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紫菀属 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
很多人不知的紫菀
很多人不知的紫菀有一次,我去药店买药。
我说:“买100克的紫菀(wǎn)。
”调剂员似乎没有听清,药师在旁边竖起耳朵。
我说:“哦,紫苑(yuàn)100克。
”药师说:“哦哦,你说的是紫苑呀!”我无奈地说:“是,也有人这么叫……”别说是药店的调剂员、药师如此,就连医院里一些所谓的中医大夫也坚信“紫菀(wǎn)”这个读音是错误的。
《说文解字》说:“苑,所以养禽兽。
囿也。
”原是指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
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地方。
例如苑囿一词,就是划定一定范围,具有生产、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
《说文》中说:“囿,苑有垣也。
”囿是周围有墙垣的苑,是封闭局限的领域。
先秦称作囿,汉代称作苑。
进而,“苑”又引申为抽象概念,是指在学术、文艺等方面的荟萃之处,如文苑、艺苑。
菀,除了形容草木茂盛之外,其本义特别指出用于药名“紫菀”。
《说文解字》中,在菀字条下指出,茈菀《本草经》作“紫菀”,古时紫与茈通用。
《康熙字典》引《本草》:“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
”紫菀的药用部位在于根及根茎。
根部很软,可以编成辫状之后再晒干,经该方法炮制后的紫菀则亦称“辫紫菀”,或直称作“小辫”。
药典中,明确写为“紫菀”,而且标音为“Ziwan”。
确实,在有些古籍中,紫菀作“紫苑”。
其实这是中医的略写形式,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是门外汉所不知道的事。
比如,桔梗有时略写作“吉更”,但并不能因此就读作“jígèng”。
比如,钩藤有时略写作“勾丁”,也不能因此就读作“gòudīng”。
大部分人并非因为看过相关古籍之后才读错的,而是真的连文字读音都没有学好,“菀”和“苑”这两个字根本就没分清。
紫菀这味药,其实特别好。
其味辛可以发散,微苦而趋下,甘润而和缓。
性温却又不燥。
主归肺经,同时还兼归膀胱经、大肠经。
紫菀祛痰止咳的疗效是非常好的。
治疗咳嗽,无论寒热、无论虚实、无论内外、无论新久,都可以用。
这么棒一味药,简直就是中药里治咳嗽的“混儿”呀,如此高级的百搭,必须得夸!外感风寒,咳痰不爽。
紫苑——精选推荐
紫苑 【中药名】紫苑 ziyuan 【别名】紫菀、青菀、辫紫苑、软紫苑、返魂草根。
【英文名】Tatarian Aster Root。
【来源】菊科植物紫苑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
根茎短,密生多数细根,根皮紫红色。
茎直立,上部疏生短毛。
基生叶丛生,长椭圆形,长20~5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渐狭呈翼状柄,边缘具锯齿,两面疏生糙毛,叶柄长,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渐上无柄。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有长梗,密被短毛;总苞片球形,总苞片3层,边缘紫红色;舌状花蓝紫色,筒状花黄色。
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有短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较瘦果长3~4倍。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河边。
河北、安徽等地有大量栽培。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药材性状】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
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厘米,直径0.1~0.3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
气微香,味甜、微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
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水煎服;润肺宜蜜炙用。
用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试验证实,有祛痰镇咳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皆有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癌、溶血及利尿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紫苑酮、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
挥发油中含毛叶醇、毛叶醇乙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酸等,并分得琥珀酸。
中药“止咳平喘药”——紫菀
中药“止咳平喘药”——紫菀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和根茎。
主产于河北、安徽。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本品气微香,味甜、微苦。
以色紫、质柔韧者为佳。
生用或蜜炙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辛、苦,温。
归肺经。
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外感咳嗽宜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二、歌括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三、临床应用
适合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之症。
本品辛散苦降,温润不燥,长于润肺下气,辛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
治咳嗽,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以肺气壅塞、咳嗽有痰者用之最宜。
如治外感风寒,咳嗽咽痒,常与桔梗、荆芥、白前等同用,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常与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若阴虚劳嗽,痰中带血,常与阿胶、知母、川贝母等同用,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若肺气衰弱,寒咳喘息,常与党参、黄芪、干姜等同用,以益气温肺、化痰止咳。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类成分:紫菀酮、表紫菀酮、表木栓醇;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柰酚等;香豆素类成分:东莨菪碱等;蒽醌类成分:大黄素等。
本品还含醇、肽类、挥发油类等。
2.药理作用
紫及其多种成分均有祛痰作用;紫菀水煎剂、水提醇沉物、生紫菀与蜜炙紫菀水提取物及紫菀酮、表木栓醇均有镇咳作用;紫菀水提醇沉液还有平喘作用。
紫菀煎剂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及利尿等作用。
紫菀和紫苑的区别
紫菀和紫苑的区别
为什么我说紫苑总有人说紫菀,紫苑不是紫菀吗?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内容来一起了解一下紫苑和紫菀的区别吧。
紫菀和紫苑的区别
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别名:青苑、紫倩、小辫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
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
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
国内主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区,在国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中药,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
紫苑别名紫菀、青菀、辫紫苑、软紫苑、返魂草根,含紫苑酮、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
挥发油中含毛叶醇、毛叶醇乙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酸等,并分得琥珀酸。
另含紫菀氯环五肽、芦丁、紫菀苷A、紫菀苷B、紫菀苷C,表无羁萜醇、毛叶醇等成分。
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
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厘米,直径0.1~0.3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
气微香,味甜、微苦。
现代药理试验证实,有祛痰镇咳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皆有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癌、溶血及利尿等作用。
山紫菀,紫菀,一字之差,一个是毒药,一个是良药
山紫菀,紫菀,一字之差,一个是毒药,一个是良药含有毒物质的“山紫菀”前一段时间,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服用一类植物可能会导致可怕的“肝窦阻塞综合征”。
这类植物就是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植物。
PAs进入人体后,无论含量高低,都可能会对肝窦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并且这种损害难以修复,严重的可进展为非门脉性肝硬化。
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山紫菀的PAs含量高,毒性大。
于是很多爱好中医的朋友来信询问,这个山紫菀是否就是常用中药“紫菀”,以后“紫菀”是不是就不能服用了?事关重大,于是我多方查找文献,进行了考证。
考证的结果让我及许多喜欢中医的朋友松了一口气:山紫菀并非紫菀。
山紫菀部分地区又叫川紫菀,学名是蹄叶橐吾,是菊科橐吾属植物。
而紫菀乃菊科紫菀属,别名紫倩、小辫、返魂草。
至今没有紫菀含有PAs的研究报道,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图:紫菀】安全的良药“紫菀”紫菀是一味很古老的中药,入药历史悠久,中国最古老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这味药物,并被列为中品。
此药中医认为它感春夏气化,兼得地中金性以生。
味苦辛,性平,无毒。
归肺经。
可升可降,能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现代研究发现紫菀的主要成分是萜类,比如紫菀酮,表紫菀酮,表木栓醇;黄酮类成分,比如槲皮素,山柰酚;此外还含有一些香豆素类成分,蒽醌类成分等等。
紫菀的水煎剂有祛痰,止咳,抗菌作用。
在临床上,紫菀常与百部搭配,两药合用,可润肺而化痰,适用于一切咳嗽。
如果是肺热咳嗽,还可以加上茜草来止咳化痰,清热凉血。
若是阴虚劳咳,痰中带血,则可加阿胶(烊化),贝母以养阴润燥,止咳祛痰。
每一味中药都非常复杂,它对人体起到的是多靶点,整体的调节作用。
所以国际上研究植物药的惯例是,有较长时间的用药历史,能够保证安全性,就可以免做临床试验,其有效成分可以慢慢研究,欧洲就是这样规定的。
对于中药不必一味追求鉴定出活性成分,应该把重点放在疗效和安全上。
【图:紫菀饮片】但是,山紫菀和紫菀仍需小心鉴别虽然紫菀比较安全,但是也有多篇文献指出,在东北,华北,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有以菊科橐吾属植物“山紫菀”替代“紫菀”入药的习惯,所以一定小心鉴别。
紫菀的种植技术
播种与育苗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紫菀 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 播种时间。
播种方式
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 行播种,使种子分布均匀 。
育苗管理
及时进行浇水、除草、施 肥等育紫菀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 ,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基 肥和追肥。
灌溉管理
收获方法
首先将紫菀的地上部分割去,然后挖开土壤,将根茎挖出,注意不要挖破根茎 ,保持其完整性。
干燥与储存
干燥
将挖出的紫菀根茎去掉泥土和杂质,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1-2天,直到根茎表面干燥。
储存
将干燥好的紫菀根茎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也可以放在密封袋或密封罐中储存,储存温度要保持 在20-30℃之间。
紫菀的利用价值与用途
药材
紫菀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 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常用
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园林植物
紫菀也是一种优美的园林植物,可 以在花坛、花境、公园等地方种植 ,其花朵呈紫色或白色,具有较高 的观赏价值。
保健品
紫菀还可以制成一些保健品,如紫 菀茶等,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05
紫菀种植的注意事项
在炎热的夏季,为避免紫菀受到高温灼伤,可以进行遮阴降温或移入阴凉处养护 。遮阴降温可以使用遮阳网等进行遮阴;移入阴凉处养护需要将紫菀移入室内或 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04
紫菀的收获与利用
收获时间与方法
收获时间
紫菀的收获时间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紫菀的地上部分开始枯黄, 根茎充分膨大且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
种子质量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以保证种子的 发芽率和生长健康。
种子处理
进行种子消毒和催芽处理,以促进种子发芽 和生长。
随行蔡师采药记篇一:三脉紫苑、金樱子、檫树、枫香树、金刚藤
随行蔡师采药记篇一:三脉紫苑、金樱子、檫树、枫香树、金刚藤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很多人心中,上山采药是何等神秘新奇,令人向往。
正安青培计划蔡锦芳老师师承班第一批学员在10月里跟着蔡师上山采药啦,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宝贝收获吧。
嘉宾老师:蔡锦芳蔡锦芳老师,江西九江人,中医世家,精研本草,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和蛇虫咬伤。
从医五十余年所用中草药全部自采,自制。
长期免费收徒带徒上山采集辨认草药,临症应用。
曾参与编写《九江地区中草药汇编》《庐山中草药》《江西植物志》等书作。
三脉紫苑(整理人:徐忠平)菊科植物(学名 Aster trinervius subsp.Ageratoides),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药用带根全草。
特征:白花,叶脉三出(多为离基三出脉)。
别名:三脉叶马兰、山马兰、白马兰、红管药、山白菊、换肺草等。
性味:性凉,味苦、辛。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止咳平喘、消炎镇痛、消肿等。
主治: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烫火伤、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外伤出血。
师父说:它还能治疗毒蛇咬伤,对竹叶青、烙铁头、眼镜蛇、五步蛇等的咬伤都有效。
在最初治疗蛇伤时常用到它,是个不错的蛇药。
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金樱子(整理人:徐忠平)蔷薇科植物金樱子(学名 Rosa laevigata),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药用金樱子的干燥果实。
别名:糖罐子、刺梨子、山石榴等。
性味:性平,味酸、甘、涩。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
主治:遗精滑精、遗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等。
用法: 1. 果子煎水、泡酒都行;2 .水陆二仙膏(主治:遗精、遗尿、白带过多),就是金樱子与芡实熬的膏。
师父说:小时候谗嘴,等果实成熟发红时,会采来吃它果子里面的糖水,很好吃,连刺扎破手都不怕。
现代研究表明,其果实含有多种维生素与糖分。
用其根、皮煎水含漱,对口腔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中国分布的紫菀属东俄洛系植物
感谢观看
中国分布的紫菀属东俄洛系植 物
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 Franch.)为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粗壮,木质。茎单生或与莲座状叶丛丛生,直立,高5-45厘米。头 状花序在茎端单生,瘦果卵圆形,稍扁,基部稍狭。产于四川、甘肃、云 南、西藏。生于高山针林外缘、灌丛及山坡草地。海拔2700-4000米。也 分布于不丹及缅甸北部。
大花紫菀(Aster megalanthus Y. Ling)是菊科紫菀属植物。多 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径达6毫米),有密集的须根,有单生的花茎和 莲座状叶丛。
产于四川西部(鹧鸪山)。海拔4000米。
大花紫菀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径达6毫米),有密集的须根, 有单生的花茎和莲座状叶丛。
茎直立,高35-45厘米,粗壮(径5-7毫米),有棱及细沟,下部被错 杂长达4毫米的长毛,上部紫红色,被较密的短毛,下部有较密的叶。
缘毛紫菀线稿图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木质。茎单生或与莲座 状叶丛丛生,直立,高5-45厘米,纤细,不分枝,有细沟,被疏或密的长 粗毛,基部被枯叶残片,下部有密生的叶。莲座状叶与茎基部的叶倒卵圆 形,长圆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2-7稀11厘米,下部渐狭成具宽翅而抱茎 的柄,顶端钝或尖,全缘;下部及上部叶长圆状线形,长1.5-3厘米,宽 0.1-0.3厘米;全部叶两面被疏毛或近无毛,或上面近边缘而下面沿脉被 疏毛,有白色长缘毛,中脉在下面凸起,有离基三出脉。头状花序在茎端 单生,径3-4稀达6厘米。总苞半球形,径0.8-1.
秦中紫菀(Aster giraldii Diels)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有匍 枝。
秦中紫菀的植株(4张)茎直立,高24-40厘米,纤细,单生或丛生,被 开展的疏毛,不分枝或有少数分枝。基部叶在花期枯萎;下部叶长圆状匙 形,长4-7厘米,宽1-1.3厘米,下部渐狭成长柄,边缘有疏或小尖头状齿; 中部叶长圆状或倒卵圆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稀2厘米,基部楔形, 无或有短柄,顶端尖,或浅或深齿;上部叶小,基部常圆形,稍抱茎;全 部叶质薄,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疏毛,沿脉及边缘被长粗毛;中脉在下 面稍凸起,侧脉3-4对。头状花序2-3厘米,生于枝端或在茎端单生。总苞 半球形,径7-10毫米,长6-7毫米;总苞片3层,上部多少草质,无毛,常 有腺点,下部革质,外层较短,长3-14毫米,宽1-1.5毫米;内层长圆形, 长4.5毫米,宽1.5-2毫米。舌状花15-20个,管部长2毫米;舌片长10-15 毫米,宽2-2.5毫米;管状花花冠长3-4毫米,管部长1.5毫米,裂片长1 毫米,花柱附片长达1毫米。冠毛浅红褐色,长1-2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 糙毛。瘦果倒卵圆形,长2.
农村常见植物“三脉紫菀”,中医药名称红管药,价值珍贵,看到请重视
农村常见植物“三脉紫菀”,中医药名称红管药,价值珍贵,看到请重视在农村有很多的植物,这些植物虽然在农村是习以为常,不懂的人觉得它们都是没有价值的,其实它们都有一定的价值,只是我们很多的人不懂的它的价值而已。
俗话说“山间无闲草,识得都是宝”。
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的相关价值,这样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才能为我们所用,能为我们解决不少的烦恼。
关注我,每天为您分享农村植物知识。
最近正值野外小菊花开放的季节,大家看我背后是不是有这个小白菊呢?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三脉紫菀。
大家看,在这个村子的边上,就长了好多这样一片,看过去,看起来也非常地壮观。
三脉紫菀一般就是喜欢生长于林下、路旁、林缘、灌丛以及山谷湿地,海拔100到3350米之间,都有可能分布,如果你平时在野外的时候有留意,你肯定就会见过它。
它的这个花拍起来看着是白色的,其实上,它是上面有带一些紫色的这个小光。
三脉紫菀它是菊科紫菀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菊科植物,是被子植物里最大的一个科,种类特别丰富,分布了也特别广,所以它识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它的名字里有“三脉”这两个字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下它的叶子,它这个叶片上是不是有三条非常明显的叶脉呢?所以它叫三脉紫菀,在《本草拾遗中》,它被叫做消食花,也叫山马兰,中医上所说的“红管药”指的就是它这个全草了,民间还会称它山白菊,野白菊等等。
我们来仔细地看一下它的花,这种头状花序,边上的这个不是它的花瓣,是它的舌状花,而中间的这个是它管状花,然后排列成这种伞房状或者圆锥伞房状的花序,所以它开起来都是一丛一丛的,太美了。
它根部的根状茎,比较粗壮,茎直立,高可以达40到100厘米,它的花果期,是7到12月间,这个就是它成熟后的种子了,风一吹,随风飘扬,随处安家。
如果我们不认识它,常常就把它当成一种普通的杂草忽略了,其实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花卉用于观赏.中医上它还有不错的药用价值,看着不起眼,用途却不小三脉紫菀是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化痰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头晕,喉咙肿痛,咽干咽痛,小尿不尽,生疮肿毒,外力受伤所引起的出血等症状,还可以用于治疗蚊虫咬伤以及烧伤烫伤。
紫苑的药用价值紫苑的副作用
紫苑的药用价值_紫苑的副作用文章目录*一、紫苑的药用价值*二、紫苑的副作用*三、紫苑的医学记载及附方紫苑的药用价值1、功能主治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别名:青苑、紫倩、小辫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
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
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
国内主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区,在国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中药,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
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
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厘米,直径0.1~0.3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
气微香,味甜、微苦。
2、用法用量来源:菊科植物紫苑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中药6—9克,水煎服。
蒙药多入丸散剂。
紫苑的副作用有实热者忌服。
紫苑的医学记载及附方1、《本草经疏》: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2、《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
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3、《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
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其亦言之过也。
4、《药品化义》: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
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
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
湖南菊科紫菀属一新种——吉首紫菀
湖南菊科紫菀属一新种——吉首紫菀黎维平;刘胜祥【期刊名称】《植物分类学报》【年(卷),期】2002(040)005【摘要】吉首紫菀新种图1rnAster jishouensis W. P. Li et S. X. Liu, sp. nov. Fig. 1rnSpecies A. baccharoidi (Benth.) Steetz. affinis, sed caule simplici, caulor um fol iorum laminis lineari lanceolatis usqueoblongo lanceolatis apice longe acumi nat is, nervis lateralibus inconspicuis, capitulis 1~4 in racemum dispositis, invol ucri phyllariis purpureo rubris vel apice purpureo rubris, pedunculis tenuibus 4~17 mm longis, tubo flosculi disci c. 5 mm longo bene differt.【总页数】3页(P455-457)【作者】黎维平;刘胜祥【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沙,410081;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九龙山紫菀——浙江紫菀属(菊科)一新种 [J], 叶喜阳;陈征海;潘成椿;马丹丹;李根有2.仙居紫菀——浙江菊科紫菀族一新种 [J], 鲁益飞;谢文远;陈建民;马丹丹;金孝锋3.基于2个核糖体DNA序列的国产白酒草属、小舌菊属和歧伞菊属(菊科紫菀族)分子系统学研究 [J], 钟彩霞;黎维平;杨秀林;唐明;廖威;陈三茂;4.湖南紫菀属(菊科)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 [J], 黎维平;陈功锡5.广义紫菀属(菊科紫菀族)系统学研究的现状 [J], 黎维平;陈三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紫苑的简介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别名:青苑、紫倩、小辫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
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
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
国内主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区,在国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中药,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含紫苑酮、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
挥发油中含毛叶醇、毛叶醇乙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酸等,并分得琥珀酸。
现代药理试验证实,有祛痰镇咳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皆有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癌及利尿等作用。
2、功效作用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中药6—9克,水煎服。
蒙药多入丸散剂。
3、临床应用3.1、祛痰作用: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
实验表明,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3.2、抗菌作用:紫菀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3.3、抗病毒作用: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4、抑制肿瘤的作用: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活性。
4、科学研究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活性。
紫苑的市场信息1、紫苑的价格紫苑的价格0.80-1.00元/克。
药象本草72-紫菀
药象本草72-紫菀
紫菀,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须状根。
紫菀喜阴凉湿润的环境,多见于我国北方,主产于东北内蒙诸地。
常生于山坡背阴湿润的草丛,沼泽地等处。
紫菀初生,基叶丛生,叶大舒展,修长而尖,生机旺也。
及长,则抽茎开花,茎上之叶,逐渐狭小。
其茎直立,高约半米,入秋开花如菊,花色淡紫,绽放枝顶。
其花盘小而紧致,大如一元硬币,淡紫花瓣,修长圆润,数十围聚,辐射如轮盘,气机流畅而凝聚有力也。
其根茎粗短,下生须根众多,亦是聚集而流畅之象。
紫菀药用,即此须根也。
其根淡紫圆滑,软韧油润,气清香,略有辛辣之味。
精气充盛而柔顺也。
有力而不急,温通而不燥,缓润通达,绵绵不绝也。
紫菀扎根阴湿寒凉之地,而有直上圆绽之花,气机凝聚充盛,而能流畅舒展者也。
其根细长而聚,向地而生,气机布散于内也。
故紫菀之用,开通体内经脉气机,而不外散也。
植物之性情,茎通于肝,叶通于肺,金木之气各异也。
紫菀植株,以叶为主,金气盛也。
故紫菀之根,善入肺脏,缓润通达,流通肺气。
肺气之郁也,外寒则宜开,内热则宜清,不寒不热则宜缓润流通,肺为娇脏,不耐攻伐也。
故凡寒热不显之肺气郁滞,大肠气郁,症见久咳不利,大便不畅者,皆可用紫菀缓缓通润,开达气机也。
久病多阴证,紫菀生阴寒水润之地,以之为治,如回故土,自在舒展,正可化阴寒郁滞,为通畅生机也。
世之阴寒,不可避免,心之温畅,随处可生。
此紫菀养生之法乎?。
化痰止咳平喘药:紫苑的功效与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紫苑的功效与作用本品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中药名】紫苑 ziyuan【别名】紫菀、青菀、辫紫苑、软紫苑、返魂草根、小辫儿(安国)。
【拉丁名】Tatarian Aster Root。
【来源】菊科植物紫苑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
根茎短,密生多数细根,根皮紫红色。
茎直立,上部疏生短毛。
基生叶丛生,长椭圆形,长20~5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渐狭呈翼状柄,边缘具锯齿,两面疏生糙毛,叶柄长,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渐上无柄。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有长梗,密被短毛;总苞片球形,总苞片3层,边缘紫红色;舌状花蓝紫色,筒状花黄色。
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有短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较瘦果长3~4倍。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河边。
河北、安徽等地有大量栽培。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炮制】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药材性状】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
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厘米,直径0.1~0.3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
气微香,味甜、微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
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水煎服;润肺宜蜜炙用。
用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试验证实,有祛痰镇咳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皆有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癌、溶血及利尿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紫苑酮、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温肺,下气,消痰,止咳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温肺,下气,消痰,止咳紫菀,中药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国内主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区,在国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紫菀简介药材名:紫菀拼音:ZǐWǎn别名:青菀、紫��、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干燥根及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
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
气微香,味甜、微苦。
化学成分:根含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甙、槲皮素,挥发油中含毛叶醇、乙酸毛叶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族酸等。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肺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禁忌:有实热者忌服。
紫菀的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紫菀的作用1、祛痰、镇咳作用麻醉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着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测定法),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粗提取物口服对大鼠气管分泌物也有明显增加作用。
对碘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灌服煎剂无效,但用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则有显着效果。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宋内氏)、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抗癌作用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抗癌作用。
紫菀的用法内服:5~9g。
--《中国药典》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中药大辞典》内服:煎汤,4.5-10g;或入丸、散。
--《中华本草》紫菀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久嗽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紫菀的功效与作用来自:符惠玲 17小时前 |阅读原文紫菀是多年生的草本,主要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地区,紫菀花期为7~8月,花为舌状花蓝紫色,远看宛如紫色的仙女的风中独舞,美丽而娇贵。
紫菀有哪些重要的功效与作用呢?紫菀的功效: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紫菀别名青菀、紫葥、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紫菀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紫菀有治疗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的作用,有实热者忌服紫菀,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宜,款冬为使,紫菀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紫菀畏茵陈蒿。
药名:紫菀别名:青菀、紫葥、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紫菀的功效与作用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
科属分类:菊科。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10g;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阴披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南部有安徽北部、河南西部。
药材基源: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
炮制方法:紫菀: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稍闷润,切成小段晒干。
蜜紫菀:取紫菀段加炼蜜(和以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紫菀100斤,用炼蜜25斤) 紫菀的作用:1、紫菀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
(《千金方》)2、紫菀治肺癌:紫菀、蚤休、芙蓉花、枇杷叶、百部、昆布、海藻、生牡蛎各15克,浙贝、橘核、橘红各9克,生地、玄参各12克,白花蛇舌草、茅根、铺地锦、薏苡仁、夏枯草各30克切碎,水煎3次分服。
能使咳嗽痰血等症状缓解,继续至X线复查阴影消失。
3、紫菀治支气管腺癌:紫菀、石见穿、紫草各30克,蒲公英15克,炒山栀、王不留行各9克,沙参、麦冬、生地、百部、贝母、地榆各6克水煎3次分服。
迄喘鸣痰稠带血缓解,气管阻塞通畅,肿瘤块影缩小,胸痛消失。
聊中药:紫菀
聊中药:紫菀紫菀是一种菊科植物,样子和菊花有点相似,颜色是紫色的。
它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一般来说只要在第一年种植成活了的话,接下来的几年都是能够生长得比较好的。
紫菀除了是一种观赏性植物,也是一种中药。
紫菀是日本自古以来就很常见的秋季野花。
紫菀色是由紫草根加以山茶的灰汁为媒染成。
在崇尚紫色的平安朝,紫菀色被人们使用在秋天的衣物中。
中医中药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和根茎。
主产于河北、安徽。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本品气微香,味甜、微苦。
以色紫、质柔韧者为佳。
生用或蜜炙用。
中药紫菀辛、苦,温。
归肺经。
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
注意:本品性温,肺热证及阴虚有热者不宜使用。
紫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如李时珍:“其根色紫而柔菀,故名。
”《本草经集注》:“紫菀,近道处处有之。
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细”,与现代商品紫菀一致。
但历代本草收载的紫菀不止一种,其花亦有黄、紫、白三种。
本品的异名有青菀,紫倩,返魂草根、夜牵牛等。
《本草乘雅半偈》紫菀。
气味苦温,无毒。
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安五藏。
【核曰】出汉中、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近道亦有。
三四月布地生苗,其叶二四相连,五六月开黄白紫花,根极柔润,色紫作节,宛若蕤缨之下垂也。
白色者,即女菀,一名白菀。
今人多以车前及旋覆根赤土染过伪充,不可不慎。
修事:去须、头及土,东流水洗净,蜜浸一宿,至明,拴火上焙干。
款冬花为之使,恶天雄、瞿麦、藁本、雷丸、远志,畏茵陈。
先人云:《诗》曰“菀彼柔桑”,盖言茂也,故治郁结。
当有五色,取色紫味苦者,以治胸中寒热结气。
胸中,肺部也。
肺中有火,外发而为痿躄,内郁而为咳喘及肺热叶焦,致五藏不安者,用其色以行肺用,用其气以散肺结,用其味以顺火性。
倘无结气而用之,未免过泄肺气矣。
【参曰】菀,郁也。
解肺金郁以成名也。
胸为肺部,寒热气结在中,致蛊毒藏不安。
上见咳逆,下见痿躄,菀从结心,解即分散,表解便利为外征。
紫菀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紫菀药材名称:紫菀拼音名称:ZIWAN别名:青菀,紫蒨,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
科属: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安徽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辛、甘,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中成药:共有87种中成药使用紫菀: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益肺清化膏止咳宁嗽胶囊蛤蚧定喘丸急支糖浆橘红丸止咳橘红丸儿童咳液止咳宝片等。
应用:咳嗽有痰。
本品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
对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如风寒犯肺,咳嗽咽痒,咯痰不爽,配荆芥、桔梗、百部等,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治阴虚劳嗽,痰中带血,则配阿胶、贝母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嗽,如王海藏紫菀汤。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肺痈、胸痹及小便不通等证,盖取其开宣肺气之力。
配伍效用:1、紫菀配伍款冬花:紫菀辛散苦泄,化痰止咳,功擅祛痰;款冬花辛温,宣肺止咳,长于止咳。
二者伍用,有泄肺祛痰之功效;若蜜炙后用,其润肺止咳之功效更著。
用于治疗或内伤、或外感之咳嗽气喘、痰多咯吐不爽者。
2、紫菀配伍百部:紫菀辛散苦降,偏于化痰止咳而宣肺;百部甘润而平,偏于润肺止咳而宣肺。
二者合用,化痰而不燥,润肺又不碍祛痰,共奏降气祛痰、润肺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无论新久虚实,或咯痰带血者。
3、紫菀配伍阿胶: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阿胶滋阴润肺、补血止血。
二者伍用,有滋阴润燥、祛痰止咳、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肺萎、咯痰带血者以及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诸症。
4、紫菀配伍荆芥、白前、陈皮:紫菀、白前均化痰止咳,相伍为用,其功更著;荆芥祛风解表;陈皮燥湿化痰理气。
四药伍用,有解表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之恶寒无汗、咳嗽胸闷、痰白清稀等症。
5、紫菀配伍款冬花、细辛、杏仁: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杏仁止咳平喘;细辛温肺化饮解表。
四药合用,有解表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恶寒无汗、咳痰色白因外感风寒所致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分类学报 44 (3): 348–350(2006) doi:10.1360/aps050051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湖南紫菀属(菊科)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1黎维平2陈功锡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2(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Aster ageratoides var. pendulus W. P. Li & G. X. Chen,a new variety of Aster (Asteraceae) from Hunan, China1 LI Wei-Ping2 CHEN Gong-Xi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1, 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Planning Sciences, Zhangjiajie, Hunan 427000, China)Abstract Aster ageratoides var. pendulus W. P. Li & G. X. Chen, a new variety of Aster (Asteraceae) from Shimen County, northwestern Hunan, China, is described. The variety is similar to A.ageratoides var. laticorymbus (Vant.) Hand.-Mazz., from which it differs by having pendent stem, basal leaves and lower stem leaves purple beneath, stem leaves linear, hispid above, and broader phyllaries. The new variety is also possibly similar to A. ageratoides var. micranthus Ling in the linear leaves and white ligules, but differs by having the phyllaries green at apex, 1.25–1.75 mm wide, and the obvious creeping underground rhizomes.Key words Aster, Aster ageratoides var. pendulus W. P. Li & G. X. Chen, Asteraceae, new variety, Hunan, China.摘要报道了湖南紫菀属Aster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pendulus W. P. Li & G. X. Chen。
新变种与宽伞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laticorymbus (Vant.) Hand.-Mazz.最为接近, 但以如下特征与之相区别: 茎下垂, 基生叶和茎下部叶背面常为紫色, 茎生叶常条形, 叶上面被糙毛, 总苞片较宽。
新变种因叶常条形和舌状花白色而与小花三脉紫菀A.ageratoides var. microanthus Ling相似, 但总苞片顶端呈绿色, 1.25–1.75 mm宽, 具明显横走地下茎而不同。
关键词紫菀属; 垂茎三脉紫菀; 菊科; 新变种; 湖南; 中国2001年7月, 我们在湘西北石门县壶瓶山海拔400 m处发现一些菊科Asteraceae紫菀属Aster L.植物与同域分布的宽伞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laticorymbus (Vant.) Hand.-Mazz.相似, 但着生于石缝中, 小生境多潮湿, 植株下垂, 叶形和叶色也不同于宽伞三脉紫菀。
同年11月, 作者再次去壶瓶山考察, 见到该植物舌状花的舌片为白色, 筒状花黄色, 在约2000 m长的路边石壁上广泛分布。
将该植物和同域分布的宽伞三脉紫菀移栽至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园后研究证实, 前者为八倍体(2n=8x=72), 各形态学性状稳定; 后者含六倍体(2n=6x=54)和四倍体(2n=4x=36)(黎维平, 2002)。
2004年10月, 作者又一次到壶瓶山采集该植物的标本。
综合几次野外观察结果, 确定其花期为9–11月, 果期为10–12月。
———————————2005-03-29收稿, 2005-10-20收修改稿。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131, 39899400)(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30470131, 39899400)。
3期黎维平等: 湖南紫菀属(菊科)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349我们在国内各标本馆(室)(包括PE、WUK、SZ、CDBI、HNNU、KUN、IBSC、IBK、NAS、HGAS、CCNU、HIB、HIMC和FUS等)未发现与此类植物相同的标本。
该植物与已发表的三脉紫菀各变种及近缘种(Handel-Mazzetti, 1938; 林镕, 1985; Ito & Soejima, 1995; Li & Zhang, 2004)均不相同, 所以我们认为其为一新分类群。
该新分类群具显著的离基三出脉, 茎下部叶于花期前已枯萎, 有横走地下茎,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 冠毛污白色, 与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Turcz.相同; 尤以舌片白色、总苞片顶呈绿色且总苞片背面无毛或稀具短毛, 与宽伞三脉紫菀最为接近。
但是, 该新分类群茎下垂, 基生叶与茎下部叶背面常为紫色, 茎叶上面常被糙毛, 叶多为长条形且常镰状弯曲, 总苞片宽可达1.75 mm, 易区别于宽伞三脉紫菀及三脉紫菀的其他变种。
鉴于该类群有的检索表性状不十分稳定(偶有植株无背面紫色的基生叶)以及它与宽伞三脉紫菀同域分布, 我们将其定为新变种而不是新种或亚种。
垂茎三脉紫菀新变种图1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pendulus W. P. Li & G. X. Chen, var. nov. Fig. 1.Differt ab A. ageratoide var. laticorymbo Hand.-Mazz. caule pendenti, foliis basilaribus et inferioribus subtus persaepe purpureis, foliis caulibus linearibus, supra saepe hispidis, phyllariis 1.25–1.75 mm latis.China. Hunan (湖南): Shimen (石门), Mt. Hupingshan (壶瓶山), on cliffs, alt. 400 m, 2004-10-17, W. P. Li (黎维平) 0410008 (holotype, HNNU; isotype, PE).垂茎三脉紫菀以茎下垂、基生叶和茎下部叶背面常为紫色、茎生叶常条形、叶被糙毛及总苞片宽1.25–1.75 mm等特征, 明显不同于宽伞三脉紫菀。
该新变种见于湖南石门壶瓶山海拔400 m处, 生于石壁岩缝中。
花期9–11月, 果期10–12月。
垂茎三脉紫菀叶常条型, 舌状花白色, 与小花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micranthus Ling相似。
但是, 垂茎三脉紫菀总苞片顶端呈绿色, 宽为1.25–1.75 mm, 而小花三脉紫菀总苞片顶端有时为紫红色, 宽仅0.85–1.1(–1.3) mm。
尤其是垂茎三脉紫菀具有明显的横走地下茎, 以营养繁殖(也称克隆生长)为主要繁殖方式, 而小花三脉紫菀则无横走地下茎, 行专性的有性生殖(黎维平, 2002; 黎维平, 刘胜祥, 2005)。
这一差异不仅可用于标本鉴定, 也基本上排除了垂茎三脉紫菀起源于小花三脉紫菀的可能性。
在三脉紫菀多倍体复合体中, 具横走地下茎的类群均有多倍化现象, 而几个无横走地下茎的类群无一例外地都只有二倍体(黎维平, 2002; Li & Zhang, 2004)。
多倍体常需通过半不育的“瓶颈”, 营养繁殖有助于多倍体度过难关(洪德元, 1990), 所以具横走地下茎、八倍体的垂茎三脉紫菀可能由同域分布、具横走地下茎、四倍体的宽伞三脉紫菀通过染色体加倍而来, 但不大可能来自无横走地下茎、二倍体的小花三脉紫菀。
ITS序列(ITS1、5.8S、ITS2)资料显示, 垂茎三脉紫菀与宽伞三脉紫菀各居群的序列完全相同或仅相差3 bp, 而同小花三脉紫菀有多达20 bp的差异(黎维平, 未发表)。
这支持了垂茎三脉紫菀起源于宽伞三脉紫菀而与小花三脉紫菀亲缘关系较远的假设。
350植物分类学报 44卷图1垂茎三脉紫菀 A.体态。
B.主模式标本。
Fig. 1.Aster ageratoides var. pendulus W. P. Li & G. X. Chen. A, Habit. B, Holotype, W. P. Li 0410008.参考文献Handel-Mazzetti H. 1938. Plantae Sinenses. Acta Horti Gothoburgensis 12: 203–226.Hong D-Y (洪德元). 1990. Plant Cytotaxonomy. Beijing: Science Press. 158.Ito M, Soejima A. 1995. Aster. In: Iwatsuki K, Yamazaki T, Boufford D E, Ohba H eds. Flora of Japan. Tokyo: Kodansha. IIIb: 59–73.Li W-P (黎维平). 2002. The biosystematic studies on Aster ageratoides (Asteraceae) polyploid complex. Ph.D. Thesis, Changsha: Th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i W-P (黎维平), Liu S-X (刘胜祥). 2005.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ster ageratoides var. micranthus and var.gerlachii: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cytology.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植物分类学报) 43: 31–36.Li W-P, Zhang Z-G. 2004. Aster shennongjiaensis (Aster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Central China.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45: 95–99.Ling R (林镕). 1985. Aster. In: Ling R, Chen Y-L (陈艺林) eds.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中国植物志). Beijing: Science Press. 74: 15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