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济钢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山东济钢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
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本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
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
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
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
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
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
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
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
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
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
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
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
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
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
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
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
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
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
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
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
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
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
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晴,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
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
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
“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
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
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
“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
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
“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
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
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
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
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
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
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刪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意味深长,“驮水的日子”既是上等兵与驴相处的美好时光,也是与战友戍边的岁月,寄寓了他对军旅生活的眷恋。
B. 上等兵一点没犹豫,兴奋地给驮水的驴取了“黑家伙”的名字,表达了他对驴的喜爱,己将驴看作了连队的一员、自己的战友。
C. 小说第八段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铃铛声,清脆的铃铛声打破了山道的寂静,也为平淡和孤独的边关军旅生活增添了一丝点缀。
D. 小说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情形虽不同,上等兵的心情却相同,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与关心。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述上等兵与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表现当代军人的人性美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B.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的设计,明线是写上等兵将驴驯服的过程,暗线写上等兵的进步与成长。
C. 下士的驯驴方式与上等兵的驯驴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D. 上等兵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名字,暗示他不仅是个体形象,也象征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士兵。
3. 小说的主人公“上等兵”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出山
蒋子龙
党委扩大一上来就卡了壳,这在机电工业局的会议室里不多见,特别是在局长霍大道主持的会上更不多见。
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一种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
算算吧,“四人帮”倒台两年了,七八年又过去了六个月,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完成任务了。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全局都快要被它拖垮了。
必须彻底解决,派硬手去。
派谁?机电局闲着的干部不少,但顶戗的不多。
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有一张脸渐渐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
这是一张有着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眼;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
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一双火力十足的眼睛不看别人,饱满的嘴唇铁闸一般紧闭着,里面坚硬的牙齿却在不断地咬着牙帮骨,左颊上的肌肉鼓起一道道棱子。
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他不仅估计到第一炮很快就要炸响,而且对今天会议的结果似乎也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
”这低沉的声调在有些委员的心里不啻是爆炸了一颗手榴弹。
徐进亭副局长更是惊诧,说:“光朴,你是真的,还是开玩笑?”是啊,他的请求太出人意料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
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而又得不到手的“美缺”。
乔光朴放着轻车熟路不走,明知现在基层的经最不好念,为什么偏要下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的扫过全场,最后和霍大道那穿透一切的目光相遇了,倏地这两对目光碰出了心里的火花,一刹那等于交换了千言万语。
乔光朴仍是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
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
到干校和石敢去养鸡喂鸭。
”
这家伙,话说得太满、太绝。
如今稍负一点儿责的干部就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
什么事情还没有干,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却的路。
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
他激赏地抬起眼睛,心里想,这位大爷就是给他一座山也能背走,正像俗话说的,他像脚后跟一样可靠,你尽管相信他好了。
就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儿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
有人说:“你这是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乔光朴看看手表,像事先约好的一样,石敢就在这时候进来了。
乔光朴站起来:“霍局长,我先和老石
谈一谈。
”霍大道点点头。
乔光朴抓住石敢的胳膊,半拥半推地向外走。
乔光朴把自己的打算,立“军令状”的前后过程全部告诉了石敢,充满希望地等着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
石敢却是长时间的不吭声,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
老朋友对他的疏远和不信任叫他心打寒战。
石敢到底说话了,语音低沉而又含混不清。
乔光朴费劲地听着:“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
”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
”
“胡说!”乔光朴见好说不行,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在活人身上难道能发生精力消耗完的事吗?”
“我指热情的细胞消耗完了。
”
“嗯?”乔光朴一把将石敢从沙发上拉起来,枪口似的双眼瞄准石敢的瞳孔,“你敢再重复一遍你的话吗?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儿吐掉了?”石敢躲开了乔光朴的目光,他碰上一面无情的能照见灵魂的镜子,他看见自己的灵魂变得这样卑微,感到吃惊,甚至不愿意承认。
乔光朴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
石敢点点头走了。
霍大道对乔光朴说:“刚才议论到干部安排问题,你还没有走,就有人盯上了你的位子。
”
徐进亭先说:“电机的冀申提出身体不好,希望能到公司里去。
”接着别的委员也都说出了曾托付过自己的人。
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气色森严,语气里带着不想掩饰的愤怒:“什么时候我们党的人事安排改为由个人私下活动了呢?什么时候党员的工作岗位分成了‘肥缺’‘美缺’和‘废缺’‘苦缺’了呢?冀申同志在电机厂没搞好,却毫不愧疚地想到公司当经理,我不相信搞不好一个的人能搞好一个公司。
”
徐进亭问:“冀申原是电机厂一把手,老乔和石敢一去,不把他调出来怎么安排?”
霍大道说:“当副ㄏ长嘛。
干好了可以升,干不好还降,直降到他能够胜任的职位为止。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大家还可以讨论。
”
徐进亭悄悄对乔光朴说:“这下你去了以后就更难弄了。
”
乔光朴耸耸肩膀没吭声,那眼光分明在说:“我根本就没想到电机厂去会有轻松的事。
”
(选自《乔厂长上任记》,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乔光朴放弃“美缺”,主动要求去陷入困境的重型电机厂,让与会委员震惊,也出乎局长霍大道的意料。
B. 从乔光朴的话中可知,石敢曾经也是一员干将,“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因此心灰意冷,“目光冷冷”。
C. “我根本就没想到电机厂去会有轻松的事”,这说明乔光朴是了解电机厂的现状的,对困难是有预计的。
D. 通过对机电局不少干部不愿作为及徐副局长的担忧等介绍,小说反映了“文革”之后改革事业的艰难曲折。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交代了事件的背景,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有完成任务,形势严峻,为改革选人做好铺垫。
B. “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营造了沉闷的气氛,暗示会议开得不顺,为下文乔光朴毛遂自荐破局蓄势。
C. “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反映出霍大道内心的愤怒,也凸显出他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
D. 小说的语言凝重,不拖泥带水,不铺排细节,但个性化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6. 小说的标题《出山》有什么作用?
7.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渴望英雄。
小说是如何塑造改革英雄乔光朴的?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
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
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2018年5月7日《半月谈》)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
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
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
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
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
”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2018年12月10日《钱江晚报》)材料三: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
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
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选自2019年11月29日人民网)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隐患。
B. 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C. 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成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D. 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还允许罚款和责打。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教师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迫切性。
B. 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C. 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D. 《规则》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
10. 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
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
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
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
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①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
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②,心力既衰,官事何补。
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
”因着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
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帝闻,立命笞之。
晏殊以笏击人折齿。
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
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
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
命罢之。
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
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
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
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
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既没,人多惜之。
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
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
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注】①班:朝官上朝。
②班行:上朝的位次。
③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B.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C.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D.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 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中央及地方官吏。
C. 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D. “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 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
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 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
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外放地方。
D. 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在他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还是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来资助他的家人,才办理了后事。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