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妙,各有门道——宁波百岁老人养生习惯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寿之妙,各有门道——宁波百岁老人养生习惯调查
1982年夏,冒着酷暑,我参与了对宁波的100岁以上的超长寿者起居生活情况的走访调研,调研组组长是宁波市医科所的黄可泰所长。
被调查的这些长寿老人除了一般的起居、饮食、劳动、乐观等因素外,其中不少人有些特殊的生活习惯,这也可能是他们各自得以长寿的内在原因之一。
百岁老人徐韩大,生于1883年9月25日,
住江厦矸石街190号(摄于1982年7月1日)
日行千步
103岁的徐宝来在光绪35年,从南京玄武观的一个老道处得来一个健身的“五言真经”。
其云:“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
天天千步走,不用上药铺。
”所以,他每天都坚持走路,即使现在也每天绕着庭院走一、二百圈(约有3公里左右)。
当我见到百岁老人徐宝来时,他正安坐在和煦的阳光下,翻阅报纸,连副老花眼镜都没戴,老人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做客,行走时手脚灵便,毫无龙钟之态。
坚持洗澡
天天洗澡这也是徐宝来的秘诀。
他告诉我们,自己不但能买菜做饭,自理生活,而且还能独自一人上浴室去洗澡。
天天洗澡是活血健身、保护皮肤的最好办法。
冬天,也就是最冷的天气——在宁波由于室内没有取暖设备,加之潮湿,所以冬天寒冷程度甚至胜过北方——他也在中午饭后用热水擦身,然后通体舒畅地睡上一个午觉。
餐前梳头
108岁华小意老婆婆的头发总是一丝不乱,乌亮闪光、使人惊讶。
更特殊的是她一日三餐都要先梳头,后吃饭。
老婆婆讲,梳了头,人有了精神,吃饭才开胃,还不会伤风。
这种习惯已经有100年了。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养生专家胡文涣的《类修要诀》中就有“饥宜梳头’
的记载,这和华老婆婆的餐前梳头真是不谋而合。
善于发泄
101岁的胡香美心地善良,豁达大度,性格开朗。
但她脾气火暴,性子急躁,善于发泄。
她有火就发,有气就泄,发泄过后,就烟消云散,心中不留一点气郁积。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吹火管的肚子,炮仗的脾气。
直来直去,响过就完。
”这种豪爽的善于发泄不良情绪的性格,同样能使人保持一种健康、舒畅的情绪。
正如古诗所云:“不留块垒在胸中,此是养生第一功。
”
萝卜青菜
100岁的陈菊金是个有文化修养的老人,她甚至连《本草纲目》、《千金要方》都通读过。
她说:“天底下没有长生不老药。
天天吃大鱼大肉对身体不一定有好处.唐朝丞相魏徵说:'食不重味,衣不染彩’,叫我们吃得清淡,但一定不可偏食。
你别小看了青菜、萝卜!青菜可以补血,还能补肝益肾,萝卜是中医常用药,有消食、顺气、解毒、补虚的功能;豆腐不但营养好,还益气和中,生津润燥。
这三样菜是我家的主菜,你要说它们是长寿菜也可以。
”她还在院子里种草药,夏天用藿香泡制成饮料,防暑生津。
一年四季还采撷新鲜的竹叶泡茶,认为常饮可以清火,化痰、降血压。
酷食番薯
100岁的王志浩是渔民,喜欢大海,喜欢海鲜,用他自己的话说“桌上没有小鱼小虾,整餐饭就没了味道。
”但顿顿少不了的不仅仅是海味,而且还有番薯。
他觉得番薯比大米饭更合胃口,既通大便,又爽精神。
所以他在菜园里种了番薯,一年四季餐餐顿顿都要吃上几块。
他还给番薯起了个优美的名字,叫做“寿桃”。
考《本草纲目》中即说,“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
”
畅饮米粥
101岁的干岳林长得略微黑瘦,但无老态龙钟之象。
在饮食习惯中,他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最爱食粥。
讲起吃粥,他说:“其实这是我穷讨饭,天长日久养成的穷习惯。
后来倒成了我的一种喜爱!每天早上要是不吃上一大碗粥,就会一天肠胃里不舒服,口干舌燥,连
大便也不畅通。
有一段时间,我因烧粥麻烦,就改吃泡饭。
谁知泡饭和米粥不一样,只得重新烧粥吃。
后来我这爱吃粥的食性还传给了我的老伴,她也天天早上吃粥。
日子稍长,她也说吃粥好处多,连皮肤也好像光润了许多。
”
丹青养神
100岁的徐祝三出生于书香门第,3岁时就认了好几百个汉字。
她年青时被当地称为绘画、剪纸和刺绣都有名气的“才女”。
她说:“我不相信吃补品,什么人参、阿胶,我一样都没吃过。
我觉得画画比吃任何山珍海味都欢快。
我心里高兴时画,心里烦恼时或者身体不舒服时也画。
一拿起画笔,真是万念惧消,全身筋脉舒通。
比吃啥药,打啥针都灵。
画画时全身都用劲,悬腕运笔,手、腕、臂都要活动,脚直立踩地,脚掌要用力,作画时,心要静,气要匀,笔要正,体随意动,这就和打太极拳一样有效果。
所以,别看我身体不胖,牙齿脱光,我的脑子还好着呢!我的腿站一两个小时不累。
我的手指、手腕、手臂,每个关节还灵活,有劲。
”
喝白开水
103岁的林宝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癖好,就是她爱喝白开水.而且总是要等到热开,水慢慢冷却到了一定的程度,她才端起茶杯缓缓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进嘴里,似乎饮的是玉器琼浆,品味的是醇醪美酒。
她每天要喝2暖水瓶开水,而且不喝茶水,她告诉我们:“只有白开水清甜爽曰”。
而且她—年四季,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空腹喝一杯凉开水,不管早上有什么要紧事,都不会忘记喝凉开水。
她说:早上喝杯凉开水,就会一天神清气爽,开胃,消化好,大小便畅通。
嗜好馄饨
一般老年人早餐都是米粥、泡饭、豆浆或牛奶等。
可是102岁的沈宝玉每天都要让其丈夫(90岁)给她做一碗滚热的鲜肉馄饨。
肉馄饨营养价值较高,且易于消化,也是保健饮膳之一。
她早餐要求质量很高。
她说,“早餐吃不好,早餐吃不饱,吃不香,就会一天肚皮空荡荡得不舒服,一天觉得提不起精神来!”
烫脚睏觉
100岁的郑宝姐面色红润滑嫩,额头只有浅浅的几条皱纹,手背的肌肉丰满而有弹性。
她能长命百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烫脚睏(睡)觉。
她白天吃得下,晚上睡得好,头碰着枕头,没过几分钟就睡得很实了。
她热天时每天洗2回澡,天冷时顶多10天就要擦一次身。
特别是她每天睡觉以前,总是用热水烫脚,把脚烫得红彤彤的。
她说;“脚暖了,就浑身舒服,心也静了,一躺下就睡着了。
”印度阿吠陀医学早就指出:欲长寿宜暖足。
足暖则血循环加快,可以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每天用热水烫脚也是健康长寿的一个“秘诀”。
适量饮酒
103岁的许阿秀曾被《中国老年报》评为健康老人。
她年青时就学会了喝酒。
她说:“听人说,喝点酒,血气旺,通筋脉,力气就使得出。
后来我慢慢就喝上了瘾。
不喝点酒,真好像全身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一直到如今,一百多岁了,我还天天喝烧酒。
一斤烧酒,喝一个礼拜。
我就是喜欢喝酒,已经六七十年了。
只是有一样,我喝酒从来不过量,从来不喝醉。
如今人老了,也不想多喝了。
喝一点,是为了活络血脉,暖和身子。
你看,酒成了我的长命酒,我成了一个酒寿星。
”说完,老人不禁大声地朗笑起来。
研究表明:少量饮酒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比不饮酒者低30%。
以上这些超高龄者各自特色的生活习惯,虽然不是人人皆有,但肯定对他们的长寿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些老人生活起居都很有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不吃得过饱,都不抽烟,经常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他们的特点是心情愉快,从不忧郁烦恼,看来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美国生物行为科学专家科幸斯(Kesis)教授指出:“心胸开朗的积极性情绪是最佳的解毒剂,它可以起到稳定机体,延长生物寿命的作用。
”
从这些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可以看到,他们的长寿经验其实就是已为近代科学证明了的长寿之道。
像台湾的长寿老人王雄夫,他的秉性竟然是:“唱京戏,打麻将,发脾气”。
关于他的事情,请点击查看我的另一篇原创——这个百岁老人不简单:唱京戏,打麻将,发脾
气!
顺乎自然的作息生活,独特的养生之道,都会使人的生物钟良性工作,对人的寿命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起居有时能保证生物钟的正常有序的活动,避免了各种内在或外来的不利于细胞活动的有害因素。
正如日本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所言:
长生不老的理论和方法尽管
很多,但一个基本的事实却是公
认的,即人的生活习惯可以延长
或缩短一个人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