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經 絡 名 實

經—經脈的簡稱。 絡—經脈間的交通支。 皮下靜脈(十五絡) 。 經脈的橫支。 相對性的意義。
骨 筋 皮 部



骨孔—長骨孔、扁骨孔、 椎間孔、坐骨 孔、缺盆等均有一或多組經脈或 穴樹穿出、穿入其間。 經筋—骨骼肌群。經脈穿入各肌群,描 述附著骨骼起止。 皮部—經脈分束向外伸展所及的皮部, 有穴道的中心結構。






胃:食道、胃。 膽:總膽管、膽囊。 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乙狀結 腸上二分之一。 大腸:乙狀結腸下二分之一。 膀胱:膀胱(男輸精管、精囊、前列腺) 三焦府:全身淋巴管系統。
奇 恆 之 腑


內經素問陰陽別論,討論腻、髓、骨、 脈、膽及女子胞(子宮、卵巢),為臟 為腑的別說。 原文指此說來自方士(外道)。


膽經:足少陽 小腸經:手太陽 胃經:足陽明 大腸經:手陽明 膀胱經:足太陽 三焦經:手少陽
經 脈 的 實 質




經脈描述有起、始、循、絡、上、下、出、入、 前、後、內、外……等可證是實質組織。 中:正經、從經並行。 西:血管與神經並行。 中:經隧、巷-強調經脈界說。 西:血管神經束存在於「血管神經束筋 膜鞘腔」。 肯定血管神經束為經脈的獨立解剖學根據。

個體觀:奇經八脈。 整體觀:十二經脈。集合觀、模式性。 體位:直立、手掌向內偏後(西方:直立、手 掌向前) 。 人形學:表面解剖學。 第一整合層次:五藏(包括附屬、內分泌器)、 六府。 第二整合層次:藏府合。 第三整合層次: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動、靜脈及神經例說)



任脈-描述腹、胸等部正中線辮形的微小 靜脈叢,及其分別環繞胸、腹 壁…… 匯入上、下腔靜脈的系統。 維脈-描述皮下靜脈系統,並強調了小隱 靜脈、胸腹壁靜脈(陽維);大隱靜 脈、胸腹廓內靜脈(陰維)等系統。 帶脈-髂腹股溝神經,即脊中樞通過脊神 經,延展為周圍神經的例說。
中醫解剖的重要性


為了整體論及針灸而解剖。 五藏—各分泌腺整合於五藏器,從而討 論其安內攘外的週期性規律。 經脈—根據流注“流體” (血液、淋巴流、 生物電流)的器官(血管、淋巴管、 神經)整合於“筋膜鞘” (經隧)中 的 結構,探討各種流體在經脈 中聯 繫、制約及調節固體結 構的種種 動作。
謝 謝 各 位
十 二 經 主 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經:在本經的全程中,始終啣接不斷。 從經:在本經的全程中,或離或合的併行。 以神經為主經,動、靜脈為從經: 腎、膀胱、心包及三焦經。 以動脈為主經,神經、靜脈為從經: 胃、脾、心及小腸經。 以靜脈為主經,神經、動脈為從經: 膽、肝、肺及大腸經。
穴 的 名 實
經 脈 的 循 行


每一經淺則分別與相關的骨、肉、筋腱 與皮部聯屬,深入與六臟(五臟加心 包)、六腑、竅官及腻髓聯屬。 既取其粗亦取較細者,立意在說明臟腑 與體表部位各有神經及血流交通。
十二經獨立價值


對機體作用,可從病理的併發症及物理 療法證明之。 腎病-脊、臀、股內後廉痛,足心熱痛。 青腿牙疳-下肢小腿前胃經青紫出血, 併發牙疳,牙齦亦屬胃經。 少商放血,立止喉部腫閉。 用於定經、定穴。
藏 府 合(相表裡)



肝膽合:膽管。 心小腸合:乳糜池、胸導管、滲入左頸 靜脈角、經上腔靜脈入心。 脾胃合:十二指腸、胰管。 肺大腸合:後氣管枝靜脈、奇靜脈、副 奇靜脈、腰靜脈、痔靜脈。 腎膀胱合:輸尿管。
十 二 經 脈



肝經:足厥陰 心經:手少陰 脾經:足太陰 肺經:手太陰 腎經:足少陰 心包經:手厥陰
奇經八脈(動、靜脈及神經例說)


督脈-腻及脊髓,即今之中樞神經。 衝脈-主動脈下行至足,上延至頭的部份, 原文獻在膝膕動脈以下還描述了脛 前動脈和腓動脈的相互循環,可視 為動脈系統的例說。 陽蹻-背側經脈。 陰蹻-腹側經脈。
人 形 解 剖 學

人形:表面解剖學。 描述個人體表的特徵,以此做為各種器 官定位的標準。





特點:據筋膜間隔,建立器官間之界說, 且藏府間各有一定的自然結構為 依據。 藏:指居於胸廓胸膜中,以及腹腔腹 膜後深藏的各藏集結構。包括各內 臟及其附屬內分泌器官。 府:指在腹膜後壁的前面或前壁的前下 面之淺層管狀、囊狀器官。





肝臟集合:肝、肝門脈(肝繫)。 心臟集合:心、心包、主動脈弓(心 繫)、胸腺。 脾臟集合:脾、胰、胰管。 肺臟集合:左右肺、氣管(肺繫)、甲 狀腺及副甲狀腺。 腎臟集合:左右腎、左右腎上腺。
內經解剖文獻

內經靈樞經水篇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 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府 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 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 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 其可為量度者,取其中度也。」
中醫解剖學特點






腧:輸出、輸入血流、淋巴流及生物電 流等氣液。 穴:其中有經脈束或穴樹穿出、穿入於 其間。 氣穴:皮下穴樹輸出、輸入機體氣液的 洞穴。 氣府:機體穴位輸出、輸入氣液的所在。
穴 體 與 穴 樹




穴體:外為體表大小不等的凹窩,內為 血管神經束及其外包之結締組織 鞘。 穴樹:穴位的皮下組織中、骨孔或肌三 角之間,存在著較小的血管神經 樹形結構。 偃松型:足三里。 絨球形:十井穴。
中醫解剖學
李榮貴醫師
“解 剖” 語 源


切割:ANATOMIE,拉丁文原意是切割, 西方遠古已有,成熟於文藝復興。 解剖:切割之學東傳,譯者根據內經 “死 可解剖而視” 。
中醫解剖文獻



甲骨文。 西周內臟器官。 黃帝內經-完整、有系統。 王莽誅翟義之黨,使太醫尚方,巧屠解剖。 吳簡、歐希範(1041~1048),廣西歐氏及其 黨56人被解剖。 楊介存真圖(1102~1106),郡守李夷刑賊於 市。 清王清任-醫林改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