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4角(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角的和差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角概念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角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包括角的度量、分类、和差运算等类型,让学生独立完成。
“现在,让我们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角的度量、分类、和差运算等知识点。
3.结合生活实例,找出至少3个含有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物品,并描述它们的角度特点。
"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角,提高对角的认识。"
4.小组合作,探讨角的和差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完成课本第46页的探究题4。
"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直观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角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45页的练习题1、2、3,加深对角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习题,注意理解题目要求,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量角器,自己设计一个角度为75°的角,并将其画在练习纸上。
"通过实际操作,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准确画出指定角度的角。"
“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和这两条射线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图形。”
2.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分(′),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量角器是测量角度的工具,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它,才能准确测量角的大小。”
3.讲解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角的分类和性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和差运算解决问题,如计算两个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的情况等。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元化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演示角的画法、度量方法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
5.尝试编写一道关于角的和差运算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过程。
"通过编写应用题,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角的和差运算,提高自己的几何思维能力。"
6.家长辅助作业: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含有角的物品,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们。
"通过家庭作业,增进亲子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保持字迹工整,书面整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角,如何度量角,角的分类和性质,以及如何进行角的和差运算。”
2.强调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角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深入研究角的有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2)设计趣味性练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3)开展课堂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6.课后拓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7.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在克服重难点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
4.理解并掌握角的和差运算,会计算给定角度的和差,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发现角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运用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角的度量、计算和应用的实践能力。
4.通过角的和差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掌握角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直线、线段、射线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角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将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角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和图像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另一方面,角的度量、分类和运算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4角(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分(′),能准确读出各种角度,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角的度量知识。
2.学会使用量角器,掌握画角、补角、余角的基本方法,能准确、规范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3.掌握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和性质,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实物模型,如三角板、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中隐藏的角。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物品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些实物都包含有角,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和图片,总结出角的概念和特征。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角的概念及其度量单位,能够准确画出各种角度的角。
2.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并掌握角的和差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同类型的角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要认真区分并理解它们。”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主题:“角的和差运算及应用”。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那么如何进行角的和差运算呢?请大家小组内讨论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探讨角的和差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可以与同学、家长探讨,或向老师请教。
3.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对自己负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如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窗户打开形成的角等,让学生感受到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度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准确读取角度、如何规范地画出角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