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32 语言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三十二[语言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量.筒(liánɡ)攻讦.(jié)
黑魆魆.(qū) 大腹便便.(pián)
B.阜.盛(fù) 靓.妆(jìnɡ)
入场券.(quàn) 不稂.不莠(liánɡ)
C.胡诌.(zhōu) 桎梏.(ɡù)
崭露.头角(lù) 时不我与.(yǔ)
D.模.样(mó) 拂.晓(fú)
煞.风景(shā) 靡.靡之音(m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勘误挑大梁细水常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B.草坪耍滑头和蔼可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清仓联珠炮防患未然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辐射做功课劳燕分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日前,淄博某公司主持起草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标准《陶瓷中空太阳能集热板》通过了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__________。
(2)世界卫生组织承担了“妇幼营养和食品安全联合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证明了采取________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儿童早期的营养状况。
(3)通过维护公正、加强________,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网,努力消除各种差距,使社会各界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A.审定干涉法制
B.审定干预法治
C.审订干预法制
D.审订干涉法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党内存在的“长、空、假”的不良文风不仅降低了党的威信,疏离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更损害了为文者自身的形象,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B.随着寿光地区高污染的造纸和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绿色蔬菜种植环境,影响了驰名全国的寿光蔬菜的质量。
C.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规范了各级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并要求医院不得借口更新医疗设备、购置新的医用试剂为名增加收费项目。
D.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议政平台,许多政府部门陆续建立起官方微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主动采纳民间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8)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__________________,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有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
“你的政治态度怎么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
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
”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地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
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
“嗯,当然会飞。
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
”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
对他毫无办法。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D.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地体现出来。
E.“我”注视着最后几辆大车匆忙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也让读者推想出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7.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中老人三次说“在照看动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三十二
1.C [解析] A项,黑魆魆.(xū);B项,不稂.不莠(lánɡ);D项,模.样(mú)。
2.B [解析] A.“细水常流”应为“细水长流”;C.“联珠炮”应为“连珠炮”;
D.“召之即来”应为“招之即来”。
3.B [解析] 审定:审查决定。
审订:审阅修订。
干预:过问(别人的事)。
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
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法制: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体系。
由此推出B 为正确答案。
4.D [解析] A项递进关系颠倒,应将“不仅”和“更”后的内容进行调换;B项成分残缺,“破坏”“影响”无主语,删去“随着”;C项,句式杂糅,删去“为名”或将“借口”改成“以”。
5.(1)茕茕孑立(2)钟鸣鼎食之家(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4)大珠小珠落玉盘(5)樯橹灰飞烟灭(6)人比黄花瘦(7)不求闻达于诸侯(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6.DE [解析] A项,小说中并没有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也不妥。
B项,“以‘我’为全知视角”不对,某些事情如果不是老人亲口说出,“我”是无法知道的。
C项,“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理解错误,意在表现他对动物的关切,对和平的留恋,对战争的无奈和厌恶。
7.①年迈体弱,疲惫不堪;②充满爱心,淳朴善良;③热爱家乡,厌恶战争。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①紧承上文,提示性格,表现老人对照看动物的工作的看重;②照应前文,表现老人对动物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无助沮丧;③深化主题,表明老人放弃了求生的念头,反映战争的残酷。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观点:点明环境,有利于刻画人物,提示主题。
理由:①题目交代了地点和主要人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明确典型的环境和场景,展现了人民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美好家园被摧残的景象;③有利于刻画人物,提示主题。
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读者的心灵。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论述要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