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说明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说明⽂阅读
2020年中考语⽂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说明⽂阅读
2020杭州--阅读下⾯的⽂本,完成⼩题。
近视漫谈
眼睛是⼈体最重要的器官之⼀,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
你知道它是怎么⼯作的吗?打个⽐⽅,眼睛就像⼀台精密的照相机,⾓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膜上,从⽽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膜上。
近视轻则影响正常⽣活、⼯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障碍、视⽹膜脱落等。
据调查,⽬前我国近视患者⼈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是眼睛近距离使⽤时间长、强度⼤,⽤眼⾓度不合理,加重了⽤眼负荷;⼆是缺少户外活动。
当今⼤部分青少年学习压⼒⼤,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机、电脑等电⼦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
⼤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风险。
物理学中街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平⼀般不超过500勒克司,⽽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平也可以达到⼀万多勒克司,⼤晴天更可⾼达⼗⼏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法企及的。
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膜多巴胺的⽣成,⽽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
另外,户外活动时⼈常常会看向远⽅,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恢复。
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在看书学习后休息、
远眺,每天进⾏⼀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3. 下列对⽂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A. 把“眼睛”⽐作“照相机”,⽣动地说明了眼晴是⼈体最重要的器官之⼀。
B. 为保护视⼒,中⼩学⽣应养成良好的⽤眼⾏为习惯,参加⾜量的户外活动。
C. 如果每天减少⽤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时,那么50%的⼈将不会发⽣近视。
D. 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
14. ⽂中插⼊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
15. 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机,⾄少看20英尺(6⽶)远的物体20秒。
请结合上⽂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
【答案】13. B 14. 内容上,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图表⼀显⽰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并呈上升趋势,图表⼆显⽰我国青少年⽤眼⾏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
形式上,图⽂结合,使⽂本呈现⽅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
15. ⽂中介绍⽤眼时间长会增加⽤眼负荷,法则明确了⽤眼时长,到了20分钟就要休息;⽂中说明休息、远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恢复,法则规范了⽤眼后的休息时长(20秒)和远眺距离(20英尺)。
该法则具有合理性。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理解⽂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
仔细阅读⽂本,辨析各个选项,分析作答。
A.有误。
结合原⽂“你知道它是怎么⼯作的吗?打个⽐⽅,眼睛就像⼀台精密的照相机”可知,把“眼睛”⽐作“照相机”,说明了眼睛是怎么⼯作的;
B.正确;
C.有误。
此项说法与原⽂不符,原⽂是“减少⽤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风险”;
D.有误。
原⽂是“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膜多巴胺的⽣成,⽽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常常会看向远⽅,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恢复”,故D项“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是断章取义,表述不准确;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分析⽂本阅读中插⼊图表作⽤的能⼒。
⽂本中插⼊图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分析。
内容上,图表使要表达的内容更直观,便于读者⼀⽬了然地了解所解说的内容,说明的效果更突出。
通过
图表中的⽂字内容和数据分析,可知图⼀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且年龄越⼤上升⽐例越⾼;图⼆通过对青少年⽤眼⾏为的⽐较,说明我国青少年⽤眼⾏为习惯都不达标。
形式上,⼀篇说明性的⽂章,有⽂有图,图⽂结合,使⽂本呈现⽅式显得灵活多变,能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对⽂章内容的分析能⼒。
根据⽂中“眼睛近距离使⽤时间长、强度⼤,⽤眼⾓度不合理,加重了⽤眼负荷”可知,⽤眼时间过长会增加⽤眼负荷,造成眼疲劳,从⽽形成近视,因此法则明确了⽤眼时长20分钟,到了这个时间就要休息;根据“⼤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风险”可知,有规律地休息、远眺能够帮助收缩的眼部肌⾁恢复。
故法则规范了休息20秒的时长,远眺距离20英尺。
综上分析,这项法则合理。
2020新疆--阅读下⽂,完成下列各题。
骆驼的抗沙标配
张云⼴
①穿⾏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存者。
不仅如此,它们还曾⼀度成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具,素有“沙漠之⾈”的美誉,⽽这⼀切都源于其拥有⼀套⾼效运作的抗沙标配。
②骆驼是⼀种极不挑⾷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的植物都在其⾷谱范围内,即使是⼀些看起来⼗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作⽤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
骆驼的反刍能⼒惊⼈,它的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是留住⾷物,以便再次进⾏咀嚼,其反刍次数可以⾼达五⼗次之多,从⽽最⼤限度地对⾷物进⾏吸收和利⽤。
③骆驼不仅是⾼效利⽤⾷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
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筋⼀样,弹⼒⼗⾜,⼤⼤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
瘦死的骆驼⽐马⼤,⽽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的⾝躯来说,就显得有些⼩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其中所含的⽔分极少。
骆驼体内有许多条⼩管汇聚到肾脏的中⼼部位,使肾脏具有强⼤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滴⽔。
超凡的减排能⼒使骆驼在⼀次性喝下⼀百升⽔的情况下,可以⾏⾛⼀百千⽶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也能⽣存很长⼀段时间。
④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且驼峰部位的⽪肤厚度有⼀厘⽶,⾥⾯是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
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科学布局。
⑤骆驼⾃⾝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不仅于此。
休息时,骆驼采⽤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茧,还有可以耐得住⾼温侵袭的胸椎⾻,起着重要的⽀撑作⽤。
这样⼀来,骆驼的整个胸腔得以远离地⾯,免受流沙的灼烫之苦。
同时,骆驼的四肢与胸椎⾻⽀起的空间会有⽓流通过,也发挥了⼀定的降温功能。
⑥当⼈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不懈努⼒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
(选⾃《知识窗》2020年第2期,有删改)
22. 根据⽂章内容,概括出骆驼具有哪些抗沙特性。
23. 第③段主要运⽤了哪些说明⽅法?作⽤是什么?
24. 本⽂的说明语⾔有什么特点?请结合⽂章简要分析。
【答案】22. ①极不挑⾷,消化和反刍能⼒强,最⼤限度地对⾷物进⾏吸收和利⽤;②发达的跟腱结构消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分很少;③驼峰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它部位散热;④骆驼的休息姿势有利于降温。
23. ①打⽐⽅。
将骆驼的跟腱⽐作橡⽪筋,⽣动形象地说明了骆驼的跟腱弹⼒⾜,能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
②作诠释。
具体解释了骆驼排泄尿液和⽔分很少的原因。
③列数字。
以骆驼⼀次性喝⽔和⾏⾛路程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在沙漠中⽣存能⼒强。
24. 本⽂语⾔兼具准确性和⽣动性。
准确性:“其反刍次数可以⾼达五⼗次之多,从⽽最⼤限度地对⾷物进⾏吸收和利⽤”⼀句运⽤列数字的说明⽅法,准确地说明骆驼反刍能⼒之强。
⽣动性:“当⼈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不懈努⼒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运⽤拟⼈⼿法,⽣动幽默地说明了骆驼抗沙能⼒强。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
由第②段“骆驼是⼀种极不挑⾷的动物”“即使是⼀些看起来⼗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作⽤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骆驼的反刍能⼒惊⼈”可概括为:极不挑⾷,消化和反刍能⼒强,最⼤限度地对⾷物进⾏吸收和利⽤。
由第③段“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筋⼀样,弹⼒⼗⾜,⼤⼤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其中所含的⽔分极少”可概括为:发达的跟腱结构消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分很少。
由第④段“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科学布局”可概括为:驼峰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它部位散热。
由第⑤段“休息时,骆驼采⽤的是跪地姿势,带
着厚厚的⽼茧,还有可以耐得住⾼温侵袭的胸椎⾻,起着重要的⽀撑作⽤”可概括为:骆驼的休息姿势有利于降温。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法及其作⽤。
“这些跟腱如同橡⽪筋⼀样,弹⼒⼗⾜,⼤⼤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将骆驼的跟腱⽐作橡⽪筋,是打⽐⽅的说明⽅法,具有⽣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说明的是骆驼的跟腱弹⼒⾜,能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
“⽽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的⾝躯来说,就显得有些⼩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其中所含的⽔分极少。
骆驼体内有许多条⼩管汇聚到肾脏的中⼼部位,使肾脏具有强⼤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滴⽔”是作诠释的说明⽅法,具体解释了骆驼“减排”能⼒强的原因。
“超凡的减排能⼒使骆驼在⼀次性喝下⼀百升⽔的情况下,可以⾏⾛⼀百千⽶的路程”是列数字的说明⽅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在沙漠中⽣存能⼒强。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的语⾔特点。
说明⽂语⾔有准确平实和⽣动活泼两种特点。
准确性的特点可从具体数据的运⽤、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等⽅⾯阐释。
如“陆地上近百分之⼋⼗的植物都在其⾷谱范围内”中“近”字,说明了骆驼的⾷谱范围接近陆地上百分之⼋⼗的植物,体现了说明⽂准确性的特点。
再如“超凡的减排能⼒使骆驼在⼀次性喝下⼀百升⽔的情况下,可以⾏⾛⼀百千⽶的路程”,具体数字的使⽤,体现了说明⽂准确性的特点。
⽣动性⽅⾯可从说明⽂运⽤的⽐喻或拟⼈的⼿法来阐释。
如“骆驼不仅是⾼效利⽤⾷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把骆驼⼈格化,是拟⼈的修辞⼿法,具有⽣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再如“当⼈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不懈努⼒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也运⽤拟⼈⼿法,具有⽣动幽默的表达效果。
由此可见,本⽂的语⾔特点兼具准确性和⽣动性,结合⽂章内容作答。
【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中准确⽽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定的要求加⼯信息。
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段中是⼏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个主要意思;如果⽂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个要点。
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2020天津--阅读《长在树上的“宝⽯”》⼀⽂,完成下⾯⼩题。
长在树上的“宝⽯”
⽑恪成
①“油蛉在这⾥低唱,蟋蟀们在这⾥弹琴。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像⼩珊瑚珠攒成的⼩球,⼜酸⼜甜,⾊味都⽐桑葚要好得远。
”这是鲁迅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字。
覆盆⼦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②覆盆⼦学名⼭莓,是蔷薇科悬钩⼦属植物,因其果实形、⾊、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也叫树莓。
每年⼆三⽉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瑕,⼩巧玲珑,⾹味浓郁。
③四⾄六⽉,树莓结果。
它的果实由很多⼩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
依据果实不同的颜⾊,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树莓和紫树莓四⼤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
树莓果实可以鲜⾷,其⼝味独特,酸甜适中。
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
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量维⽣素和氨基酸。
例如其维⽣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多,梨和柑橘的近30倍。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果”,欧洲⼈更将其称为“⽔果之王”。
⑤树莓还有较⾼的药⽤价值。
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李时珍在《本草纲⽬》⼀书中提到,覆盆⼦味⽢、酸、平、⽆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等功效。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品。
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同源的神秘果实。
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
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体吸收,常⾷可抗病强⾝。
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压等也有很⼤益处。
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
(选⾃《百科知识》,有删改)
6. 下⾯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意思的⼀项是()
A. 树莓因果实的形、⾊、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得名,还有覆盆⼦、⼭莓等名称。
B. 树莓在每年的⼆三⽉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瑕,⼩巧玲珑,⾹味浓郁。
C. 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树莓和紫树莓四⼤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
D. 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体吸收,常⾷可抗病强⾝。
7. 下⾯对⽂中画线句⼦使⽤的说明⽅法及作⽤的分析,正确的⼀项是()
A. 使⽤列数字、作⽐较、分类别的说明⽅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量维⽣素和氨基酸。
B. 使⽤举例⼦、列数字、作⽐较的说明⽅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量维⽣素和氨基酸。
C. 使⽤打⽐⽅、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D. 使⽤打⽐⽅、列数字、作⽐较的说明⽅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8. 下⾯对本⽂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章开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语⾔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⑥段作者把树莓⽐作长在树上的“宝⽯”,⽣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
D. 本⽂是⼀篇事理说明⽂,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答案】6. C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章内容的理解。
C.“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表述有误,依据原⽂第③段是“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
故选C。
【7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法及作⽤的理解。
B.“例如其维⽣素C的含量”属于举例⼦,“5倍”“1倍多”“近2倍”属于列数字,“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多,梨和柑橘的近30倍”属于作⽐较。
作⽤是具体准确说明第(4)段第⼀句话“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量维⽣素和氨基酸”。
故选B。
【8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章内容的理解。
D.“本⽂是⼀篇事理说明⽂”表述有误,本⽂是⼀篇介绍树莓果实的特点、营养、药⽤价值的事物说明⽂。
故选D。
2020南充--阅读下⾯选⽂,完成下⾯⼩题。
⼈类起源于⼀条鱼
①2019年10⽉26⽇,有着中国“搞笑诺贝尔奖”之称的菠萝科学奖颁奖⼤会在浙江温州举⾏。
本届的特别奖菠萝U奖颁给了⼀项古⽣物学的成就--澄江古⽣物化⽯研究。
该项研究的宣传语是:澄江⼩⾍⾍,你的⼩祖宗。
②澄江古⽣物化⽯在业内⼤名⿍⿍,距今约5.3亿年,是世界范围内保存⾮常完好的寒武纪古⽣物化⽯群,共有16个门
类,200多个古⽣物化⽯。
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量奇特且完整的古⽣物,这⼀发现为地球⽣命的“寒武纪⼤爆发”提供了有⼒的证据。
③在这些“⼩⾍⾍”中,最为⼈们所知的是昆明鱼化⽯,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古⽣物学家舒德⼲。
昆明鱼是⽬前发现的最早产⽣脊索的动物。
有了脊索,接下来动物就可以进化出脊椎,⽽脊椎对动物来说意义⾮凡。
脊索对昆明鱼的意义在于:⾸先,有了脊索,昆明鱼在5.3亿年前寒武纪的海洋中就可以拥有更多⽣存的机会,昆明鱼体内的肌⾁就能以它为基础呈“之”字形排列,从⽽让其游得更快;其次,有了脊索,昆明鱼便可以进化出⼀件特殊的“武器”--颌,这个武器对进⾷和防卫来说⾮常重要。
④有了脊索和以此为基础进化⽽来的脊椎,动物就可以进化出头⾻和颅⾻。
有了颅⾻的保护,感觉细胞和神经中枢才能安全地进化。
最终,颅⾻⾥⾯的神经细胞越来越多,形成神经节,众多的神经节最后发展成为⼀个终极成品--⼤脑。
⑤在了解昆明鱼的情况之后,有的科学家称昆明鱼是当今⼈类的祖先。
这是怎么回事呢?从⽣物学的系统来看,⼈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类⼈猿亚⽬-⼈科-⼈亚科-⼈属。
也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
从⽬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持这个貌似⾮常荒谬的结论:⼈是由昆明鱼进化⽽来的。
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众所周知,⼈类胚胎早期有⼀个阶段的形态和鱼⾮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
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解剖学家马丁·拉斯科发现,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都曾经出现过鳃裂。
所以,⼈类起源于⼀条鱼并不是胡说⼋道,⽽是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
⑥值得⼀提的是,⽬前的动物界有⼀种动物和昆明鱼⾮常接近,那就是⽂昌鱼。
脊索动物门中除脊椎动物亚门外,还有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中只有⼀种动物,那就是⽂昌鱼。
⽂昌鱼的⼤部分特征像⽆脊椎动物,只是它的背部有脊索。
与其他门的动物不⼀样,⽂昌鱼⼀直没有进化,始终在“原地踏步”,这也使得它成了⽣物进化史中的“活化⽯”。
⑦在了解了“⼩⾍⾍”的前世今⽣,尤其是昆明鱼的情况后,你去澄江县看到“澄江⼩⾍⾍,你的⼩祖宗”这条标语,⼀定不会感到不明所以,⽽是会忍俊不禁。
(选⾃《知识窗》)
20. 下列对选⽂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本⽂是⼀篇事理说明⽂,按照逻辑顺序,详细介绍了⼈类起源于⼀条鱼的原因。
B. 第①段采⽤了以记叙为主的表达⽅式,意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第⑤段中画线语句体现了说明⽂语⾔的严谨性、准确性,删去后⽂意会发⽣改变。
D. 本⽂综合采⽤了多种说明⽅法,如列数字、举例⼦、打⽐⽅、下定义、作⽐较等。
21. 下列说法符合⽂意的⼀项是()
A. “澄江古⽣物化⽯研究”获得本届特别奖菠萝U奖的原因是:研究发现澄江⼩⾍⾍是⼈类的⼩祖宗。
B. 中国科学院院⼠、古⽣物学家舒德⼲最早发现昆明鱼,它是⽬前发现的最早产⽣脊索的动物。
C. ⼈类是由昆明鱼进化⽽来的,这个结论虽然⾮常荒谬,但却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
D. ⽂昌鱼是因为它的背部有脊索,所以⼀直没有进化,这使得它成了⽣物进化史中的“活化⽯”。
22. 本⽂为什么说⼈类起源于⼀条鱼,请简要概括。
【答案】20. D 21. A
22. ①昆明鱼是⽬前发现的最早产⽣脊索的动物,⼈所从属的脊椎动物都是由脊索动物进化⽽来的;②⼈类胚胎早期有⼀个阶段的形态和鱼⾮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章的理解分析。
D.从说明⽅法看,本⽂运⽤了多种说明⽅法,如②段的“距今约5.3亿年”“共有16个门类,200多个古⽣物化⽯。
”这是列数字;③段的“昆明鱼便可以进化出⼀件特殊的“武器”--颌。
”这是打⽐⽅;⑤段的“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解剖学家马丁·拉斯科发现……”这是举例⼦;⑤段的“从⽣物学的系统来看,⼈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类⼈猿亚⽬-⼈科-⼈亚科-⼈属。
也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
”这是作诠释;⑥段的“与其他门的动物不⼀样,⽂昌鱼⼀直没有进化。
”这是作⽐较。
全⽂的说明⽅法并没有下定义。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从⽂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
B.结合③段“最为⼈们所知的是昆明鱼化⽯,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古⽣物学家舒德⼲”可知,舒德⼲是昆明鱼化⽯的发现者,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最早的发现者,故B项“舒德⼲最早发现昆明鱼”说法不准确;
C.结合⑤段的“从⽬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持这个貌似⾮常荒谬的结论”可知,作者加上⼀个“貌似”⼀词,表明并没有完全肯定其“荒谬”,故C项“这个结论虽然⾮常荒谬”说法不准确;
D.结合⑥段的“⽂昌鱼的⼤部分特征像⽆脊椎动物,只是它的背部有脊索。
与其他门的动物不⼀样,⽂昌鱼⼀直没有进化”可知,⽂昌鱼的背部有脊索和它⼀直没有进化不构成因果关系,故D项“因为它的背部有脊索,所以⼀直没有进化”说法错误;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关于⼈类起源于⼀条鱼的原因集中在第⑤段进⾏了说明,结合段中的“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
从⽬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来的”,“众所周知,⼈类胚胎早期有⼀个阶段的形态和鱼⾮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即可提炼出答案。
2020⽢孜--阅读下⾯的⽂章,完成下⾯⼩题。
蝉的卵
法布尔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胸部的尖利⼯具刺成⼀排⼩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
⼀个⼩孔内约⽣⼗个卵,所以⽣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我从放⼤镜⾥见过蝉卵的孵化。
开始很像极⼩的鱼,眼睛⼤⽽⿊,⾝体下⾯有⼀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成。
这种鳍有些运动⼒,能够帮助幼⾍⾛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较困难的事情。
④鱼形幼⾍⼀到孔外,⽪即刻脱去。
但脱下的⽪⾃动形成⼀种线,幼⾍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幼⾍落地之前,就在这⾥⾏⽇
光浴,踢踢腿,试试筋⼒,有时却⼜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⑤它的触须现在⾃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的⽖能够张合⾃如。
⾝体悬挂着,只要有⼀点⼉微风就动摇不定。
它在这⾥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
我看到的昆⾍再没有⽐这个更奇妙的了。
⑥不久,它落到地上。
这个像跳蚤⼀般⼤⼩的⼩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
⾝体在空⽓中渐渐变坚强了。
它开始投⼊严肃的实际⽣活中了。
⑦这时,它⾯前危险重重。
只要⼀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上,或车辙的污⽔中,或不⽑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法钻下去的粘⼟上。
⑧这个弱⼩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刻到地下寻觅藏⾝的地⽅。
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
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
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⑨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前⾜的钩扒掘地⾯。
我从放⼤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掘出抛在地⾯。
⼏分钟以后,⼀个⼟⽳就挖成了。
这⼩⽣物钻下去,隐藏了⾃⼰,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⑩未长成的蝉的地下⽣活,⾄今还是个秘密。
不过在它来到地⾯以前,地下⽣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概是四年。
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暗中的苦⼯,⼀个⽉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有删改)9. 围绕“蝉”,⽂章主要介绍了哪三⽅⾯内容?请简要概括。
10. 第④-⑨段按时间顺序进⾏说明,有什么作⽤?
11. 第⑩段作者列举了两个数据,有什么作⽤?请从内容和结构两⽅⾯简要分析。
12. 本⽂在介绍蝉时,多次以“⼩动物”“弱⼩的动物”“⼩⽣物”来称呼。
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9. 成⾍产卵及蝉卵孵化,蝉的幼⾍的活动,概括蝉的⼀⽣。
10. 使⽂章脉络清晰,使读者⼀⽬了然。
11. 内容上强调突出地说明幼⾍在地下⽣活时间之长,在地上⽣活时间之短;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12. 形象⽣动地写出作者对⼩⽣命的尊重和同情,字⾥⾏间充满对⼩动物的怜爱和呵护。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章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普通的蝉喜欢在⼲的细枝上产卵”和②段“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胸部的尖利⼯具刺成⼀排⼩孔……所以⽣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及③段“我从放⼤镜⾥见过蝉卵的孵化”写蝉的成⾍产卵及蝉卵孵化;第⼆⽅⾯:④段“鱼形幼⾍⼀到孔外,⽪即刻脱去”,⑤段“它的触须现在⾃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的⽖能够张合⾃如”,⑥段“不久,它落到地上”,⑦
段“这时,它⾯前危险重重”,⑧段“这个弱⼩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刻到地下寻觅藏⾝的地⽅”,⑨段“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前⾜的钩扒掘地⾯。
隐藏了⾃⼰”,⑩段“未长成的蝉的地下⼤概是四年⽣活”,这些段落⼀⼀介绍了蝉孵化出的幼⾍到成⾍各阶段具体的⽣长活动及⽣活习性;第三⽅⾯:?段“四年⿊暗中的苦⼯,⼀个⽉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活”,写蝉变成成⾍的情况,对蝉的⼀⽣进⾏概括。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作⽤。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产技术、产品制作、⼯作⽅法、历史发展、⽂字演变、⼈物成长、动植物⽣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本⽂④-⑨段按时间顺序对蝉的幼⾍到成⾍各阶段的⽣长活动及⽣活习性进⾏说明,使得说明更清楚更有条理性,使读者⼀⽬了然。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法的作⽤。
“四年”和“五星期”运⽤了列数字的说明⽅法,这两个数字内容上形成对⽐,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蝉的幼⾍在地下⽣存的时间漫长,⽽成⾍在阳光下的⽣存时间极其短暂,体现了说明⽂语⾔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结构上,⼜总结了上⽂蝉的幼⾍⽣活的情况,引起下⽂对蝉的⼀⽣进⾏概括。
【12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