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复习
一、有趣的数字成语
1、一+一:
一五一十一字一板一板一眼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一来一往一唱一和一厘一毫
一心一意一模一样一寸光阴一寸金一朝一夕……
2、一+二:
一干二净一来二去一穷二白一差二错
一清二白一清二楚一不做二不休一刀两断一举两得……
3、一+三:
一波三折一隅三反一唱三叹一岁三迁
一而再,再而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国三公……
二、猜成语:
纸老虎——外强中干
无底洞——深不可测
木偶戏——装腔作势
留长发——置之不理
零存整取——积少成多
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禁止叫好——妙不可言
大雪飘飘——天花乱坠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发票未盖章——不足为凭
不关水龙头——放任自流
二四六八十——无独有偶
缺货通知单——言之无物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冲洗出的照片——原形毕露
从镜内看自己——一模一样
黄河之水天上来——源远流长
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帆风顺
三、成语接龙:
妙不可言——言而无信(言不由衷、言传身教、言归于好、言过其实、言谈举止)——信口开河(信誓旦旦、信手拈来、信马游疆)……
四、成语故事比赛(可以分类进行,如历史人物类、寓言故事类等)
犹豫不决金碧辉煌囫囵吞枣风餐露宿()
通宵达旦买椟还珠安然无恙没精打采()
情不自禁天衣无缝兴高采烈不计其数()
愚公移山兴致勃勃汹涌澎湃自作自受()
忐忑不安功无不克垂头丧气精兵简政()
溢彩流光沁人心脾等量齐观音容笑貌()
阅读复习指导(一)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复习要求:
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方法大致有: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复习要求:
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提示: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主要方法有: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如《草原》写小丘之绿,“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学生不理解“渲染”与“墨线勾勒”的意思,只要启发画过中国画的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就明晓句意了。

对难在“物”上的句子,可用这种方法。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

抓关键词语有“扣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如《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理解了“固”或“于”这句的含义也就掌握了。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构句间架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有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句,要理清逻辑联系准确体会。

如《桂林山水》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它的间架简单:“漓江水静,漓江水清,漓江水绿”,针对它的修饰成分加以分析,就
能明白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赞叹不已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就产生了生动的情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

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

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点来理解。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他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表面看来,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好懂,但真正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事件发生的环境,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方能理解把握。

关联词语复习指导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

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

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分层教学,从认识关联词语的意义、掌握运用关联词语的技能和灵活使用关联词语表情达意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的练习,通过选择辨析关联词语之间的区别。

3、重视联系后的讨论和评议,练习后不能仅作对与错的判别,而应让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评议、分析,最后由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辅助练习】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这只空调虽然体积不大,()
⑵只要你做的事对人民有益,()
⑶星期天,你是去公园,()
⑷小明的爸爸(),还会修汽车。

⑸尽管林玲学习十分努力,()(),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⑴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我不能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

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董存瑞牺牲自己。

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

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你每天坚持早锻炼。

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不管……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不仅……还……
⑴我们()把轮船停在港口,()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小王的学习()有进步,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妈妈()工作,()参加进修学习。

⑸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明天下雨,我们()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4、判断下面关联词语是否恰当,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⑴即使说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
⑵虽然他平时善于观察,因此写作文时总是言之有物。

()
⑶即使勤奋的人,才有希望做出优异的成绩来。

()
⑷既然修筑京张铁路十分困难,詹天佑也依然接受了任务。

()
⑸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才有可能成功。

()
积累与习作复习指
一、积累
(一)复习指导思想。

小学生通过六年的课内外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复习阶段,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调用积累,同时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复习建议。

1、指导学生自主的归类整理。

⑴积累的类型主要包括:成语、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名家名篇等。

⑵每个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例如:①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②说明“谦虚”的名言:
满招损,谦受益。

——《书.大禹漠》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德]尼兹
谦让是身体的良心。

——[法]巴尔扎克
你愈是少说你的伟大,我将愈想到你的伟大。

——[英]培根
③描写“积累”的谚语:
千条小河成大江;
急火不如慢太阳;
聚尘土而泰山;
燕子衔泥垒大窝。

④描写“春光”的古诗: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贺之章的《咏柳》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描写“离别”的古诗: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赠汪伦》
高适的《别董大》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2、指导学生正确地调用积累。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积累。

例如:
⑴给学校的花草树木上挂上“古诗牌”。

⑵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

学校餐厅、体育馆、图书阅览室……
(三)巩固练习。

1、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可以有:成语接龙、歇后语填空、古诗朗诵会、名人名言读后感等。

2、根据要求写。

⑴写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开头的成语。

⑵写出表示“革命烈士气节”的成语。

⑶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的成语。

⑷写出两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

⑸写出两首“表达爱国热情”的古诗。

⑹写出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⑺写出两首描写“友情”的古诗。

⑻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⑼写出两句“农谚”。

⑽写出两句反映“气候”的谚语。

3、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可以用合适的名言佳句,也可以自己创作。

⑴学校花圃:
⑵音乐教室:
⑶实验室:
⑷学校餐厅:
⑸体育馆:
⑹图书阅览室:
二、习作
(一)复习指导思想。

小学生通过六年的阅读与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

复习阶段,教师一方面创设习作情境,引导学生准确地调用这些习作素材;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从而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二)复习建议。

1、提供一些习作题目,指导学生审题和选材,激活学生的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准确地调用习作素材。

2、提供一些学生优秀习作,指导学生欣赏,让学生从“伙伴语言”中汲取营养。

3、提供一些学习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修改,同时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4、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提供以下一些习作参考题目,让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可以选择什么素材来写。

《我忘不了他》、《他进步了》、《瞧,我们一家子》、《街头见闻》、《雨中》、《放学路上》、《中秋夜》、《夏天的中午》、《童年趣事》、《校园新闻》、《节日的大街》、《参观×××》、《×××游记》、《那是我向往的地方》、《可爱的×××》、《我心爱的×××》、《美丽的×××》、《友谊》、《温暖》、《令人激动的时刻》。

2、教师精选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或者《新文笔》等优秀作文选上的学生的优秀习作,打印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欣赏学生的优秀习作。

3、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习作例文打印出来,和学生一起修改。

4、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习作素材。

⑴组织学生参观、游览一个景点,指导学生写一篇参观访问记或游记。

⑵组织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或者是一个小游戏,或者是一场体育比赛,或者是一个中队活动,指导学生把经过写下来。

⑶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人作为描写对象,进行一系列采访活动,可以采访确定的对象,也可以采访了解他的人,从而写一篇写人的习作。

⑷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植物,一种动物,一件物品,然后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⑸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及原因,写一篇调查报告,给环保局长或市长写一封信,给市民写一封倡议书。

⑹组织学生深入学校、社区调查了解好人好事,写一封表扬信。

⑺选择单幅图或多幅图,指导学生写一篇看图作文。

⑻指定学生读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⑼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写想象作文。

例如:《我在2008年》、《我想……》、《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收
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
六年级毕业练习卷
一、语言积累
1、看拼音写汉字(8%)
dǐyùpái huái miǎo shìchèdǐ
wǔrǔjīng zhàn liáo liàng chúchuāng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几个来自寓言的成语。

10%
兴国安()排山()海应接不()神机()算
完()归赵理直气()衣()楚楚前()后继———————————————————————————
3.a.将句子补充完整22%
⑴锲而不舍,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b、根据课文填空。

本学期,课文中有许多人物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廉颇,有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张思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李大钊,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桑娜,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詹天佑。

c.按要求填空
⑴杜甫是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他的爱国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在积累运用中学习了他的《》。

你课外还学过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篇。

⑵你在课外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像“日日夜夜”这类的词。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刚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人名言)
(4)、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二、阅读30%
(一)、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

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

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

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

先当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

问她是做啥的。

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

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

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

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

这也是生活呀。

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

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

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

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

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

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

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

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1.5分)
打量(liáng lìang)上浮(fúfóu )兴(xīng xìng)旺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___改___。

(1分)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_比成______________。

(1分)
(二)理解与感悟。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

“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

(2分)
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
(三)、表达。

(2分)
8、请你为打伞的女孩另写一首新的《带路歌》。

—————————————————————————————--———————
(二)、挪树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⑶老花匠来了。

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

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常常地在地下漫延。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

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

锄落之处,铮铮有声。

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⑼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⑽“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⑾“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⑿“不砍断怎么挪呀!”
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⒁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

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

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⒂“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
⒃“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
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割断了。

⒅“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⒇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
(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

又长出了几片新叶。

又抽出了几条新枝……
(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
(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积累与运用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3分)
____一息风姿飘_____有声__不经心丰__秀美万花__谢
2、文中第(8)段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打上○,并改正。

A__B__C__D_(2分)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诗《_________》,作者是____。

(1分)
(二)理解与感悟
5、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4分)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②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7、“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

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__(1分)
8、第(34)段中,画“--”线的句子里含着什么意思?把你体会到的含义写下来。

(1分)
9、按要求概括。

①第⑷段到第(25)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________(1分)
②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③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10、朗读第(31)优“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____,应读出________的感情。

(1分)
小学语文毕业班复习辅导——句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

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1、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

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

例如:“春天来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

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

”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

“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

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老人悠然地谈着。

”“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练一练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⑴他在座谈会上()自己的意见。

⑵今天是()。

⑶()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⑷大家都积极地参加()。

⑸1946年人们()第一台电了计算机。

⑹在党的培养下,雷锋成长为一个伟大的()。

⑺()真是热闹极了。

⑻我们观看了()的()。

2、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

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

(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

他聪明。

改成:我羡慕他聪明。

(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

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

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练一练】
⑴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⑵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⑶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⑷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⑸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