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
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
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
2.1946年10月10号,一著名民主人士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A.北平国军已成“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B.和平建国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
C.国民党的和谈邀请遭到共产党抵制
D.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协议
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这一论断针对的是() 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内战爆发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
C.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4.1947年,画家石鲁随部队撤离延安,转战黄土高原,在行军途中,他目睹了毛主席率军与国民党追兵从容周旋的历史性场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重温当时的这个情景,构思并创作了一幅画,该画的名字应为()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
C.解放南京D.淮海战役
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6.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7.“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
”
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
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8.人民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
”这次战役是()
A.淮海战役B.百团大战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9.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
该表说明了()
A.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10.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②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下列表格中的哪项组合能充分印证这一观点()
A.A B.B C.C D.D
12.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
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
这反映了()
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
C.社会生活变迁 D.开埠范围扩大
13.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洲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没有太大的分歧”。
这主要是因为()
A.学子们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C.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D.清政府无力支付科举考试的费用
14.观察表格“洋务时期所办主要学堂”,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年代名称地点备注
1862 京师同文馆北京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1864 广州同文馆广州招满汉八旗子弟16人,汉人世家子弟4人,年龄在20岁以下,学制三年
1881 北洋水师学堂天津主修驾驶、管轮,学制五年
1887 广东水陆师学堂广州中西兼学,在堂学习2年,后派各营供职1880 天津电报学堂天津兼修理论和技术
1894 天津西医学堂天津附近设天津总医院
A.全部设在通商口岸所在的大城市
B.体现了对西方语言、制度的学习
C.凸显了西方科学技术对华的传播
D.反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15.下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
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B.乡村社会的淳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二、非选择题(16题23分,17题16分,18题16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开始——力量对比】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表
国民党共产党
拥有军队约430万人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接收100多万日军的装备,获得
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1) 根据材料一,概括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情况。
(3分)
【土地改革——得道多助】
材料二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
(2)指出材料二属于哪一文件的内容。
(2分)根据这一文件解放区实行了什么样的
土地制度?(2分)该制度与解放战争有何关系?(2分)
【出其不意——战略反攻】
材料三
(3)指出A处反映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2分)并说明这一军事行动的
实施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一决胜负——三大战役】
(4)请你结合下列所给的提示,写出相应的三大战役。
(6分)
①“断敌退路,关门打狗”:________ ;
②“分割包围,先打两头”:________;
③“中间突破,规模最大”:________。
【乘胜追击——渡江战役】
材料四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5)说明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以及应该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
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筹办保兴面粉厂……手续很快办妥。
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县衙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
原来,无锡士绅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
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竖立,破坏风水”
为由进行阻挠。
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并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先后下了七道。
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直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第八次批文,工厂才得以修建完工。
材料二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5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
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兄弟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材料三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
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浩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
抗战胜利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荣氏企业在创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6
分)
(3)概括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得到的启发。
(4分)
18.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下列图片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2分)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2
分)
(2)图二反映的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2分)
(3)图三反映了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哪些变化?(6分)
(4)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近代教育、政治变革与社会习俗变化的关系。
(4分)
答案
一、1.B 2.D 3.B 4.A
5.A 6.B7.B
8.A【点拨】由题干中的“人民解放军”“鞭指江南”可知,这次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平津战役发生在华北,故可以排除B、C、D三项。
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9.D
10.A【点拨】表格反映的是1913年和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①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符合题意;再加上国人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因而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符合题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④不符合题意。
11.D【点拨】张之洞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汉阳铁厂的官员。
张謇是创办大生纱厂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故D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由李鸿章创办,排除A和C;福新面粉公司由荣氏兄弟创办于上海,排除B。
12.C
13.C【点拨】题干中的“没有太大的分歧”是解题的关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废除了科举制。
材料中,各派对废除科举制“没有太大的分歧”说明科举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14.C【点拨】根据所学和表格“洋务时期所办主要学堂”可知,大规模学习西方器物,凸显了西方科学技术对华的传播,故C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就在北京,而北京不是通商口岸,排除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不学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中进行的,排除D。
15.C【点拨】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
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故C符合题意。
A、B、D与作品主旨不符,排除。
二、16.(1)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明显优势,实力远远超过共产
党。
(2)《中国土地法大纲》。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
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5)“天翻地覆”指: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推翻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
党反动统治。
理解: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一定要鼓起勇气追歼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将革命进行到底。
17.(1)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破坏。
(2)一战期间,列强减少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的
热潮。
(3)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政策扶持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经济应该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18.(1)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思想启蒙。
(其他与题意相符的答案也可)
(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3)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谓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
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
(剪发辫、改称谓、易服饰、改礼仪)
(4)政治变革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促进社会习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