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孔子--明德修身(中华国学高层论坛简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道孔子明德修身
中华国学高层论坛成功举行
2012年8月19日上午,“中华国学高层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论坛”以“问道孔子,明德修身”为主题,特邀海峡两岸专家共同携手创造不同领域民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机遇,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为全国各地的广阔儒学爱好者们奉献了一场儒学盛宴、精神大餐。
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侯志英,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中共郑州市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德广,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宏范、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河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胡廷积,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王廷信,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桂祥等领导出席论坛会议。
上午9时,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王廷信在“论坛”上致辞,他指出:“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华国学高层论坛”就是为了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这次“论坛”完全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是贯彻和落实中央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论坛”的一个特点。
二是邀请了全国著名专家,他们对国学研究深刻,语言生动形象,围绕主题所讲题目与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兼顾学术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加之专家讲授和现场互动相结合,能使大家获得新的领悟和现代启示,成为“论坛”的第二个特点。
三是本次论坛是促进会成立以来的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参加人员来自河南、乃至全国各行各业的国学爱好者,他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对本次“论坛”影响大,对办好这次活动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成为“论坛”的第三个特点。
”
最后,他希望与会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开好本次“论坛”,汲取儒家智慧,丰富自己人生,提高幸福指数,增长工作能源,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奉献。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南宋大儒朱熹第26代孙、台湾大学教授、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朱高正先生作《从〔易经〕看儒家的生活智慧》的精彩演讲。
朱高正先生说:中华国学高层论坛以“问道孔子,明德修身”为主题很好,很重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明德修身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次国学论坛,我就把《从〔易经〕看儒家的生活智慧》作为演讲题目。
《周易》是百经之首,伏羲画8卦地点就在河南巩义河洛村,周文王作64卦,就有被囚7年的安阳羑里。
孔子14年饱受磨难,周游列国就在河南省。
孔子晚年为《易经》作传称“十翼”,使《易经》飞起来。
一般说来,《易经》就包含《周易》的经、传。
《易经》充满着丰富的发展变化思想和非常深刻的忧患意识。
我国古代高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唐太宗李世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曾国藩在立大功、受重赏,在京之宅名之曰“求阙宅”,曾国藩写信给家人称,朝廷赏赐侥幸所得,一定要谦卑,切勿骄奢。
曾国藩以汉朝的霍光、三国东吴的诸葛恪就因骄横而遭灭族之祸为例,“人盖天盖,莫如自盖。
”人盖天盖是祸益,自盖是先盖。
说过头说、做过头事,要自己随时盖粹。
接着朱高正先生从孔子在《周易·系辞下》第七章“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对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9卦3次说明明德修身的重要,紧密结合生活社会实际作了通俗易懂而又富有学理内涵的演讲。
他指出:孔子从这9个卦的卦德、讲到卦才、再到卦用,意义深刻。
朱先生最后说:“履,就是对社会标准履的严格遵守;谦,就是不自满,不居功;复,就是失之不远,回复本心;恒,做事修德需恒,无恒,什么事都做不成;损、益,就是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这9个卦名为什么这样,表示文王有深刻的忧患意识,从卦的名称就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人活在世上绝对不能慵慵懒懒,浑浑噩噩,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让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这样,不是去担忧房子住得好不好,衣服有没有穿名牌,而是担忧有没有进德,学术上有没有增长。
这样,我们就不会愧疚。
”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儒家的管理智慧》,他在介绍西方经济学家中国的儒商、日本的儒商的工作伦理〔商业道德〕之后,分别讲明孔子的管理哲学、儒家的管理之道。
他指出:
19日下午,台湾师范大学博士、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曾昭旭先生作了《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演讲。
曾昭旭先生说,孔子是人而不是神。
西方的有神生下来就是上指天,下指地。
“唯我独尊”,统治一切。
孔子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人。
其实,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示范了做一个平凡的人,从人人都有的平凡做走自我用功,往上提升,经由内在的自我修养,人性中蕴含有德行、内涵充分地实行起来,真正成为一个充实、饱满、完整的人。
示范作一个人,就是示范作为一个人的历程。
这个历程成为一门学问,就是儒学。
儒学就是成人之学。
孔子示范作一个人,就成后世永恒的榜样,我们称他是至圣行师。
曾教授指出,孔子之所以是至圣先师,归纳为两个要素:第一是他为我们中华民族指出了永恒的方向,也确定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基本性格。
这个永恒方向、基本性格一代代传下去,就形成一个传统,叫“人传统”;这个传统展现中华子民一代代去实行生命教育,培养一个人生命的开展,独立人格的塑造。
这样一种教养,我们称之为“人教”。
从人传统说,周公“制永作乐”,建立西周的礼乐文明,这种优美的礼乐文明、礼教授,到东周崩溃了,“礼坏乐崩”,成为春秋战国时代。
这是最好与最坏并存、光明与黑暗交织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哲学家以儒学、墨家、道家为代表,对周文崩溃进行反思。
墨家认为周礼太松散、不严谨,不客观,要用更
客观严谨的法结构来代替;道家认为礼与法对爱好自由的人士都是一种压抑、伤害,要回归到人性自然。
两者反思共同的地方都是针对周文、周礼的结构,另有孔子看到周礼不松不紧,问题不在结构面,而在动力面。
周礼它把血缘、亲情放在上面,用血缘、亲情来推动整个封建制度,来维护他们的和谐关系,最后失败崩溃是必然的。
孔子的反省创造了另一个传统,经由人自我内存心灵的自觉,生命的体验,人格的塑造,种种生活内容的反省,打通人生命的源泉,这就是人心。
这样,才有可大可久的大五德感情,而不只是亲情。
“君子爱人以德”,才是真爱,才能长远、永久。
这个传统就是孔子创立、孟子发扬的“仁”传统。
“周孔”并称指的是礼传统,是以后承传的施政表现,称“文统”。
内存的心灵自觉,构成一个以心传心的传统,叫“心传”。
中华传统一方面是“礼传统”,即“文统”,另一面是“仁传统”,即“心统”。
两者相加,才是完整的传统,而更以内存的内在的“仁”传统为本。
孔子思考“礼坏乐崩”问题,认为“仁”,人的内存的道德感情才是外在行为以及制度的根源。
因此,“心传”才是儒家更加重要的、核心部分的传统。
这个“心传”即“仁传统”。
唐朝提出的“道统”和宋明理学传统,使得中华民族注重心性修养,人格独立,人的道德理想的自我实现。
每一代人去做“仁”的修养,培养大五德的人格。
曾教授指出:“礼坏乐山脚”使“士”流落民间,孔子创造性地继承周礼中人文教养的内涵,与创立“仁教”与之相融合,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仍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全世界只有这一个例子。
孔子开创了“仁”传统,规定了中华文化的性格,而且留下一个“仁”教,一个成“仁”〔人〕之学,能让后来每一代人都可以走的能够成为人的修养之路。
孔子有一种内存的心灵自觉和根本自醒,能够发挥活转僵化的礼乐文明制度,让我们富有弹性,与时俱进。
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由此可见他在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上面的地位。
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宣讲团著名讲师、豫派教育代表人物闫合作的演讲题目是《孔子的学习智慧》。
闫老师说,孔子是最成功的老师,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比孔子小31岁的学生子贡对老师非常敬佩,孔子死后为他守丧6年。
子贡对孔子有登天之喻〔“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日月之喻〔“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也”〕、宫墙之喻〔“夫子之墙数仭,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穴之富”〕。
孔子是古代伟大的
思想,教育家。
闫老师从三方面讲孔子的学习智慧:学的智慧、习的智慧,讲如何学与习,学习的智慧,讲学习什么。
他指出:知识只有被使用才有用,应用好知识需要智慧。
智就是知人,认识人,了解人。
“世之至大、至难,莫如知人。
”慧是让人开慧,使人心灵不受蒙蔽。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智慧就是务求求道的能力、学《论语》就是学习孔子的智慧,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闫老师综合实际讲解了学的智慧、习的智慧和学习的智慧。
他指出:古代讲学主要不是讲知识,主要是讲做人,讲修身养性的学问。
按孔子说法学,一种是自己生成的,自己想出来感悟到的;一种是接受现代的,别人告诉你的。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经过自己头脑思想感悟得到的,就是生而知之;从别人听来的,就是学而知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与思结合中思悟的重要。
“吾尝终日不食,终衣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想不行,还要学。
“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
其方法一是接受知识思悟知识,叫内化知识;一是直接用思悟的方法去发问,去发现,去体验。
这是自己生成的学习方法。
这两者一个是“觉”,一个是“悟”,要把觉与悟结合起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之学〔小学〕是重复,修身之学〔大学〕是应用。
曾子的“三省吾身”中有“传不习乎?”习比学更重要。
习中,讲话很重要。
孔子说:“德之中修,学之不讲,用人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是说学了以后不能讲,是他最担忧的。
能讲清楚明白,就可以用。
人的差异,就在习的差异。
“上知〔智〕”“下愚”通过习,是可以改变的。
有没有大成就,就看“习”得够不够。
《中庸》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以道矣,愚必明,虽弱必强。
”学习的智慧,就是学习道。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关键是学中华传统之“道”。
子以四教,文敏忠信,就是学习的内容。
为主题开坛讲座,朱先生从“大学”中的明德修身开始讲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治国平天下。
他说德治和法治应该相辅相成,应该从道德修身去治理国家,迫不得已才用法治。
并从《易经》64卦中的9卦详细解说,使大家了解了《易经》的深刻内涵,启迪着人们内心向善美德的追求,过好幸福生活。
下午5时30分,《让生命充满爱》的原创、主讲人、中国“红色著名演讲家”邹越先生,在大家的期待中以《儒学回归生活世界》为题,从儒家倡导的尊亲教长,崇高仁、义、礼、智、信等方方面面,层层解开儒学回归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在现场邀请两对父子上台通过互动,感受到亲情的魅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晚上7时,被誉为“中国校园教育第一人”的邹中堂先生主持,同时他又以主讲人的身份,以“孔子是永恒的”为题,用生动、活泼、圆润、大气的语言和表现形式,较好的表述了孔子一生的不同特点,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邹中堂不同风格的主持和演讲,使听众为之耳目一新。
然后,朱高正、曾昭旭、邹越、闫合作和邹中堂等专家坐在主席台上一字排开,接受现场听众提问。
随着专家们与会人员共同互动,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专家们从儒学的角度来解读2012年上半年国内发生的十大社会民生新闻事件,使活动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使“论坛”延迟40分钟才宣告结束。
由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主办、郑州市诗妍鼎洪文化传播承办的第一届“中华国学高层论坛”,同时得到了省民政厅、文化厅、团省委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重视,宣传及时到位,专家演讲精彩,吸引了来自省内、外1300多人与会,“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听了以后很有启发,各位老师的演讲很精彩。
弘扬国学文化重要、紧迫,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作。
我认为国学文化传播应从小传播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叛逆,应提倡国学内涵,让孩子从小有标准自己行为的准则。
”一位从山西来的魏先生说。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在彰显促进会举办大型国学活动能力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经验,为明年举办第二届“中华国学高层论坛”奠定了基础。
此次国学高层论坛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分别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在线、河南文化网、新浪网、网易、搜孤网、腾讯网、中央电视台文化频道〔3套〕、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郑州日报、大河报等新闻媒介和都市传媒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