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土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归纳总结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教学难点:结合资料,总结土壤的形成因素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5分钟
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星上是没有土壤的。结合科幻电影《火星救援》的情境,电影主人公要想在火星存活下去,必须要先在火星上制造出土壤才可以。那如何才能让火星土成为土壤呢?
活动1:如何制造火星土壤?(提出问题)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
课题
土壤(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Fra bibliotek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2.四川盆地有的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3.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的土壤的颗粒较细。
活动
反馈
活动1:如何制造火星土壤?(解决问题)
1.给出四种制造火星土壤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利用这四种材料能否成功制造火星土壤,并说明理由。
2.总结四种材料在制造火星土壤中的作用。
3.小结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活动5案例分析——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小结
梳理知识结构。
土壤的形成
过程
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状态下,地表疏松的土壤,是怎么形成的,由谁转变来的呢?
讲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提问: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这四大组成部分中,什么物质的出现,标志着地表土层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其可以称之为土壤了呢?
土壤的形成
因素
通过形成过程,提问:
1.土壤中的矿物质开始出现的环节?
2.土壤中有机质在哪个环节出现的?
活动2亚马孙热带雨林-“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组织学生讨论:热带雨林区为何会植被茂密?为何又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梳理:气候、生物、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释常见土壤现象
1.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土壤却相对贫瘠。
案例
分析
活动3案例分析——城市“看海”
1.给出城市看海的材料,并提问:城市看海的现象,是因为雨水太大太强了,还是地表出了问题呢?
2.提供城市化前与城市化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辅助学生分析城市看海的主要原因。
土壤的主要
功能
展示图文资料,梳理土壤的主要功能。
土壤的改良与养护
活动4案例分析——亚马孙流域的土壤改良
1.给出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剖面及土壤改良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判断土壤剖面,并解释生物炭是如何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的?
2.展示四种土壤养护的照片,让学生讨论并解释这些农耕行为是如何实现土壤养护的?
3.出示中国主要盐碱地分布图,提问:
什么是土壤盐碱化?
土壤中的盐分从哪里来?
土壤盐碱化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治理土壤盐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