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香菇林地高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菇林地高效栽培技术
一、栽培场地
栽培场选择在树龄6年以上饿速生杨树林下,林地面积越大越好。

地势较高,排水方便,近水源,卫生条件良好的环境。

周围5km内禁止有化工厂、农药厂、养殖场等企业,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二、菇棚建造
沿林木纵行搭建菇棚。

可以采用发菌、出菇“一场制”,最好能实行“两场制”。

树木行间距在5m以上时,每两个树行搭建一座菇棚。

棚长40~50m,宽8-10米以上。

用水泥立柱及竹竿搭建而成,顶高2.5m~3.0m。

用水泥立柱及竹竿搭建而成,顶高2.5m~3.0m。

棚顶覆盖薄膜,膜上覆盖遮阳网。

距棚顶0.8m处再悬挂一层遮阳网避光降温。

三、喷雾设施
采用喷雾装置可以发挥降温、增湿的作用。

可以采用地上喷雾或空间喷雾两种设施。

地上喷雾采用直径5cm、上有许多微孔的喷雾带,价格较低,喷雾宽度3m左右。

空间喷雾采用直径2cm的水管,上面安装旋转喷头,喷雾较前者均匀,价格较高。

四、栽培技术
(一)培养料的选择
1.杂木屑主要采用栓皮栎、麻栎、苹果、鹅耳枥等硬杂木树种。

要求木屑颗粒粗细5㎜左右,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没有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2.麦麸、白糖、石膏无霉、无虫,不结块。

越新鲜越好。

(二)栽培袋采用一端封口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要求封口平整,不允许有“漏封”,封口线到底边距离5-10mm。

规格为15cm×50~55cm×0.004~0.005cm。

要求袋子厚薄均匀,无微孔、无气泡等瑕疵,抗拉强度高。

生产原料中不含回收塑料。

(三)菌种
新乡市林地香菇生产的当家品种,根据出菇方式不同选择不同的品种。

反季节立式栽培适宜品种为灵仙1号和931-9,覆土栽培为南山1号和香菇18,越夏栽培适宜品种为808。

反季节栽培品种适宜于12月~翌年3月制棒,5月~9月出菇。

越夏栽培品种适宜于2-3月制棒,6-8月越夏,9-12月出菇。

(四)生产工艺流程
配料→拌料→装袋→扎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脱袋→起架或覆土→转色→注水→惊蕈→通风控湿→采收→后期管理(重复出菇和采收管理)。

(五)菌棒制作
1. 配方杂木屑70%~80%,棉籽壳10%~15%,麸皮10%~15%,石膏1%,过磷酸钙0.5%。

料:水=1:0.9~1.1。

2.配料上述各种原料要称量准确,将木屑、麦麸、石膏等原辅料在未加水之前均匀搅拌2次~3次,然后加水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反复搅拌均匀。

3.装袋内袋用15㎝×50㎝~55㎝×0.005cm、外袋用17㎝×55㎝~
60㎝×0.001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袋,用装袋机装袋。

要求装料紧实、均匀,装好后扎回形口,菌棒湿重2.0㎏~2.2㎏。

也有采用18㎝×60㎝×0.005cm保水膜菌袋的。

4.灭菌生产中推广常压灭菌技术。

常压灭菌时料温达100℃后保持20h~24h;灭菌前都要彻底排净冷空气,灭菌时要有活蒸汽溢出,保持灶内蒸汽流动。

5.冷却灭菌后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冷却至30℃以下。

(六)接种
将冷却后的菌棒与经过表面消毒的菌种一起装入接种帐,按照4g/m3的用量,用气雾消毒对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2h后开始接种。

操作者双手及接种工具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工具进行干热灭菌。

用75%的酒精擦拭接种部位,用直径2.5cm的打孔器在一面打4个、或两面打5个接种孔。

孔深2.5cm左右。

迅速接入菌种,菌种要略微高于料面。

将接好种的菌棒装入外袋中,封口。

整个接种过程要动作熟练。

一帐接完后移动接种帐接下一批。

(七)发菌管理
1.培养场所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免直射光。

2.培养条件控制培养温度为23℃~25℃,适时、适量通风。

3.检查成活率与污染率在菌棒接种后4d~7d进行,以后结合翻堆,每周检查一次。

4.刺孔通气与翻堆接种后第10d~15d适时、适量刺孔通气,气温20℃
以下,堆成井字型,每层3筒~4筒;气温25℃以上,堆形三角形,每层3筒。

菌丝长满全段后再扎孔一次,孔数60眼~80眼,深2.5㎝左右。

(八)菌棒转色
1.菌棒成熟标准
(1)培养期常规品种120d。

(2)目测指标菌棒表面2/3面积形成瘤状突起,接种穴周围转为褐色,菌棒内木屑米黄色,有香菇特有气味。

(3)手感手压菌棒表面,菌棒具有弹性。

2.脱袋转色
当菌棒达到成熟标准后及时脱去塑料袋进行转色管理。

起架出菇与覆土出菇的转色管理有所差异。

(1)起架出菇转色管理
1)搭建出菇架阳畦宽1.5m,高20㎝,长度不限,畦与畦之间留40㎝距离作业通道,在畦的两旁插上50㎝高的小木桩,地面留25~30㎝,每隔2m插1个小桩,木桩上按畦的长度固定一根小木杆,在小木杆上以间距20㎝放一根竹竿(或铁丝或尼龙绳),两端固定在小木杆上。

2)菌棒摆放先在阳畦内灌水增湿,1~2天后将菌棒斜靠在横杆(或铁丝或尼龙绳)上,菌棒与地面夹角75°,菌棒的2/3高度处接触横杆(或铁丝或尼龙绳)。

3)转色管理脱袋后覆膜保湿,控制温度19-21℃,当菌棒表面形成大量白色气生菌丝后揭膜通风,促使气生菌丝倒伏,在菌棒表面形成白色菌膜。

之后保持空气湿度90%左右,及时冲掉菌棒分泌的黄褐色水珠。

整个转色期大约15天,菌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有弹性的红褐色菌膜,完成转色过程。

(2)覆土出菇转色管理
1)修整菌床菌床宽0.8~1.3m,长度不限,菌床之间挖40cm宽的排水沟。

床面要求疏松、平整。

2)菌棒覆土先在畦床内灌水增湿,1~2天后进行覆土。

每床水平摆放菌棒2~3排(不超过3排),菌棒间距2~3cm,菌棒之间填上沙质土壤,表面露出1/3的菌棒。

覆土要适当紧实。

3)转色管理覆土后浇水1次,之后每天喷雾2~3次,保持棚内温度19-21℃,空气湿度90%左右,当菌棒表面形成大量白色气生菌丝后降湿通风,促使气生菌丝倒伏,在菌棒表面形成白色菌膜。

之后保持空气湿度90%左右,及时冲掉菌棒分泌的黄褐色水珠。

整个转色期大约15~20天,菌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有弹性的红褐色菌膜,完成转色过程。

(九)催蕾转色后采用变温、注水、惊蕈的方法刺激菇蕾形成。

三种方法要配合使用。

每个菌棒菇蕾发生量不超过10个。

1.温差刺激通过控制菇房通风,拉大昼夜温差刺激出菇。

2.注水用注水器想菌袋内注入清水,每棒注水大约0.2~0.3kg。

3.惊蕈用直径3~4cm的木棒沿菌棒纵向敲击菌棒1~2下,震破部分菌膜。

(十)出菇管理
通过控制温、湿、光、气等环境条件,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

子实体生长期大约4-6天。

1.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保持棚温25~30℃。

温度低于20℃,发生少,生长慢;超过35℃子实体难以生长。

2.湿度管理出菇过程通过调整喷雾次数、喷雾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在90%左右,后期保持在85%左右。

采菇前一天停止喷水。

3.光照管理出菇过程中前期光照强度在200~600lx,在此光照环境下,子实体颜色深,柄短、盖厚、圆整。

4.通风管理出菇过程中应保持良好通风,菇棚四周的薄膜及遮阳网要距地面1m以上。

如果通风不良会造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但如果通风过强,难以保持湿度。

(十一)采菇
当内菌幕破裂,菌盖边缘形成“铜锣边”时及时采摘。

采菇时一手按住菌袋,一手捏菌柄基部,先左右摇动,再向上轻轻拔起。

注意不要把菇根留在菌袋上。

这样容易引起菌袋腐烂感染杂菌,也不要带起大块培养料,不然会损坏菌袋菌膜造成创伤变形,影响下茬菇蕾形成。

要采大留小,不碰伤周围小菇蕾。

采下的鲜菇要装在竹筐、塑料筐等硬质容器里,不要装在布袋、编织袋里,防止相互挤压损伤。

分检及切根时,手指要捏住菇柄,不要捏菇盖,否则菇盖易变色,影响菇质。

(十二)后期管理
林地生产香菇要出4~6茬香菇,所以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

每次采菇后都要重复以下管理,直至出菇结束。

1.养菌出菇后菌棒中菌丝的营养被大量消耗,需要通过保温、降湿、避
光促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

养菌七5-7天。

如果空气干燥,可适当喷雾增湿。

2.催蕾参照前法,通过变温、注水和惊蕈催蕾
3.出菇管理温、湿、光、气管理同前。

(十三)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抓好菇房消毒、培养料发酵、覆土材料和器具消毒。

药剂防治贯彻执行《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

2.预防措施
(1)菇房清理、消毒新建菇房或旧有菇房都必须进行一次消毒,以减少潜伏的病虫危害。

消毒前将门窗、墙壁、房顶、裂缝、破洞等一切可能漏气的地方用砖石、泥浆、塑料薄膜封盖至农药不外溢。

消毒时按照每100㎡种植面积,用100mL敌敌畏和500g甲醛水溶液加水5㎏,加热熏蒸进行消毒;或用甲醛2㎏、高锰酸钾0.5㎏,熏蒸消毒;或用100倍~300倍的农尔乐溶液喷洒消毒。

密封24h后打开门窗通风3h~5h。

(2)器具消毒菌种瓶瓶身、瓶口及接种人员的手等均应用0.1%高锰酸钾或100倍~300倍农尔乐液洗涤消毒。

3.防治方法
(1)主要病害木霉、链孢霉、青霉、根霉、毛霉和疣孢霉等。

(2)主要虫害菇蚊、菇蝇和螨虫等。

(3)病害防治挖除染有杂菌的培养料,再撒生石灰粉覆盖病区。

挖掉
的培养料要远离菇房深埋。

1)木霉防治在菌丝培养、转色和出菇阶段均应防止高温高湿,创造通风干燥的生态环境。

在非出菇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托布津防治,浓度为1:500。

2)链孢霉培养场所温度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

发现感染及时隔离,并用湿报纸包裹后拿出填埋处理。

3)烂筒综合防治选择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的地方为最适栽培地;具有与栽培数量相应的菌段培养场所,并有通风设备条件;及时排除黄水,防止积水造成烂筒。

(4)虫害防治
栽培场四周用塑料网隔离,防止蚊蝇进入;用布条沾敌敌畏挂在栽培场空间驱赶,不许直接向菇体喷撒杀虫剂,农药使用按《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

1)螨类选用1.8%阿维菌素或73%克螨特2000倍液。

2)菇蚊、菇蝇出菇间隙或菇采净后,选用2.5%溴氰菊酯2500倍,除虫脲2000倍或90%敌百虫800倍进行喷雾。

3)线虫5%食盐水或1%~2%的石灰水喷雾或用1%冰醋酸或25%米醋或0.1%~0.2%碘化钾喷雾。

4)蛞蝓 5%盐水滴杀。

5)跳虫0.4%敌百虫、0.2%乐果或80%敌敌畏500倍液喷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