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前检测:
1、亲子间的相似性叫。

亲子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

2、生物不同的特征、特性和方式,就是生物的性状。

3、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

教学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重点难点:
1、相对性状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一、基因和染色体
细胞核→染色体(成对)→DNA→基因(成对)
例:(P29页图)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46条DNA分子,数万对基因。

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二、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

1、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毕耐登在研究马会充实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由每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了则又恢复成2对。

2、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使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3、以人为例:
父亲(23对)→ 精子(23条)↘
受精卵(23对)→新个体
母亲(23对)→ 卵细胞(23条)↗
4、P31填图
5、总结:
①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基因以染色体为载体在亲子代间传递。

②子代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般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子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