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反思走出浅层化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学反思走出浅层化的教学反思
让教学反思走出浅层化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需。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共识:成长=经验+反思。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校也将其作为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求教师撰写各类反思。
但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除了少数反思有一定的“含金量”外,绝大多数的反思往往流于浅表,缺乏对问题较为连贯、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反思的效果也不明显,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更是微乎其微。
由此我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运行方式和机制,才能使教学反思走出“浅层化”误区,教学反思才能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
为此,我们进行了教学反思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有关探索,其基本流程为:明晰问题——有效学习——实践求证——总结提炼。
明晰问题找准反思关键点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推进、学科发展等领域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大量的课题。
面对如此众多可以选择的问题,部分教师常常是这次反思一个问题,下次反思又换另外一个问题,导致教学反思零散而不系统。
因此我们首先指导教师选择一个特定的问题作为一个时期的反思对象,并将这一问题以小课题的形式确定下来。
有效学习拓展反思生长点
学习的思路是围绕反思问题,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采用了自主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带着问题外出学习等方式。
为了加强教师与学生、同事间的.交流对话,我校尝试进行了群体性反思、公开化和开放性反思学习,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
例如充分利用校园网及个人教育博客,将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在网上公布,或在教研组内讨论传阅,使教学反思“公开化”。
教学实践夯实反思着力点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深入反思,并将有效经验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校实行了反思问题挂牌研究课制度。
在备课环节,我们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确定的反思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就这个问题精心准备公开课。
课前填写问题卡,卡中写清自己已做的探索,提出还需解决的问题,请听课老师在听课时注意观察自己为解决问题做了哪些努力,哪里做的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在听课环节和评课环节,听课教师要思考并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写成文字稿,形成问题反馈卡。
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围绕执教教师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进行互动交流。
提炼总结提升反思的精华点
教师的实践与正确的认识之间是有距离的,而缩小距离的办法只有一个——不断反馈、不断矫正、不断总结。
我校对反思总结的形式不作硬性规定,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
但要求教师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因为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只有在反思提炼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