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大练习
生物学(答案在最后)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报道,某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人体“器官”,其曾被认为是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但实际上是充满流动液体的间质网络,贯穿于淋巴系统,是淋巴液的来源之一,还可介导癌细胞的扩散及转移。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间质网络中的液体有运输物质的功能,其成分一般稳定
B.与血浆和组织液不同,间质网络中的液体属于细胞内液
C.淋巴液还可来源于组织液,淋巴液回流受阻可造成水肿
D.间质网络的发现对癌细胞的追踪及癌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详解】A、间质网络中的液体是淋巴液的来源之一,有运输物质的功能,其成分一般稳定,A合理;
B、间质网络中的液体与血浆和组织液类似,应属于细胞外液,B不合理;
C、淋巴液还可来源于组织液,淋巴液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多,进而会引起组织水肿,C合理;
D、根据题意,间质网络可介导癌细胞的扩散及转移,因此间质网络的发现对癌细胞的追踪及癌症治疗有重要意义,D合理。

故选B。

2.脑雾,即大脑处于“模糊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脉搏和血压不稳等症状。

近期有研究发现,脑雾患者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可诱发脑内炎性反应,出现脑水肿和脑炎等生理病变。

据此椎断错误的是()
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
B.患者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新突触的建立功能障碍导致
C.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性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
D.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降低,引发脑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因为大脑皮层是调控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
B、患者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新突触的建立功能障碍导致,因为长期记忆的产生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
C、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性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为脉搏和血压调节受自主神经的调控,C正确;
D、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升高,引发脑水肿,D错误。

故选D。

3.正常血液中纤溶酶以无活性的纤溶酶原形式存在,但当凝血形成较多纤维蛋白时,机体会通过纤溶过程(如图所示)维持血管通畅从而维持机体稳态。

当纤溶酶处于游离状态时,纤溶酶抑制物(AP)很容易使其失活;而当纤溶酶与纤维蛋白结合时,AP的抑制作用会极大地减弱。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除维持血管通畅外,纤溶酶还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
B.纤溶酶作用过强会使机体出现伤口难以愈合的现象
C.纤溶酶原存在激活机制对维持机体的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D.AP的作用机制保证了血凝越多越促进纤溶,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纤溶酶属于血浆蛋白,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A正确;
B、纤溶酶作用过强不利于凝血,会使机体出现伤口难以愈合的现象,B正确;
C、由题意可知,正常血液中纤溶酶以无活性的纤溶酶原形式存在,当纤维蛋白含量较多时其才会被激活发挥作用,这种机制可避免细胞产生的纤溶酶对机体其他纤维蛋白进行消化,对维持机体的稳态具有积极意义,C正确;
D、AP的作用机制保证了凝血越多越促进纤溶,使凝血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D。

4.海葵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大的多肽类物质之一,种类繁多。

研究人员从侧花海葵中提取了海葵毒素ApQ,发现它能特异性阻断Na﹢通道失活而具有强心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葵毒素种类繁多仅取决于氨基酸多样性
B.海葵毒素ApQ能识别各种通道蛋白
C.海葵毒素ApQ能延长神经细胞兴奋时间
D.可仿照海葵毒素ApQ作用机理研究止痛药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海葵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大的多肽类物质之一,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等。

【详解】A、海葵毒素属于多肽类物质,其种类繁多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A错误;
B、由题干可知,海葵毒素ApQ能特异性阻断Na﹢通道失活,具有特异性,海葵毒素ApQ不能识别各种通道蛋白,B错误;
C、Na﹢内流可引发神经细胞兴奋,据题意可知,ApQ能特异性阻断Na﹢通道失活而具有强心作用,可延长作用时间,故海葵毒素ApQ能延长神经细胞兴奋时间,C正确;
D、结合题意可知,海葵毒素ApQ具有强心作用,而止痛药物通常是通过抑制性神经递质起作用,D错误。

故选C。

5.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致残性精神疾病,表现为情感和情绪异常,记忆衰退,疲劳以及新陈代谢、内分泌改变。

该病的发生与大脑5-羟色胺(5-HT)的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失调以及海马区神经元发生异常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DD患者有时不能听懂话,与大脑皮层H区功能障碍有关
B.应激(如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缺氧、创伤和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可促进神经元的产生
C.用抑制5-HT再摄取的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情感、情绪的恢复
D.MDD患者下丘脑细胞可能发生病变,导致内分泌改变和生物节律失调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提高糖皮质激素水平,增加突触前膜5-HT转运体的数量,导致突触间隙的5-HT浓度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从而使患者出现长时间情绪低落的症状。

【详解】A、MDD患者有时不能听懂话,与大脑皮层H区功能障碍有关,A正确;
B、应激(如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缺氧、创伤和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可抑制神经元的产生,B错误;
C、用抑制5-HT再摄取的药物进行治疗,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HT 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和情感、情绪的恢复,C正确;
D、下丘脑是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下丘脑细胞发生病变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内分泌改变和生物节律失调,D正确。

故选B。

6.某同学参加运动比赛后汗流浃背,满脸通红,休息片刻后补充矿物质饮料。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持续收缩使体温升高,出汗有利于减少机体的产热量
B.运动后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并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散热
C.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减少
D.饮料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作为能源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温平衡的原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度升高时,温度感受器感受到温度的变化,相应的效应器以及激素发挥作用。

产热器官有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的主要是皮肤。

【详解】A、骨骼肌收缩,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多,但通过机体排汗等增加散热量的方式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
B、运动使机体产热量增加,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增加散热量,同时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散热,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
C、运动时,由于机体产热量增加,汗腺分泌量增加导致机体内环境渗透压上升,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量增加,C错误;
D、无机盐不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B。

7.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后者针对性强
D.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骨髓产生,胸腺成熟)和B淋巴细胞(骨髓产生、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物质,如泪腺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骨髓产生,胸腺成熟)和B淋巴细胞(骨髓产生、骨髓中成熟),二者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B正确;
C、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其物质基础包括第一、二道防线,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正确;
D、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是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D正确。

故选A。

8.我国科学家颜宁及其团队发现止痛药——大麻二酚能够抑制Na+内流,从而缓解疼痛,机体疼痛与前列腺素E(PGE)密切相关,部分机理如图1,疼痛时肾上腺参与的应激反应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Na+大量内流可产生动作电位,最终产生痛觉
B.据图1知,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来开发镇痛药
C.据图2知,疼痛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d会增加,该反射的效应器是肾上腺髓质
D.图2中由疼痛引起激素c的分泌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是发生反射的前提,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感觉只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受器只是感受外界信息。

只有信息在大脑皮层经过处理后,才可以产生痛觉。

题图分析,从图2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对激素c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因此当激素a分泌增多时,会引起激素c的分泌增多,当激素c含量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详解】A、题意显示,大麻二酚能够抑制Na⁺内流,从而缓解疼痛。

因此图1中的Na⁺大量内流可产生动作电位,促进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使得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A正确;
B、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分析图1可知,PGE可以促进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药物镇痛机理可能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B正确;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肾上腺髓质属于人体的内分泌腺,在该神经调节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一起构成效应器,C错误;
D、图2中激素c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说明激素c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该过程的调节是在疼痛等刺激下引起的,因此该过程存在大脑皮层的参与,故也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9.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是抗利尿激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止血,但垂体后叶素在体内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引发低钠血症等药物副作用,具体机制如图。

脑桥有大量神经细胞聚集,极易在渗透压剧烈变化时发生髓鞘溶解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低钠血症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
B.醛固酮分泌减少会进一步促进低钠血症的发生
C.V2受体抑制剂可以特异性阻止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影响钠盐代谢
D.出现低钠血症后在停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需要快速补充大量的高渗盐水
【答案】D
【分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2、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详解】A、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兴奋与Na+内流进入细胞有关,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降低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A正确;
B、醛固酮分泌减少会降低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作用,促进低钠血症的发生,B正确;
C、V2受体抑制剂可以抑制抗利尿激素和V2受体结合,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细胞外液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从而影响钠盐的代谢,C正确;
D、出现低钠血症后在停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快速补充大量的高渗盐水,容易引起渗透压剧烈变化,发生髓鞘溶解症,D错误。

故选D。

10.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机体钙浓度的调节至关重要。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PTH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高钙血症、情绪异常、骨流失等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旁腺激素在体内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B.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信号
C.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浓度的影响,可选择摘除甲状旁腺和饲喂甲状旁素腺激素的动物为实验组
D.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有效调节骨骼重塑的过程,改善骨流失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钙浓度降低引起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进小肠将钙吸收如血液、肾脏钙重吸收、骨将钙释放如血液;血钙浓度上升引起甲状腺分泌降钙素,促进肾脏排出钙、促进骨吸收钙。

【详解】A、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后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甲状旁腺细胞上存在钙敏感受体,因此血钙浓度的变化是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信号,B正确;
C、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的功能,可以摘除甲状旁腺细胞的动物为实验组,但是不能饲喂,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饲喂会被分解,不能发挥作用,C错误;
D、如果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避免骨流失,利于骨骼的重建,D正确。

11.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如脂多糖LPS)能够从肠道转移并渗透到肝脏。

研究者对肝脏应对上述情况的机理做了相关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结果一:肝脏细胞中存在一类T细胞,称为CD8+T细胞。

若CD8+T细胞表面表达LPS受体CD14,则称为CD14+CD8+T细胞,这类细胞不会随血液流动,而是长期驻留在肝脏组织。

结果二:肝脏CD14+CD8+T细胞占所有CD8+T细胞的比例并不稳定,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能上调
CD14+CD8+T细胞的比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D14+CD8+T细胞长期驻留在肝脏中有助于肝脏抵御肠道微生物侵染
B.LPS转移到肝脏后,CD14+CD8+T细胞会分泌更多的抗体结合肠道微生物
C.机体可根据肠道微生物数量和LPS含量调节CD14+CD8+T细胞的比例
D.CD14+CD8+T细胞比普通CD8+T细胞对肠道微生物有更强的特异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是研究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如脂多糖LPS)能够从肠道转移并渗透到肝脏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研究CD14+CD8+T细胞进行的,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如脂多糖LPS)能够从肠道转移并渗透到肝脏,故CD14+CD8+T细胞长期驻留在肝脏中有助于肝脏抵御肠道微生物侵染,A正确;
B、抗体由浆细胞分泌,B错误;
C、由结果二可知,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能上调CD14+CD8+T细胞的比例,C正确;
D、由于肠道微生物感染导致CD14+CD8+T细胞比例升高,可推测该细胞比普通CD8+T细胞对肠道微生物有更强的特异性,D正确。

故选B。

12.如图为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或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
B.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共同参与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C.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特异性识别多种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D.靶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当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以后,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可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详解】A、该病原体入体后引起细胞免疫,导致靶细胞裂解,可知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或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A正确;
B、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需要与靶细胞接触,以及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
C、树突状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
D、靶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的过程是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大量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

研究发现,脱氧胆酸(DCA,一种胆汁酸)能够自主穿透血脑屏障并在大脑内堆积,通过与胆汁酸膜受体(TGR5)结合调控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切割,进而促进Aβ的产生。

AD患者体内存在胆汁酸代谢稳态失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CA参与细胞外液的组成
B.胆汁酸代谢稳态失衡与AD的发生发展有关
C.促进TGR5的表达可以减少Aβ的产生
D.以上材料表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BD
【解析】
【分析】人体的内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但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动态平衡。

机体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使得机体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

但是机体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是有效的,如果环境变化剧烈,身体的调节能力会受到影响,身体就会出现不适。

当人长期在空调房中,冷环境会导致身体调节能力变差,导致空调病。

【详解】A、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DCA是一种胆汁,能够自主穿透血脑屏障并在大脑内堆积,DCA参与细胞外液的组成,A正确;
B、分析题意,AD患者体内存在胆汁酸代谢稳态失衡,说明胆汁酸代谢稳态失衡与AD的发生发展有关,B正确;
C、DCA能够自主穿透血脑屏障并在大脑内堆积,通过与胆汁酸膜受体(TGR5)结合调控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切割,进而促进Aβ的产生,故促进TGR5的表达可以增加Aβ的产生,C错误;
D、以上材料表明,机体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时稳态会被破坏,引发疾病,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BD。

14.糖尿病能显著增加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研究团队发现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脂肪组织释放的外泌囊泡(AT-EV)中含有高含量的miR-9-3p(一种小分子RNA),该物质能与mRNA结合导致mRNA不能作为模板起作用,并使神经细胞结构功能改变,导致认知水平降低。

下图表示IR鼠脂肪组织与大脑信息交流机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①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膜内电位降低,从而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B.IR状态下,推测②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受损,其释放的③经体液运输到脑部,miR-9-3p进入神经细胞抑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导致认知水平降低
C.为研究不同小鼠的miR-9-3p对突触的影响,可设置甲组注射适量的缓冲液乙、丙组分别注射正常鼠和IR 鼠置于缓冲液中的AT-EV,检测并对比三组小鼠突触变化即可得出结论
D.为研究抑制miR-9-3p可否改善IR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可将miR-9-3p抑制剂导入实验鼠,检测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miR-9-3p的含量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①时,轴突末梢内的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神经递质,进入到突触间隙,而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膜内电位降低,从而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A
正确;
B、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脂肪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的合成受阻,使其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导致胰岛素无法与其结合而发挥作用,降血糖作用被削弱;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1中由②释放的③经体液运输至脑部,miR-9-3p进入神经细胞,miR-9-3p与mRNA结合导致mRNA不能作为模板起翻译作用,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认知水平降低,B正确;
C、本实验目的是研究miR-9-3p对突触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类型及miR-9-3p的有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应设置3组,可设置甲组注射适量的缓冲液乙、丙组分别注射正常鼠和IR鼠置于缓冲液中的AT-EV,与对照相比,IR鼠AT-EV组的突触相对数量最少,而正常鼠的AT-EV组突触相对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IR状态下高含量的miR-9-3p会导致突触数量减少,C正确;
D、IR状态下突触数量会减少,故为研究抑制miR-9-3p可否改善IR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需测定对照和实验组miR-9-3p含量,同时还需通过实验检测对照和实验组突触数量,以便确定miR-9-3p含量的变化以及突触数量变化与小鼠认知水平的联系,D错误。

故选D。

15.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

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产热的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

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