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要达成这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有“合作”的活动,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经历,要有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要达成这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有“合作”的活动,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经历,要有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这是“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要达成这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有“合作”的活动,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经历,要有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
1 教给方法,学会合作
合作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长期的训练,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技能,所以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是形成能力的关键。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知识。
1.1 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合作学习:告诉学生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在讨论合作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不能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合作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大多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小组分工,各尽其职
1.3 交流时语言要规范:在学生明确了合作技能的要求后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交流时的规范语言。
如:“针对他的回答,我有补充。
”“他说错了,我来纠正。
”或“他列式错了,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或举手示意“我有疑问”等。
这样合作方法掌握了以后,教师可以让某个或某个小组几名学生作相应的示范,帮助学生达到这种特定的行为,有了方法再加以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便会逐渐由生疏到熟练,再由习惯到自然,直到完全内化,形成能力。
2 营造和谐课堂环境,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合作
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学生要乐于合作,喜欢合作。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
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合作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乐于合作。
2.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亲其师信其道。
”任何一名教师都会懂得这句话中的含义,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其所教的学科也倍受欢迎,所以教师要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
课堂中,要鼓励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尊重学生的选择,少批评多表扬,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平等、愉悦的氛围,课下要主动接近学生,关心爱护他们,一处谈心,一处游戏,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课上课下都能放松身心,学得快乐。
2.2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合作: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由此可见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挖掘生活资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悬念:猜谜。
引出为什们一个三角形里不可能同时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小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尝试解疑,更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情境中他们快速进入状态,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与交流合作中寻找答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情境教学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另外,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参与兴致;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选取富有感染力的典型素材,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乐于合作。
3 合作学习内容适度,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确定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目的。
首先选择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充分交流,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实现互补和互助。
其次是个人无法完成的内容。
学习中,有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学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
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先播放1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请同学们统计出各种车辆的数量。
由于车多,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统计任务,自然产生了合作的需要,他们就会主动的参与小组的学习,并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的同时,能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另外,有一些知识是属于学生个体所独有的,需要在小组交流中彼此分享,在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信息的时间,学生不但可以人人可以表述自
己的信息,而且可以彼此分享成果。
即品味了合作的愉悦,也展示了自己提升了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交流的信心,为培养合作能力提供了保障。
4 讲究评价的艺术,促进学生积极合作,进而形成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也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鼓励他们相互督促,相互检查,相互评议,相互补充,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需适时的点拨,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1)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2)评价时间要及时。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指导与改进教学。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把评价经常性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合作学习时,对学生合作时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提供多次让学生自我反馈的机会,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成为一种习惯,进而促使他们除了个体学习还要踊跃参与合作学习。
(3)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如: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组内互评与组间互评相结合,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奖励聪明星、小红花、小组优胜旗等等。
实践证明,在这样一种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认可,人人都参与小组合作的状态下,学生的充分发展与合作能力的形成将不再是空想。
总之,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学习方式,积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所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的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感召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这种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为将来服务于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