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试题(大全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试题(大全5篇)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试题
简答题
一、请在比较文学三个阶段线索中,谈谈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实质。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影响研究。
‛
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文学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基亚:‚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综述,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不是比较‛,是国际关系史,从而抛弃了‚比较‛,强调实际影响关系的‚文学关系史‛;把比较研究局限在两国之间,提倡‚影响研究‛,强调的是可以依靠事实根据加以解决的问题,而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重事实、讲考证,只求“事实联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俄苏派——历史比较文艺学美国学派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换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
艾德礼:‚比较文学最简单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以上的民族文学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现象,或者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综述,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的比较;
主张超越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学科的比较学研究。
俄苏派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文学事实相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与文学接触;相应的区分为: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的类似和“文学联系和影响”,通常两者相互作用,但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
第三阶段——中国比较文学
1、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该书在谈什么是比较文学时借用了两位学者的观点。
一是季羡林: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出来比较,这样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
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它学科比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二是钱钟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则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2、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1988):比较文学是一门不受语言、民族、国家、学科限制的开放性的文学研究学科。
它从国际主义角度,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上,通过比较寻各民族文学的特点和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认为:把比较文学看做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更符合比较文学的实质,更能反映现阶段人们对于比较文学的认识。
4、2000年9月,陈惇与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修订本: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二、简要谈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争论,谈谈你的看法。
P20-P23 法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不是比较‛,是国际关系史。
法国学派抛弃了‚比较‛,而强调实际影响关系的‚文学关系史‛的是因为比较文学的学科合理性受到挑战。
克罗齐等学者攻击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太大。
克
罗齐认为比较是任何学科都可以应用的方法。
所有法国学派加强实证性,集中研究各国文学的关系史,以此建立一门严密的学科,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
法国学派主张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国文学间的互相影响及事实联系,认为应研究对象产生影响和媒介的因素,如翻译与旅行等,必须密切‚注视着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观念、作品与情感的交流‛,强调实证和注重考证同一主题、思想、情感与文学思潮等在各国文学中的起点、流传、影响与终点等‚事实联系‛‚甚至生活方面的事实联系‛美国学派强烈的抵制不要比较的比较文学理论。
而是恢复了比较文学的平行比较和跨学科比较。
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影响研究进行了批判。
认为法国学派的研究范围太窄,并反对法国的‚二分法‛。
猛烈地抨击法国学派重事实、讲考证,只求‚事实联系‛的研究方法,认为这样陈旧的方法会让比较文学成为‚一潭死水‛。
批评法国学派一味注重外部研究,而忽视文学作品本体的内部研究,要求恢复文学研究的‚文学性‛。
1961年,雷马克发表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成为美国学派的基本的理论主张。
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即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的比较。
强调以鉴赏和评价为主的比较研究,强调‚综合法‛的重要性。
一百多年来的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一直在不断总结和积累其比较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学识依据。
总的说来可比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同源性
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
它的研究目标是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是法国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
2、类同性
在美国学派的理论体系中,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间文学。
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的可比性。
类同性是指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形象、主题、思潮等方面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
它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3、变异性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可比性在于同源中的变异性。
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现象。
这三类可比性往往是相互交织的,要注意其中的复杂性。
三、什么叫主题学研究的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分别举例说明。
P88 P90 P93 母题研究:母题是文学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范畴。
母题是最原初的单位,不具有任何主观色彩,它没有倾向性,不提出任何问题。
是一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普遍的存在。
但母题经过作者的处理后,具有褒贬意义,显示出一定的态度立场,便成为了主题。
母题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具体方面:一是纯粹的母题研究(如生死、别离、相思、春恨、悲秋等);二是人物母题研究(如复仇人物,贪婪人物,智慧人物)P91
情境研究:情境,有时译作形势、局面。
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
情境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生境遇,在这样的境遇中潜伏着一种特定的、令人紧张的情势,这种情势随着作品的发展而增强,直到作品的最后才得到解除或是悲剧性的或是戏剧性的。
对情境进行研究,特别是着力探讨这些情境是怎样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入另一国家(民族),从一个作家笔下传到另一个作家笔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这些情境中的具体变化及其过程,了解这些情境的鲜明的民族特征、时代色彩和个人风格。
情境研究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以及不同作家对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的研究,如三角恋爱、世代家仇;二是对情境母题的研究,文学中典范的情景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异如见书本P95 意象研究:主题学中的意象,指某一民族、某一国家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者文化形象。
它们在历代文学中都具有深层意义。
主题学中的意象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是一种动植物,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
我们可以通过意象研究去探讨各个国家的民族
文化心理及各民族的审美情趣的差异。
意象研究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个人情趣符号的研究,如屈原的香草、美人的意象;二是文化意蕴符号的研究,如荒凉古堡、天堂地狱、松竹梅兰等。
四、什么叫比较诗学,简要说明比较诗学的发展状况。
P166 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这种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实际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比较文论”即各国文学理论的研究比较。
二对各国文学总体的美学风貌和共同美学规律的研究。
比较诗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法国学派阶段:
由于国际比较文学界长期受到法国学派实证性影响研究的束缚,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上半叶基本处于尚未展开的状况基亚一再重申‚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法国学派的‚造反者‛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批判了法国学派的保守观点,提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
2、美国学派阶段:(比较诗学产生)突破了法国学派的藩篱之后,比较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跨民族、跨语言界限的文学共同规律的探索。
韦勒克、艾田伯、日尔蒙斯基三位学者的探索,将比较文学日益导向比较诗学。
6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大规模地涌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一大特征。
1985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一半以上的论题是谈诗学或与诗学相关,而且绝大多数学者对文学理论进入比较文学研究持肯定态度。
3、跨文化阶段(中西比较诗学)海外及台港比较诗学的兴起和发展:
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的代表作是1975年,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1983年,叶维廉《比较诗学》》‚文化模子‛理论的提出;周英雄《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王建元《雄浑观念:东西美学立场的比较》、古添洪《记号诗学》、郑树森《现象学与文学批评》、张汉良《读者反映理论》。
这坚实的阵容和丰硕的成果,显示出台港
的中西比较诗学已经迈上了一个兴盛繁荣的新阶段。
大陆早期的中西比较诗学:
80年代初,比较诗学再呈新貌。
《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大陆第一本系统的中西比较诗学专著是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
一、注重中西比较诗学的文化探源;
二、注重中西诗学范畴比较研究;
三、将中西诗学归为五大类,即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思维、艺术风格、艺术鉴赏等基本问题。
80-90年代,繁荣兴旺。
黄药眠、童庆炳《中西比较诗学体系》
五、请简述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梵第根的主要学术主张。
P17 首先,他将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使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中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为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
但是,他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严格区分则背离了比较文学诞生的初衷。
其次,梵•第根将文学的同源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为比较文学研究寻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在此基础上,他又为比较文学研究建立了以媒介学、流传学、渊源学三大理论支柱共同构筑的影响研究的理论大厦。
但是他却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局限于实证,认为:‚‘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
‛
六、简述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
P107 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虽然各种各样,但归纳起来也不外乎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两种类型。
具体又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1、个性化翻译
译者,尤其是优秀的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大多有自己的翻译原则,还有其独特的追求目标。
个性化翻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归化‛,还有‚异化‛——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的现象。
2、误译与漏译
绝大多数的误译与漏译都属于无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
对于比较文学来说,误译与误释有着非同一般的研究价值,因为误译反映了译
者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误释,是文化或文学交流中的阻滞点。
误译能够特别鲜明、突出地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
除了无意误译,还存在着有意的误译,译者为了迎合本民族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故意不用正确的手段进行翻译。
这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强行引入或介绍外来文化的模式和语言方式。
3、节译与编译
节译与编译都属于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
造成节译与编译的原因有多种:为与译入国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译入国读者的趣味,为便于传播,或出于道德、政治等因素的考虑等等
4、转译和改编
文学翻译中的转译和改编都属于特殊创造性叛逆,它们共同特点是都使原作经受了‚两度变形‛。
转译,又称重译,指的是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语种的文学作品。
这种形式的翻译,无论中外古今,都很普遍。
七、简述影响研究及其三分支学说。
P48 比较文学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一个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中,或一个作家、一个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外来因素,这种因素是从本民族的传统和作家本人过去的创作中无法作出解释的;这些外来的因素经过吸收、消化,已经渗透到民族文学之中,参与了艺术创造和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并成为它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影响。
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分出了三种不同的学问。
1、流传学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核心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
它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3、媒介学
媒介学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媒介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行为方式。
传播的方法有翻译、评介、改编、借用、模仿、演出等,传播的途径则有文字交流、人员来往、各种聚会等。
八、简述利科的主客体轴理论并举例说明。
P125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在《从文本到行动》一书中,对传统哲学意义上‚想象‛一词作了总结。
他全面分析了哲学层面上‚想象‛一词的传统意义,认为各种想象理论的变化均可在他总结的两条轴——客体轴与主体轴上找到相应的位臵。
所谓客体轴,利科称之为‚在场和缺席轴‛。
在这条轴的两端利科定位上了两种极端理论:休谟的和萨特的。
按照休谟的理论,形象‚归诸感知‛,从在场弱化的意义上说,它只是感知的痕迹‛,这就将异国形象看成作者所感知的那个异国的复制品;而根据萨特的理论,形象‚基本上根据缺席,根据在场的他者构思‛,这里参考系(现实中的异国)被降为次要地位,而把对异国的文学描写视为一种创造或再创造。
利科把休谟的理论称为再现式想象,而称萨特的为创造性想象。
当代形象学更接近萨特的理论,而背离休谟的理论,认为一个作者主要不是按照现实中的异国去描述,而是根据自己的体悟去创造它的。
因此,形象学研究的是想象中的创造者们。
而异国形象和参考系间的关系则要到利科所设立的第二根轴——主体轴上去寻找。
主体轴,按利科的说法,各种想象理论‚根据想象主体是否能意识到形象和现实间的区别而在第二根轴上展开‛。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
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
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
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
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
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
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
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4、学习时限是根据学校的教学制度而定,也有按照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定。
学习时限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起限定作用。
四、指出比较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这两种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差异。
P54
1、含义不同; 语法翻译法,又称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它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直接法又称反语法翻译法,改革法,现代法。
它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用母语、不用翻译而直接通过目的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阅读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教学法。
2、理论基础不同;
语法翻译法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其语言学基础是机械语言学理论,相信所有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
只是词汇的发音和书写形式有差别。
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各种官能可以分开加以训练。
难度较高的材料,比如拉丁语语法可以用来训练和发展人的智力。
直接法语言学基础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和科学的连贯语法,所以特别重视语音教学。
注意句子(非孤立的词)教学。
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同客体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同周围环境中的人的直接联结。
3、基本原则不同;
语法翻译法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外语教学的基础,注意语法形式的分析和语法规则的掌握;以翻译(外—母,母—外)为重要教学手段,用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的掌握情况;用母语进行教学,无论语法知识还是课文内容都用母语进行讲解;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不注重口语。
重视理性,强调通过外语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
直接法①直接联系的原则。
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②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语音和口语是语言活动的基础,外语教学应从口语而不是书面语入门,应该在听说的基础上学习读写。
③以模仿为主的原则。
不先讲解语法规则,先通过各种模仿手段反复练习所学的句子,形成习惯,达到脱口而出。
通过大量感性的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
④句本位原则。
不是孤立的单词加语法规则,而是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记住一定量的基本句型,就可以按“类比”和“替换”的方法进一步构造新的句子,以满足需要。
4、基本特征不同
语法翻译法最基本的特征:教学内容——系统讲授语法规则;教学手段——母语、外语翻译。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重在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
直接法基本特征: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教学中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
仿照幼儿学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
五、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何在?P49 第一语言教学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在学校里进行的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语言教学是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共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都要讲授基本的语言规律;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