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专业论证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
论证报告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一)专业定位
会展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会展教育已不能真正满足企业需求,会展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发挥职业教育办学优势,培养能在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与各类会展企业中从事管理
和具体业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营销策划、会议组织与管理、展览设计与管理、大型商务活动策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练应用会展营销策划和会展服务方面知识和方法的实用型、复合型、职业型的服务与管理专业技术人才。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分析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目前,中国会展业在区域分布上,基本上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会展中心城市的环
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

2013年锦州海博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辽宁会展业形成了以大连和沈阳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发展格局。

大连是我省会展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城市,中国 (大连 ) 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 (大连 ) 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会展已取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的认证。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省会城市,沈阳先后举办了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东北国际工业博览会、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博览会等大型展会。

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是东北地区首家高标准大规模的会展场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会展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7年春天,沈阳新世界博览馆将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展览面积将超过24000平方米,成为新的会展地标。

(二)行业、骨干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在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出现了大量的人才缺口。

据对一家市内大型人才招聘网站和9家各级别的酒店对会展人才需求的抽样调查问卷统计显示,仅网站方面每年会展专业人才缺口就达到800人左右,所有参与调查的酒店都有10到20人左右的用人需求。

此外,全市近百家会展中介
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急需专业会展人才增加人才储备以提升竞争能力。

(注:部分数字引自《2014-2018年中国会展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三)同类学校、专业发展分析
目前,我市共有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公办大学和辽宁广告职业学院一所民办大学开设了相关会展专业,招生规模每年每专业20人左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实际上,在就业起点和求职需求上,相对于大学生的薪金要求和成长环境的挑拣,中职生具有很大优势,多数参与调查的企业和公司提供的薪金待遇都在2000——3000元,且对外在形象和沟通能力都有要求。

所以,市场对于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现实而急切的,绝大多数企业都表达了对掌握专业知识的会展人才的渴求。

但是,沈阳市内尚未有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此专业,而我校经济管理系恰恰具备承办这个专业的基础条件。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一)专业发展基础
经济管理系是我校唯一三产专业系部,随着上级部门对相关三产专业进行了抽离整合,现存市场营销专业、会计、航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与会展专业最为贴近,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较为契合。

在市场营销专业基础上会展方向的学生培养,相对于策划与管
理,将更注重于服务。

目前,国内尚未有一家以此为培养目标的学校。

相信在20多年的航空服务、旅游和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经验和人才积累下,我们有能力培养一批形象佳气质好掌握营销策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会展业对专业服务人才需求的空白。

(二)专业建设的教学团队
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经济管理系有着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训课都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

全系有专人任教师38人,其中高级教师19人,中级教师15人,双师率99%,在读或全日制研究生共有10人。

2.专业师资现状分析
本专业专职教师共13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11人。

为了适应会展专业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

(1)“教师走向社会实践工程”。

学校每年都实施“教师走向社会实践工程”,该工程使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开展调研,使教师在能力结构中加重了实践教学能力的含量。

(2)岗位适应性培训。

学校每年都对教师进行专业定向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深度和教
学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大大的适应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要求。

(3)专门技能培训。

2015年10月,学校派遣2名教师参加国家会展策划师培训,顺利取得了国家会展策划师二级资格证书。

以上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无疑为我系开办会展服务与管理做好了专业准备和奠定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

(三)专业发展的硬件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1)多媒体机房:满足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课程的实践教学。

(2)多媒体教室:满足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需要,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

(3)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语音实验室:满足基础英语听说教学和会展专业英语沟通和演示的要求。

(4)现代办公实训室:满足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办公设备软硬件的连接,故障排除,商务文件的收发印制等。

(5)形体实训室:满足形体礼仪教学的需要,提升学生气质和修养。

2.校外基地
计划和辽宁展览馆、国际会展中心、沈阳科学宫等取得联系,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会展业务实习、实训的需
要。

(四)专业校企合作情况
现在已经和沈阳中展立新展览有限公司、百瑞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包括实训基地和定单教育等合作内容
四、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作为新生事物,有关会展的知识相对来说鲜为人知,尤其在北方城市地区;新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会展专业的认识模棱两可;专业建设并没有引起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即便设有专业但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从事会展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半路出家者,他们大都拥有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英语等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缺乏会展经济发展规律及运作过程的系统学习,自身业务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是空白;专业教材稀缺,市面上流通的有关教材并不一定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会展专业与会展公司的联手并不一帆风顺等等。

诸多问题的显现也正是问题解决的良好开端,只要找到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切实落到实处,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高素质会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据《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学校实际,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效为专业建设基本准则,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具备会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历史进程、熟悉会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掌握会展活动策划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会展策划、组织、管理、营销、文案等实务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会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能从事会展活动设计、策划、服务与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目标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省内外会展事业发展需要,熟悉会展策划、营销、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实务运作流程,具备会展组织与管理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及会展项目管理、营销、策划等技能,能在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与各类会展企业中从事管理和具体业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定位
具有扎实的会展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会展业务水平,较强
的外语水平,能在会展公司、会展中心、各类展览场馆、博览会、广告公司、旅行社、旅游公司、酒店、外贸公司、媒体传播机构、庆典公司、经贸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会展策划和设计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3.专业人才规格与知识能力定位
通过3年的学习,要求毕业生具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专毕业生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
知识要求
(1)人文社科知识:掌握基本的语文、英语、计算机、人文、社科等知识,具有基本的体育知识和素质。

(2)专业知识:要求掌握会展专业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国情和文化,掌握策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

认识专业的体系结构和前景。

(3)社交礼仪知识:掌握基本社交礼仪和涉外礼仪知识,能熟练运用。

能力要求
(1)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会展设计,战略决策,创新策划为主的能力。

掌握会展服务基本程序和管理方法;能够胜任大型会展的服务和组织策划;具备会展服务与策划能力和会展营销能力;熟悉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环节,具有相应的
综合管理能力。

(2)职业关键能力:具备会展服务管理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能适应会展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素质要求
(1)文化素质政治思想素质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具有分明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③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顾全大局,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创业精神和责任感。

⑤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校纪、校规。

⑥了解哲学、语言、文学、美学、历史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必备的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

⑦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风格。

⑧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自尊、自强、自爱、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

⑨养成文明的礼貌和礼仪习惯和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2)职业与职业道德素质
①掌握与职业(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进行相关策划、服务和管理工作。

②具有热爱本职工作和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

能够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③具有初步的评价、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能力。

④具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

(3)身体与身心素质
了解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有健康的体质。

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学健康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能正确处理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方面的矛盾,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

具有理智、真诚、坦荡的性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具有的职业核心能力
1、会展策划与营销能力
2、会展场馆布置与管理能力
3、会展会务接待与管理能力
(三)适应的岗位或岗位群
1、会展公司、旅行社会展项目的策划营销人员、会展设计师、会展销售等。

2、会展场馆、会展接待单位的场地布置管理、会展项目管理、项目经理等。

会务接待服务人员。

(四)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从职业与岗位需求出发,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设计。

对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核心技能,设置相应课程,培养学生的适岗综合能力。

计划开发3-5门会展类核心课程如《会展业务流程》、《会议服务》等。

2.课程建设与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建设需结合学校地域特点,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教师要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完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做到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项目、任务、模块、案例等)来源于企业,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和创新,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五)教学资源的配套建设
1.共建共享
结合学校实际,构造能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支持平台的集中化,围绕职业教育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推广,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建立在对专业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对传统教与学平台进行个性化改制,实现专业资源共建共享。

2.校本教材
当前,会展实践发展已经超前会展理论研究,实践在呼唤会展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尽快诞生。

没有成熟理论的支撑,行业将是幼稚和脆弱的。

作为一门有待发展的新学科,不能总停留在经验总结、案例描述的层次,还应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基本原理性的理论,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系统的、权威的会展学理论体系,避免各自为政、标准混乱,从而体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旅游出版社都有关于会展专业的系列教材出版,符合本校学生特点和能力的会展专业校本教材,也在积极地讨论和研究中,即将步入实施阶段。

3.教学资源库
(1)系部网站建设
系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我们的目标是定位于充分体现我系的教学特色,将网站与公众号建设成为展示师生风采的舞台。

(2)精品资源共享课
以本专业需要建设的核心课程为主体,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打造出本专业一个全新课程体系。

(3)课程资源要求
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4.科研开发(专利)
建设期内,力争成功申报省部级课题,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积极争取获奖。

提高专业教材、专著出版和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

.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

继续实施科研奖励政策,完善相关奖励政策,健全科研成果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教学团队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保证办学质量的关键。

1.在建设机制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尤其是会展、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通过引进“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名师、派出进修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

3.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学、科研业务骨干的培养,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加大教师企业锻炼力度,加强本专业相关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的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年选派1-2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外知名旅游学院学习。

4.选送英语和专业基础较好的骨干教师进修学习,以适应双语课程教学的需要。

6.实训基地建设
不断完善教学条件,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建设期内,加大对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办公条件等方面建设的投入。

校内实训软件设施:力争建设以“会展综合实训室”、“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商务策划模拟实训室”等实训室项目,加强对现有实训设备及软件的使用;
校内创业项目:计划成立“会展服务与管理项目组”以项目团队形式,对校内可承办各类会议、活动等组织与管理,对
校外,力争与企业合作,承接相关会展类项目,通过项目组的运作,加大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
校内实训硬件设施:计划开发一个会展类、营销类均可使用的硬件实训场地,占地约150平方米,以会议和展览的硬件设施为主,布置新闻发布会、产品推荐会、会议场所等设备设施,可满足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
校外实训基地:计划发展5-10个会展类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深层次的合作方式。

7.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建设
核心课程均需结合学校地域特点,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

教师要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完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做到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项目、任务、模块、案例等)来源于企业,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和创新,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加大专业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模拟实训、校内项目实训和校企项目合作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校企实训合作平台。

通过广泛联系企业,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提高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