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心灵家园——灾区学生心理创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存者可能会拒绝各种方式的协助。 灾难心理卫生协助常应适合所属群体的特性。 心理卫生工作人员为了顺利地介入灾难事件的处理,
需搁置传统的方法,采取积极主动接触的方式,以 避免心理卫生的标签作用。 幸存者对他人主动的关心与在乎有良好反应。 各种介入需配合灾难的各阶段。 支持系统对于复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6
2.生理的反应:
������ ������ ������ ������ ������ ������ ������ ������ ������ ������
易疲倦 发抖或抽筋 呼吸困难,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记忆力减退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晕眩、头昏眼花 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37
3.心理的反应:
失落, 自尊降低 注意力不集中 否认 不真实感 失去控制
不安全感 思考失序 悔恨、敌意、觉得不公平 找寻逝者、追忆及想念逝
者、梦到逝者 有想死的念头。
38
4.精神的反应:
您需要为您的失落找寻意义,你可能对上帝/ 神灵生气,质问为甚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你可 能质疑,暂时的背弃或改变你的信仰系统,或 是比过去变的更加虔诚,或试图去寻求死亡/生 命的意义与解答。
19
创伤事件的终身流行率约在40%-60%。
20
2.灾难心理卫生的主要观念
每一个见证到灾难的人均会被灾难影响。 灾难创伤有两种类型。
个人的创伤:一种突然撕裂人类防卫的精神上的打击,在此残忍 的力量之下,人们无法有效地面对它。
集体创伤:一种破坏人们彼此的维系而造成社会生活基本构成的 打击,进而破坏社区的共同体感觉。
离家;父母离世;自己身体机能的退化、空巢、年 老、患病、退休、老朋友与配偶陆续辞世……
17
⑵创伤性损失
诸如:
天灾人祸(如地震)、战争、矿难、工业及交通事故、
股灾、被虐待、被遗弃、出卖、非礼、强奸、性侵犯、乱伦、 夫妇分居、离婚、不育、生下有先天残疾的婴儿、堕胎、小产、 婴儿夭折、“白发人送黑发人” …… 创伤性损失所带来的压力与创伤,源于它的突发和不可预测性。
(一)灾害及其对心灵的影响 (二)关于灾后心理卫生的认识 (三)创伤应激反应所要经历的阶段 (四)灾后人们的正常反应 (五)如何判断学生需要专业帮助? (六)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级
43
(五)如何判断学生需要专业帮助?
灾后创伤应激综合症(PTSD)
如前所述,人们在严重灾难之后,通常都 会出现一系列的诸如恐惧、悲伤、愤怒等 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但若体验到强烈的 害怕、失助、或恐惧,或者同时具有如下 表现,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则可能需 要寻求心理卫生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张北地震
(1998-1999)
长江流域大洪水
(1998-1999)
洛阳12-25特大火灾 (2000-2001)
大连5.7空难 (2002)
北大山难
(2002)
SARS
(2003)
一、灾后心理创伤基本规律
(一)灾害及其对心灵的影响 (二)关于灾后心理卫生的认识 (三)创伤应激反应所要经历的阶段 (四)灾后人们的正常反应 (五)如何判断学生需要专业帮助? (六)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级
重建心灵家园
——灾后学生心理创伤规律及辅导策略 xxx
1
主要内容:
一、灾后心理创伤基本规律 二、我校灾区学生心理特点 三、灾后心理创伤干预策略 四、灾后政工干部心理维护
2
一、灾后心理创伤基本规律
(一)灾害及其对心灵的影响 (二)关于灾后心理卫生的认识 (三)创伤应激反应所要经历的阶段 (四)灾后人们的正常反应 (五)如何判断学生需要专业帮助?
大部分的人在地震后会聚集在一起救灾,但效果常打折扣。 灾难后的压力及哀伤反应是对不正常状况的正常反应。 许多幸存者的情绪反应来自于灾难所产生的生活问题。 灾难救助的过程被称作第二度灾难。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他们需要心理卫生的服务,也不会去寻求此方面的协助。
21
2.灾难心理卫生的主要观念
22
认识误区:
1.自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遗忘; 2.以为转移了注意力就能自行解决问题; 3.心理咨询没有用、丢人; 4.心理咨询应当立竿见影。
23
正常应激反应(学院关注管理) 精神卫生问题(中心危机干预)
24
一、灾后心理创伤基本规律
(一)灾害及其对心灵的影响 (二)关于灾后心理卫生的认识 (三)创伤应激反应所要经历的阶段 (四)灾后人们的正常反应 (五)如何判断学生需要专业帮助? (六)灾后阶段
鲍比及帕克斯(Bowlby,1980; Parkes,1971)把丧亲当作 是一种时间的过渡,并分为四个时期:
麻木期 想念期 抑郁期 复原期
26
第一阶段(麻木期)
第一阶段 发生于危机冲击当时和之后不久,情绪是强 的,包括害怕、麻木、惊吓、困惑。(英雄期及蜜月 期)
人们发现自己被要求表现出英勇的行为,以解救他们自己或其它 人的生命与财产。人们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合作无间以协助 他人存活和复原。在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家人、邻居和 各种紧急助人工作者。
27
第二个阶段(想念期 )
第二个阶段 通常在灾难之后的一个星期到数个 月不等。
症状包括胃口改变、消化问题。可能会出现头痛、生气、 怀疑、激躁,也可能会出现淡漠和忧郁,从家人和朋友 当中退缩,对于未来的焦虑升高。
他们希望迅速得到相当的协助,以解决他所遭遇多元的 问题。灾害引发特殊的需求。
28
第三阶段(抑郁期)
第三阶段 通常会延长到一年,特别是如果政府的 协助没有兑现或延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失望、怨恨、 痛苦。
机构可能会撤出,本身的社区组织也可能会被削弱 或消失。在这个阶段,受难者专心于解决他们自己 的个人问题,会渐渐失去以前和社区分享的那种感 受。
44
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急性应激障碍(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抑郁 焦虑 酒精 药物滥用 自伤 自杀
11度。 “5.12”汶川地震8级,
烈度11度。
5
1.灾害的特性
Miller(1998)提到灾害的五特性:
1.灾害事件是无预警的 2.灾害通常在短时间发生,但梦魔却不是短期
内可完成处理 3.灾害通常造成极端的危险,使人对世界可预
测感与安全感的整体失落 4.灾害通常使个体失去控制感导致无助感,扩
•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17%。 •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18.8%和24.2%。 •抑郁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患病率:20%。 •酒精依赖的占35.5%(3%-55%), •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9%。 •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
12
我国现场研究与干预工作
云南澜仓地震
(1988)
克拉玛依特大火灾 (1994-1995)
也不说话
10
地震后人们的心理反应 2
21.7%的受访者“睡不好、做恶梦” 12.9%的受访者“心跳加快或胸口郁闷”; 11%的受访 者“头痛或头部紧紧”; 8.3%的受访者“不想吃东西,胃口不好、
胃痛”; 不过也有33.2%的受访者要“改变过去的生
活方式,做更有意义的事”
11
我国各类灾害
34
1.情绪的反应:
愤怒
a.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b.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c.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35
1.情绪的反应:
重复回忆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
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32
1.情绪的反应:
害怕
a.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 b.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c.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d.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33
1.情绪的反应:
无助感
a.觉得人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b.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c.悲伤、罪恶感; d.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e.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f.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亲人; g.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h.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六)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级
3
一、灾难及其对心灵的影响
������ 灾难,尤其是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 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影响很深、很久
������ 大脑中留下“印记”,伴有强烈的 情绪反应
������ 这个“印记”极有可能再次出现
4
地震灾害的性质及其对人的影响 唐山地震7.8级,烈度
18
(3)预期性损失
有一些损失尚未发生,却又在人的预期之内,我们称之为预期性 损失。因预期性损失产生的悲伤为预期性悲伤。
诸如:
被诊断患上长期疾病或不治之症的病人及其家属,因预想病者随着病情 恶化而失去正常、独立、自主的生活;
预想病者会失去选择饮食、活动的自由; 预想病者的恋爱、婚姻、就业前途等亦将受到限制; 病者将不久人世,年幼子女因预想可能失去父爱或母爱; 病者将不久人世,配偶因预想可能失去妻子或丈夫;……
41
灾后心理反应的时间跨度
一个月(大部分):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 的生活。
几个月甚至几年(部分):带着我们的思 念继续生活。
几年以上(少数人):严重影响了个人的 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 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患PTSD(创伤 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42
一、灾后心理创伤基本规律
大了伤害性效果 5.灾害通常是同时发生在很多人身上
6
2.地震对人的心灵的影响
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随时可发生
人们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
—无法预料
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善有善报,对人有 基本的信任
--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
7
安全感的遭受破坏
* 生活是可以预测的? * 生活是可以控制的? * 生活公正和公平的? * 生活是有价值的? * 我们是坚不可摧的?
14
(二)关于灾后心理卫生的认识
1.人的创伤与损失的普遍性 2.灾难心理卫生的主要观念
15
1.人的创伤与损失的普遍性
(1)成长性损失 (2)创伤性损失 (3)预期性损失
16
⑴成长性损失
出生; 弟妹的诞生; 入学; 青春期; 失恋、单恋或暗恋; 毕业、就业和失业、下岗; 结婚;儿女的出生;工作的升迁;搬家;子女长大
30
一、灾后心理创伤基本规律
(一)灾害及其对心灵的影响 (二)关于灾后心理卫生的认识 (三)创伤应激反应所要经历的阶段 (四)灾后人们的正常反应 (五)如何判断学生需要专业帮助? (六)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级
31
(四)灾后人们的正常反应
1.情绪的反应: 2.生理的反应: 3.心理的反应: 4.精神的反应:
8
地震后人们的心理反应 1
心理创伤症候群:担忧家人或亲友的安全, 常常觉得摇晃,很紧张,无法放松,觉得人 生无常,感到不安、无助,隔一段时间就哭 一场,觉得生活毫无希望
大楼恐惧症:入夜后,就不敢再踏入自己的 房子,心中的恐惧正逐渐加剧
近三成救灾官兵有精神异常情形 许多老人出现地震压力症候,不吃不喝不哭
29
最后阶段(复原期)
此时,大规模灾害的受难者了解到,他们将要渐渐地解决许多问 题,大部分要靠自己重建家园、事业和生活,而自己要渐渐担负 起这项责任。新建筑取代了旧建筑,新的计划与方案发展出来了, 再度肯定了受难者对于小区和自己能力的信任。
但是当这样正面的事情并未发生时,可能会出现严重和强烈的情 绪问题。长期投入小区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互助团体以及人们, 就变成是成功重建的关键要素了。
39
这些感受与反应可能如潮水般或强或弱 反复涌来,而这些都是哀伤过程的正常 经验.
40
因灾难而可能有身心反应的易感群体包括:
以前有创伤性生活事件脆弱亦受伤的学生。 因为最近生病可能有危险的学生。 有严重压力和失落经验的学生。 丧失社会与心理支持系统的学生。 缺乏社交技巧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