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一门学科。

药物、机体、相互作用。

2.药物(drug):是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的化学物质。

3.毒物(poison,toxicant):指损害机体的一类化学物质。

毒物与药物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仅存在着剂量的差别。

药理学的两个方面:(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

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能与特异性配体(药物、递质、激素、内源性活性物质)结合并产生效应。

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物质称为配体或配基。

而受体上能与配体相结合的活性基团,称为受点或位点。

向下调节(衰减性调节):长期使用激动剂,可使受体数目减少;如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可使受体向下调节,其疗效逐渐下降。

向上调节(上增性调节):长期使用拮抗剂,出现受体数目增加;如用普奈洛尔突然停药,可出现肾上腺素能受体向上调节,而引起反跳现象,表现为敏感性增高
激动剂也称完全激动剂,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部分激动剂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却因占据受体而能拮抗激动剂的部分生理效应。

竞争性拮抗剂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与受体结合,但缺乏内在活性,不能产生效应,同时由于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剂的效应。

但可通过增加激动剂浓度使其达到单用激动剂时水平,称竞争性拮抗剂。

pD2 (亲和力参数):激动剂达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的浓度负的对数值。

如-lg10 =7, -lg10 =4,此值越大,亲和力越大。

但与浓度呈反比,实际浓度分别为10-7,10-4。

pA2 (拮抗参数):激动剂与竞争性拮抗剂合用时,激动剂浓度加倍,其效应曲线方能达到单用激动剂最大效应,此时所需拮抗剂浓度负对数值称为pA2。

如-lg10 =7, -lg10 =4,此值越大,拮抗力越大。

但与实际浓度呈反比,如10-7,10-4。

量反应: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如心率、血压、血糖浓度、尿量等,这种反应类型称量反应。

半数有效量(ED50):指最大效应一半所用的药物剂量。

质反应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来表示:如死亡、睡眠、麻醉、惊厥等出现不出现,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

半数有效量(ED50):指半数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质反应和量反应的半数有效量的概念不同)
半数致死量(LD50):指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治疗指数(TI):用LD50/ED50表示。

数值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用LD5/ED95表示。

安全范围:在临床上,有时也用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称安全范围。

其距离愈大愈安全。

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要经过门静脉到肝,再进人体循环。

有些药物在通过胃、肠粘膜及肝时极易代谢,故进入体循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首过效应。

如硝酸甘油的首过效应可灭活约90%,因此口服疗效差,舌下给药可避免首过效应。

肠肝循环许多药物经肝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经门静脉回到肝,形成肝肠循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延长。

生物利用度
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程度的一种量度。

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F=AUCpo/AUCiv ×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F=AUCt(试验制剂)/AUCr(参比制剂)×100%
零级动力学消除
指单位时间内消除相等量的药物(超过机体的消除能力)。

●单位时间消除恒量的药物,也称恒量吸收或消除。

●消除速率与药量或浓度无关;
●半衰期不恒定,可随给药剂量或浓度而变化
一级动力学消除指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特点为:
●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其速率常数分别称为转运速率常数或消除速率常数K。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半衰期恒定。

表观分布容积
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表观分布容积(Vd或V)。

表观分布容积并不代表某特定生理空间的大小,仅是便于进行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互换运算的一个比值。

Vd(L/kg或L)=A/C
意义在于:
●表示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和结合程度。

Vd值的大小与血药浓度有关,血药浓度越高,Vd越小;反之,Vd越大。

●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消除速率常数和半衰期(t1/2)
消除速率常数K。

消除半衰期(t1/2)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1/2=0.693/k 其意义:●根据t1/2确定给药间隔,一般略等于或接近该药的t1/2。

●反映药物消除快慢和间接反映肝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预测连续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水平或称坪值的时间,即需经过该药的4~5个t1/2才能达到。

相反,停药后经过4~5个t1/2后,血药浓度约下降了95%。

(三)清除率(CL)
指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升体液中的药物清除掉,反映药物从体内的清除情况。

或者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表观分布容积的部分,即每分钟有多少毫升血中药量被清除(单位ml.min·kg-1)。

CL=Vd·Ke或0.693·Vd/t1/2或CL=FD/AUC
负荷量与维持量方案:负荷量是指首剂增大(加倍)的剂量,能使血药浓度迅速(1个半衰期)达到坪浓度,以后应用维持量。

如磺胺嘧啶采用此种给药方案
间歇用药与冲击疗法: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采用的隔日疗法。

给药方案个体化: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如地高辛、普萘洛尔等,提高疗效,减少毒性。

耐受性:人体在连续南药过程中,敏感性降低,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若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称快速耐受性。

有时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也降低,称交叉耐受性。


耐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则称为抗药性或耐药性。

药物依赖性:是指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能使机体产生依赖性。

对此类药品应根据医疗需要,必须严格控制。

通常分为以下两种。

第五章
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从中枢发出后,都要经过神
经节更换神经元,然后到达效应器。

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
运动神经自中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后,中途不更换神经元(无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直接到达效应器,在神经末梢与肌纤维接头处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运动。

突触间隙:突触中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或次一级神经元之间并不直接相连,而是有一定的间隙,称突触间隙。

膨体:节后交感神经末梢分成许多细微的神经纤维,分布于平滑肌之间。

这些细微神经纤维都有稀疏串珠状的膨胀部分,称为膨体。

膨体内含有许多囊泡,囊泡内含有高浓度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胆碱能危象反复大量使用新斯的明,使骨骼肌兴奋过度转入抑制,反使肌无力症状加剧,称为胆碱能危象
调节痉挛:是一种不良反应. 由于药物兴奋睫状肌上的M受体, 使肌肉向中心方向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 屈光度增加, 调节于近视。

肾上腺素翻转现象:预先使用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被取消,而激动β受体的舒血管作用仍然存在,即α受体阻断药可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这种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β受体阻断剂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还对β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称为内在拟交感活性(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activity)。

膜稳定作用:是指药物抑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其稳定神经细胞膜时产生局麻作用,稳定心肌细胞膜则降低其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为奎尼丁样作用。

无膜稳定作用的β受体阻断药仍然对心律失常有效,表明这一作用在常用量时与治疗作用的关系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