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滑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滑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融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表述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工作】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的实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答引入:不管就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存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在这些忙忙碌碌的建筑工地上,你是不是留心,起重机就是怎样把那么轻的物体送至高空回去的?(利用滑轮组)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导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实验深入探讨直观滑轮组的促进作用。

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勾住一个克的重物须要多小的力?
请学生猜想,
c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勾住相同重量(学生自己的定)的重物,并和轻
易勾住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够辨认出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
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深入探讨存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促进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
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展开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到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建议没轻易出席游戏的同学对数据展开记录,找寻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民主自由定义自己的辨认出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滑轮
执教:河北省蔚县红星小学李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工作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模拟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小滑轮一个、细麻绳二根(装配动滑轮、跳绳用)。

折页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自学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传授: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具滑轮、传授)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
滑轮存有二种,(出具滑轮组示意图)紧固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回答,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探讨:你指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存有什么促进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模拟了解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摆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探讨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重新认识动滑轮的促进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模拟实验(游戏:跳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换成动滑轮装置跳绳弱小同学大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

(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重新认识滑轮组的促进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探讨:定滑轮、动滑轮各存有什么优点?各存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单一制装配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女团出来采用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滑轮组就可以充分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稳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辨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可以加装滑轮组,并能够根据加装情况分析施予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控用观测和对照去研究问题
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备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领域与否合理展开评价的意识,具备利用简单
机械提升劳动条件的心愿。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
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滑轮按使用情况
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
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三、教学策略
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
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

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