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重点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重点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15分,每小题6分)
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朱自清字佩弦,性刚劲。
虽然朱自清性格温和内敛,但他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却有一种剧烈的张力,又具心忧国难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笔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国的______和战争硝烟。
1927年,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清贫大约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
1920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从北大提前毕业。
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当时江浙一带中学教师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结伴南下执教
巨大的压力、清贫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______。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人们凭吊朱自清,是在尊崇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上海《新民报晚刊》刊登题为《朱自清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来备尝清苦,家累又重,但朱氏______明志,不以为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血雨腥风囊中羞涩每况愈下淡泊
B.生灵涂炭入不敷出病入膏肓淡泊
C.血雨腥风入不敷出每况愈下平淡
D.生灵涂炭囊中羞涩病入膏肓平淡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B.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激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C.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燃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D.清华园月色中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2.(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语言通俗易懂,著有《白氏长庆集》。
B.陶渊明,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
东晋末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C.济阳县地处济南东北20公里,因其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而蒙阴县因位于蒙山之南而得名。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3.(3分)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绝.江河(断绝)
B.君子不齿
..(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C.明烛.天南(蜡烛)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4.(3分)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为其然也②崖限当道者③月出于东山之上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⑤凌万顷之茫然⑥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⑦不拘于时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⑩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⑧⑩/②⑤/③⑥/④⑦/⑨B.①⑧/②⑤⑥/③⑨④/⑦⑩
C.①⑧/②⑥/③④⑦/⑤⑨/⑩D.①⑩/②⑤⑥/③⑦⑨/④⑧
二、(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
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
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
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
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
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
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
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
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
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
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可谓之“移形”。
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
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
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
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性加工,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序列标注,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该位置断句。
例如,输入“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BOOK)(E﹣BOOK)S(B﹣PER)(E﹣PER)OOSOOOO”,其中,这里指“论”;“E ﹣BOOK”表示书名结尾的字;“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这里对应“云”和第一个“礼”,这里指“管”;“E﹣PER”表示人名结尾的字;“O”表示不做任何操作。
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或一组符号。
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计算机自动标注文本序列的能力,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文本,从而降低普通人阅读古籍的难度
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
《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
(取材于周余姣、胡韧奋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二,模拟计算机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序列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想”应标为“OO”。
B.“公瑾”应标为“(B﹣PER)(E﹣PER)”。
C.“初嫁了”应标为“OSO”。
D.“雄姿”应标为“OO”。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籍的材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凭借它就能判断出古籍的具体年代。
B.作者引用《左传》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在说明古籍的文献价值最为主要。
C.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
D.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各项不属于让古籍“活”起来原因的一项是
A.浩瀚的古籍记载着文明,属于文化遗产,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
B.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
C.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都有一定局限,传承性保护可以将古籍推向大众。
D.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活动,延续古人习俗,晒古籍更晒技艺。
三、(12分,每小题17分)
6.(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杜)②,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文本二:
李白字太白。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谪仙人也!”言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而时白已醉。
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
②杜审言:杜甫的祖父。
③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振.振:振作
B.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属:撰写,连缀
C.稍解.,授笔成文解:醒酒
D.益骜.放不自修骜:放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我欲因.之梦吴越
B.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犹且.从师而问焉
C.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其.皆出于此乎
D.白犹与饮徒醉于.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
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
天宝十三年,杜甫进献三篇赋。
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
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
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5)请将下面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谪仙人也!”
②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7.(6分)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朋友吴处士坐着帆船前去福建,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B.颔联说,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自己所在的长安已落叶遍地。
C.颈联回忆送别情景,当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
D.诗作巧用修辞,首联中“蟾蜍”代月亮,尾联中“兰桡”喻指船只。
(2)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本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都运用了这种技巧
三、(12分,每小题5分)
8.(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诗文中,与酒有关的句子不胜枚举。
曹操《短歌行》中写到,“何以解忧?”;杜甫在《登高》中通过“,”,表达因病断酒后,悲愁难以排遣的苦恨,如“人生如梦,”,“驾一叶之扁舟,”等。
五、(14分)
9.(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地的理想
①那年距小雪还有五天,我去横峰访友。
友人慰留我说,去乡间走走,我先去了新篁,又不可自抑地去了司铺、莲荷、铺前、港边、龙门畈。
冬雨绵绵
②起伏的山峦在灵山脚下形成凹陷的皱褶。
葛溪河和岑港河,像大地上两条被风吹散的飘带,在丛林间和田畴深处飘忽。
村舍里,是绵绵的山峦。
开阔的田野沿着葛溪河倾泻,网状的田埂勾勒出田野的筋脉。
我想起俄罗斯油画家希施金笔下的《黄昏,条状的黑云把夕光分割出斑斓的色彩,低洼里的积雨有了银色,裸露的树根和腐朽的树干,一切都是那么古老,灰蓝的天空像一块布片盖在树林之上,一只小鸟站在高高的树梢
③在去港边的路上,因为车子出了故障,停在一个村子里换胎。
我一下车,不时有鱼儿扑出水花。
青翠的竹林在村舍间,汹涌。
雨丝从竹叶滴下来,是疏朗的菜地和浅青色冬田。
鹅毛绒一样的青草,在冬田里,把山地分出层梯级,矮山冈看上去像一座堰卧的雕刻品。
我到了村口路边两排柳树,柳枝垂下来,可以想见的是,迎春花羞涩地打着朵儿。
柳枝芽细细地发青,枯黄的枝条水肿似的发胀,树根的苔藓往上爬,淌出水溃。
山樱花在山间飘荡着白雪般的花瓣,暖风和面,阳光和煦村前是几千亩的田畈,在一个平面上摊开,细雨中,灰白的稻茬像是另一种古老的时间。
④在司铺,探访过山中村庄搬迁后的生活遗址。
车上了王家坞水库坝堤,便沿山边草径步行。
许是暖秋吧,零星地点缀在萁蕨等地衣植物上。
雏菊在山崖下,金黄耀眼。
水面有白鸥几只,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鸥至雁离,但鲜有来中国南方越冬。
时隔三十多年,才见到白鸥。
它是远去的旧时光,炽燃山野。
⑤步行约三华里,到了废弃的村子。
村子馅子一样包在山坳里,竹林和油桐树在屋后发出呜呜呜呜的风声。
小路铺满了落叶和腐烂的植物枝干。
几棵柚子树挂着涩黄的柚子。
山涧在荒草遮掩的沟渠里,成了颓圮。
外村借地种菜的农人,把山田垦出来,大部分的山田还刚刚下了秧苗。
山田沿山垄,梯级延伸。
可惜,可能是做木匠活的,菜种在一条线上,每块菜地从山田里垦出来,像豆腐箱里压出来的豆腐块。
他不
是木匠也该是乡村画师。
用美学眼光去审视去从事平凡之物的人,也是陶醉于生活的人,从俗至雅
⑥多褶的群山,向北堆叠。
横峰北高南低,群山渐渐低缓,有了丘陵地带和莲荷小平原。
纵横的河汊掌纹般密布,村舍被河流串起来,注入信江,汇入浩渺的鄱阳湖。
发源地同属灵山山脉。
灵山像一列巨型火车
⑦水是大地的精魄。
畜养精魄的是山塘水库。
去一个山坳,拜访一座山,一座水库出其不意尽览眼底,蛇一样安静下来,沉默无言。
在铺前,便是这样。
黄源水库往左右两条山垄伸进去,像两条岔开的脚。
翻过山,又是另一番景象。
梯田沿山修筑,田埂是不规则的弧形,像翻卷的大海。
野花葱郁。
初冬的枫树、山毛榉、梓树、栾树、青桐、漆树,和竹林迎接了大地的白霜,山间红遍,到了春天
⑧乡友告诉我,在梧桐畈将种植千亩荷花,在司铺无人耕种的丘陵地带将建一个大型野生动物园。
乡人都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这是一个贴近大地的构想,是一个有大地情怀赤子之心的人。
我们该把大地应有的东西还原给大地,各俊其美,各悦其声,各夺其目
⑨友人的一次慰留,我自己也没料到,两个星期内竟然四次去横峰。
去了横峰,对身边的大地是那么的无知。
我们需要一次次去投奔大地,像雨一样,是我们的胞衣,也是我们的摇篮和眠床。
任何时候,都是初洗的婴孩。
(取材于傅菲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因为友人的挽留而游览横峰,欣赏了丛林、山峦、田畴,陶醉于横峰各处的村景山景。
B.第②段作者对油画中的景致展开细腻的描绘,将画中虚景和眼前实景有机融合,丰富了文意。
C.第⑤段作者猜想农人可能是木匠,或是乡村画师,表达了作者对人在大地上创造美的赞赏。
D.作者主张一次次投奔大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熟悉大地,欣赏大地的美丽
E.第⑨段中,“我深深自责自己是一个浅薄的人”,此处的“浅薄”是肤浅、轻浮之意。
(2)赏析第③段的画线部分。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六、语言运用(4分)
10.(4分)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兴起,成为新兴的经济形式。
主播们在直播时,请结合《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这一章内容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七、作文(50分)
11.(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匹在乡村犁田拉车的白马,总认为自己生不逢时,经常向同类抱怨自己没有赶上伯乐时代,终将留下老死山野的遗憾。
战马说:“那你和我一起驰骋沙场吧,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你会豪气万千,快意人生!”
白马说:“那多危险啊,一不小心就会送命。
不去,不去。
”
驿马说:“那你和我一起驮着驿使给人们送信去吧,为不同的地域之间架起信息的桥梁,也是一种成就和快乐。
”
白马说:“太累了,餐风宿露的,还不如给主人犁田拉车的好。
不干
赛马说:“那跟我到赛场去吧,只要肯流汗水,鲜花和荣誉将长久伴随你!”
白马说:“竞争太强,压力太大,一点儿也不轻松,受不了!”
众马齐声说:“如此,即使伯乐再世,你也成不了千里马。
”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感受?请结合你制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重点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5分,每小题6分)
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朱自清字佩弦,性刚劲。
虽然朱自清性格温和内敛,但他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却有一种剧烈的张力,又具心忧国难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笔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国的______和战争硝烟。
1927年,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清贫大约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
1920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从北大提前毕业。
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当时江浙一带中学教师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结伴南下执教
巨大的压力、清贫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______。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人们凭吊朱自清,是在尊崇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上海《新民报晚刊》刊登题为《朱自清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来备尝清苦,家累又重,但朱氏______明志,不以为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A.血雨腥风囊中羞涩每况愈下淡泊
B.生灵涂炭入不敷出病入膏肓淡泊
C.血雨腥风入不敷出每况愈下平淡
D.生灵涂炭囊中羞涩病入膏肓平淡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
A.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B.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激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C.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燃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D.清华园月色中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解答】(1)第一处,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文中偏重于形势,应选“血雨腥风”。
第二处,囊中羞涩:指没有钱或经济不宽裕(含委婉意),形容非常贫穷。
根据语境“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所以没有达到入不敷出的地步。
第三处,每况愈下:愈下愈甚。
病入膏肓: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
根据前文“巨大的压力、繁重的工作,“病入膏肓”的语义太重。
第四处,淡泊:恬淡。
平淡:平常。
此处与“明志”搭配。
故选A。
(2)画线句共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语序不当;
第二处,“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搭配不当;
第三处,“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语序不当;
故选D。
答案:
(1)A
(2)D
2.(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通俗易懂,著有《白氏长庆集》。
B.陶渊明,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
东晋末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C.济阳县地处济南东北20公里,因其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而蒙阴县因位于蒙山之南而得名。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解答】B.“世称五柳先生”错误,世称靖节先生。
C.“因其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错误,因为山南水北谓之阳。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错误,应指前者。
故选:A。
3.(3分)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绝.江河(断绝)
B.君子不齿
..(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C.明烛.天南(蜡烛)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解答】A.绝:渡过。
句意:却能渡过江河。
C.烛:照亮。
句意: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D.惑:糊涂。
句意:在自己身上,这是非常糊涂的想法。
故选:B。
4.(3分)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为其然也②崖限当道者③月出于东山之上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⑤凌万顷之茫然⑥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⑦不拘于时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⑩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⑧⑩/②⑤/③⑥/④⑦/⑨B.①⑧/②⑤⑥/③⑨④/⑦⑩
C.①⑧/②⑥/③④⑦/⑤⑨/⑩D.①⑩/②⑤⑥/③⑦⑨/④⑧
【解答】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
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限当道崖。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
④判断句,“也”表判断。
⑤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万顷。
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
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⑦被动句,“于”表被动。
⑧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
译文:不了解句子停顿。
⑨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⑩被动句,“于”表被动?
①⑧宾语前置句;②⑤⑥定语后置句;④判断句。
故选B。
二、(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
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
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
古籍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