在物 ,并且他所分析的抽象的孤立的个人,也应
当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㊂马克思没有完全否认 人是类存在物 ,他仍沿用 类 这一概念,但对其概念赋予新的内涵来加以解释㊂费尔巴哈将人的 类本质 规定为 理性㊁意志㊁心 ,马克思则认为,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㊁生产人的社会联系㊁社会本质㊂ [5]马克思在从费尔巴哈的 类本质 的批判中,发现了 社会联系 不是从反思中抽象出来的 定在 ,也不是脱离社会关系的本质性规定,恰恰相反, 社会联系 是以个人的需要和利己主义作为前提的㊂在这里,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社会观的思想 综合 ㊂
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人类社会概念的科学形成
离不开其实践观的创立㊂在马克思看来,人们所生
06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