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最后的姿势
主备学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课型:阅读课
使用学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使用教师:丰荣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注意“漱”的字形和“凹”的笔顺。
联系语境理解“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等词语。
3. 能够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4.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人物言行,体会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声的精神;感受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够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声的精神;感受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资料链接】
谭千秋,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
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非常的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这是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千米。
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
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
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2008年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课桌上。
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
而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而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谭千秋老师用双臂将死神拦在自己背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注意“漱”的字形和“凹”的笔顺。
联系语境理解“诠释、坍塌”等词语。
3.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一言一行,正面体会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先人后己、大爱无声的精神。
一、课堂研讨
(一)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板书课题。
看视频《生死不离》,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教参57页。
(二)检查预习
1. 指名分自然段读文,相机正音,指导字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结合“自主导学”进行反馈)
2.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言行,正面感受形象。
1.师述:一场巨大的灾难猝然而至。
紧急关头,谭千秋老师,没有选择逃生。
他只喊了一句话,就使全班学生的生命转危为安。
他只做了一个动作,就让四个学生安然无恙。
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他的一言喊尽了对学生的真爱。
他的一行铸就了伟大的师魂。
今天我们就是要抓住谭老师的一言一行,感受到他的精神。
2.默读第2至7自然段。
圈画出描写谭老师言、行的语句。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句子旁边批注。
3.交流(出示句子)。
(1)语言的句子: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焦急;果断;斩钉截铁;有生活经验,措施有效,救了全班同学
.................……
●两个感叹号:语言简短有力,焦急,毫不惧怕,以生为重……
●指导读:读出情况的危急,谭老师担忧、焦急的心情。
(2)行动的句子: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①圈出句中的动词,在旁边谢谢你的感受
●“拉”前面用了“立即”两个字,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果断坚决。
●“撑”“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动作幅度的大,保护的面更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表现了以学生安危为重的无私大爱。
②“立即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这两个动作使谭老师身体中所有的能量在瞬间爆发,这巨大的能量源于什么?
③感情朗读,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4.师小结:这两句话抓住谭老师的语言、动作,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谭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伟大形象,这是一种正面的描写。
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
让我们拿起书,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
二、当堂练习:语补:三
附板书:
6.最后的姿势
语言
正面描写
动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声的精神;感受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
2.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一、自主导学:语补五
二、课堂研讨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最后的姿势》。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降临在四川省西北部,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谭千秋老师是怎样做的?文中写了三个人物的语言,他们分别是怎样说的?
(二)结合自主导学,侧面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1.交流自主导学(屏幕出示)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相机理解“生死攸.关”)
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从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救援人员:死死——砖块掉下来,砸的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死死地护住四个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的深凹下去,但谭老师仍然——;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仍然——,他就是这样一位处处把学生生命放在第一位的老师,他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这叫——恪尽职守(板书)
谁能读好这句话?自读——指名读——齐读
学生:飞身、扑——奋不顾身。
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
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男生齐读。
老师:你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吗?如果谭老师不顾那四个学生,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个学生,他——这就叫“生死攸关”,攸:所。
可是,他明明知道留下来是死,还是果敢的留下来,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
女生齐读。
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
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
2.上节课,我们从谭老师的语言、动作,正面感受到谭老师的高大形象,刚才,我们又从救援人员、学生、老师的语言中侧面感受到这位恪尽职守的老师,这是侧面描写,其实,侧面描写除了人物的语言以外,还可以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等。
3.为什么要引用这三位人物的话?为什么这样选择这三类人?作者通过对
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的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
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
引导学生抓住:第一个发现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身边的同事从而体会作者选材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
(三)情感升华,再次感受谭老师的高大形象
1.地震来临前,谭老师在做什么?
出示: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在课上,谭老师是这样说的,危难面前,他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行动诠释了他的人生价值,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意思。
★谭老师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化为永恒,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一动作已经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份敬意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板书)。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四位学生的心中,读(最后的姿势:张开……)。
这最后的姿势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读(……)。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矗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读(……)
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2)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怎样的谭老师?(家庭幸福、爱孩子、热爱家庭、生活品质高、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这样一位热爱家庭、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自己生命的人,可是,他为了学生放弃了这一切。
此刻,我们仿佛真切的看到谭老师拉着小女儿的手在公园里散步,两岁的小姑娘正仰起那太阳般灿烂的笑脸看着爸爸,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这幸福里。
可是,就在几个小时之后,一个鲜活的生命刹那间戛然而止——(出示书31页的图片)
(3)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谭老师说?(爱与责任、用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四)总结
谭老师走了,他留下的是一种姿势,一个永远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一个诠释恪尽职守、大爱无声的姿势。
这不是一般的姿势,这是世界上最英勇最悲壮的姿势,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丽的姿势!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最后的姿势!
二、当堂训练:语补:五、六题课后题3
附板书设计:
正面
6.最后的姿势恪尽职守
侧面
教学随笔:这一课中,环境的描写非常有特点,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烘托了人物的品质。
学生从指导用书上很容易就能抄下这些话,但是文章到底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又是如何烘托人物品质的,学生不一定能真正感受到,所以必须引导他们从字词句中挖掘出环境描写所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