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培优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
2.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里的急雨和私语主要指的是声音的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5.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8.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司机利用倒车雷达防止倒车撞人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9.如图甲所示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如图乙所示)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嘴音是由活塞上下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1.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
12.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3.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传遍大江南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C.歌声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D.歌声总是以340m/s的速度向外传播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40 m/s
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15.下列做法主要与音调有关系的是()
A.班主任在教室外判断哪个学生上课在说话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二、填空题
16.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平时说的“B 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_。
17.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它是通过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发出较强声音的嗽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
18.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 m。
(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19.如图甲所示是手机T具箱中的一款T具,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测量的是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乙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_______处减弱噪声。
20.如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
四个音阶“1(Do)”“2(Re)”“3(Mi)”“4(Fa)”,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_ 。
用棒子敲击瓶子的同一位置,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常见的伴奏乐器有竖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填“音调”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用力敲打铜锣,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22.以下是同学们学习物理以来,研究声现象时的部分场景,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以及在物理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将如图中的三个有关声现象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1)如图甲:物理课上,老师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国庆假期,晓雯同学来到天坛游玩,她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自己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3)如图丙:小涵同学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3.江苏卫视有一档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歌手们都带着面具唱歌,但还能被细心的观众猜出是谁,这是利用了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其中有位女歌手在一期节目中用高音征服了全场观众和猜评团,这里所说的高音是指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 或“音色”);。
2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其中图_______音调相同,图___________响度相同
A. B. C. D.
25.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
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 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
设测速仪匀速扫描,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反射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_______m,汽车是在向测速仪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的。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m/s。
26.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v/(m·s-1)介质v/(m·s-1)
水(5℃)1450冰3230
水(15℃)1470软橡胶(常
温)
40至50
水(20℃)1480软木500
海水(25℃)1531铁(棒)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_m/s;
(3)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m.
三、解答题
27.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28.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l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
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9.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峭壁前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的行驶的路程.
(2)汽车鸣笛后经过多长时间才到达峭壁.
30.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15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