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节的意象有何用意?
运用特写镜头,突出强烈对照 雪峰、落日、山海、石砾、巨石的罅隙、雄鹰、雪豹, 锈蚀的岩壁一系列形象,构成雄浑、壮美、崇高、紧 张的审美特征(意境), 与蜘蛛弱小、可怜、默享的形象特征形成鲜明对照, 突出了生命的谦卑与坚定,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 力的赞颂。
“老人正在梦见狮子。”
最后一节的意象有何用意?
呵,真期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最后一节的意象有何用意?
雄鹰:蓝天领主;雪豹:雪山 之王。代表着真正强大的事物。 标榜英雄,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蜘蛛:诗人自喻 可怜→生命微小,依然强劲 默享→生命平等,共享快慰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 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 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 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 几座小雪峰。它们本来没有自己独立 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 的远景而已。
范读体会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谨慎地/探出/前额,
听配乐诗朗诵,标划节拍和重音, 惊异于/薄壁那边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1962年8月,是时代、 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外在 因素刺激诗人后,引发起诗人的 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具有鲜明整体 象征特点的一首短诗。
• 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 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这也体现 了诗人已经从一个“英雄”的年 代大步跨入了一个真正的“人” 的年代。
题解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02 泛 读 会 意
峨日朵雪峰之侧
嚣:xiāo,喧哗。
揳:xiē,捶打。 罅隙:xiàxì,裂缝; 缝隙。
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节制、内敛、寻思 理智、冷静、苏醒
03 精 读 品 味
太阳 雄鹰
石砾 雪豹
滑坡 蜘蛛
细读文本,揣摩“我”的处境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多种感官结合:描摹事物离不开视听味嗅触等 感官的感受——形色、声音、味道、气味、触 感。古诗词在描写中,经常运用多种感官,多 角度描摹事物的特征,使景、物具体可感,从 而到达有声有色,形神兼备。
☆视听结合
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01 知 人 论 世
作者简介
昌耀(1936年-2000年),本名王昌耀,湖南桃源 人。现代诗人。昌耀不满14岁就弃学参军。1951 春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在朝鲜负 重伤归国,后到河北荣军学校学习。1955年响应 “开发大西北”的号令来到青海。他是一位忠于 革命事业的战士,他说“党就是我的母亲,部队就 是我的家”
• 海明威《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 子,还写老人有关狮子的回忆。
• 老人虽年老,但却有着一种乐观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所 以他经常想象自己像勇猛的狮子一样征服别人,战胜别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老人想去战斗,想去拼搏,所以梦 见狮子。
• 本诗的作者想到的是“雄鹰或雪豹”,你有什么联想与思 考?
【意象】童庆炳先生认为: “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 以象征性、或荒谬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到达人 类审美理想境域的表意之象。” 更具体一点说,诗歌意象是情思的载体。 诗人将主观情思寄托于客观事物,将抽象的 情思寄托于具体的物象,使之成为情景交融 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无限的艺 术魅力。比如“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 了”中的“高度”意象,在客观上指登山到 达的高度,但主观上也指诗人内心的高度.
☆视听结合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潭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宏大的视听结合,太阳与石砾一同下坠, 营造了险峻的氛围,亦呈现出呼应的美感。 表明“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决非易事。
☆视听结合
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 视听结合,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描画, “视听”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 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摘自燎原《昌耀评传》)。然而,1957年他因为一首短诗《林中试笛》 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过了22年“监禁、苦役、颠沛流离”的劳改农场 生活。1979年重返文坛。昌耀从1954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他的作品在 1980年代后期被诗歌界逐渐接受。主要作品有《慈航》《划呀,划呀, 父亲们!》等。
知识支架
思考
②不时滑坡的石砾的“嚣鸣”与登山者和蜘蛛的“默享”构成对照, 诗人好像是要告知我们,征服一定的“高度”并不靠浮华与喧嚣,靠 的是内心的坚忍不拔,靠的是冷静与理智
思考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潭自上而下的一派 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把石砾滑坡发出的“嚣鸣” 比作“军旅远去的喊杀声”,增加了声势感,赋予本来极为平常的石砾 滑坡现象壮美的色彩。军旅的喊杀声必然伴随牺牲(死亡),石砾的滑坡 是否也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死亡? ②用色彩词“棕色”来修饰深潭,更加形象,表现底部的深不可见。
这里为什么要分段?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加强停顿,深入表现“我”的感叹、惊异。
体会分段的语气效果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细读文本,揣摩“我”的动作
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潭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并练习朗读。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潭/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期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正面写攀登者遭遇的
痛苦,侧面描写情况
→“我”向下望去
的危急
*千层掌:鞋底由层层布料补缀制成的布鞋
“我”的动作体现出什么状态?
• 紧贴在岩壁 • 手指、脚掌紧紧抓紧 • 时而望向远方壮丽的风景 • 时而视察身下的险境
艰巨奋斗、心存向往
Hale Waihona Puke 思考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潭自上而下的一派 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③“嚣鸣”一词是诗人的独创,“嚣”意为“吵闹,喧哗” “鸣”意为“发出声音” “嚣鸣”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在这里,石砾滑坡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 而成为喧嚣、浮躁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表达。 ④这句诗调动视觉和听觉,画面形象可感。“石砾”可以理解为那个荒 谬年代所谓的理想、所谓的信念、所谓的追求。 随着“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虚妄的乐观中沉寂下来, 失去根基的“石砾”难逃滑坡的命运,这种滑落也是声势浩大的,极具 时代特色。
思考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藏着怎样的特殊意蕴?
参考提示:这首诗歌运用了雪峰、太阳、云海、石砾、登山者、蜘蛛 等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几组对照:
①雪峰、太阳云海从形态上来说是巨大而壮美的,与之相对峙的是微 小的人(登山的“我”),而与微小的人一同默享征服的快慰的是比人 更微小的蜘蛛。诗人提醒我们,在更宏阔的视域观照下,微小与巨大 并没有不同。微小与巨大同出于大自然的孕育,因此享有同等的存在 价值。
从日常语境看,这首现代诗从“我”的视角记录了一次登山经 历。但从隐喻角度看,这是心灵的攀登与坚守过程。作为右派 分子,诗人身处社会底层,但他仍旧保持苏醒和理智,屈强地攀 登、坚守精神的高峰,哪怕没有强有力的同行者(“雄鹰或雪 豹”),只有“小得可怜的蜘蛛”
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 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 赢得财富。今天我们领会了昌耀的 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那样 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 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 走向成功的彼岸!
(1)并非绝顶,仅为自身的极限 (2)下一刻也许可以更高 (3)“征服”体现出奋力攀爬 (4)暗示“先喘口气”的决定
细读文本,揣摩“我”的处境
我谨慎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1)“我”休息时谨慎向山峰附近探头 (2)薄壁:山的峻峭 (3)“我”惊异于眼前的落日景象 (4)太阳“彷徨”:将沉未沉的夕阳,犹如前后两难的 “我”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