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
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以下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2.如图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PA+PB=5?假设存在,请求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 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
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
由.
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
AB=14.
1〕假设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
2〕假设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
〔3〕如图2,假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
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 上,D在线段BP上〕
〔1〕假设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假设C、D运动5秒后,恰好有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以下结论:,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
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
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5.如图1,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假设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假设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
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假设不变,求其值;假设不变,请说明理由.
6.如图1,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假设CF=2,那么BE= _________,假设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
〔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
BE 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假设存在,请求出
值;
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
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
〔1〕假设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
〔2〕假设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AB.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

〔3〕在〔
2〕的条件下,N是直线
AB
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
8.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假设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
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
9.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
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
少秒时追上点R?
〔3〕假设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 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
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10.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
段MN的长;
〔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
设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那么停止运动.那么
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
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
=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
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以下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
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
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
解答:解:〔1〕∵|2b﹣6|+〔a+1〕2=0,
a=﹣1,b=3,
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
〔2〕当P在点A左侧时,
|PA|﹣|PB|=﹣〔|PB|﹣|PA|〕=﹣|AB|=﹣4≠2.
当P在点B右侧时,
|PA|﹣|PB|=|AB|=4≠2.
∴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
当P在A、B之间时,﹣1≤x≤3,
|PA|=|x+1|=x+1,|PB|=|x﹣3|=3﹣x,
|PA|﹣|PB|=2,∴x+1﹣〔3﹣x〕=2.
解得:x=2;
3〕由可得出:PM=PA,PN=PB,
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
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
故当P在线段AB上时,
PM+PN= 〔PA+PB〕=AB=2,
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
|PM﹣PN|= |PA﹣PB|=|AB|=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表达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2.如图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x+1|;PB=|x﹣
3|〔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假设存在,请求出x
〔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
20个单
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
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
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
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
〔2〕分三种情况:
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
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
∴〔x+1〕〔x﹣3〕=5,

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
∴〔﹣x﹣1〕+〔3﹣x〕=5,
x=﹣;
〔3〕的值不发生变化.
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那么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
AM= AP=+3t,
OM=OA﹣AM=5t+1﹣〔+3t〕=2t+,
ON= OB=10t+,
MN=OM+ON=12t+2,
∴==2,
∴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
AB=14.
1〕假设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
2〕假设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
〔3〕如图2,假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
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
〔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
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
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
MP=AP=4,
BP=AB﹣AP=6,
又∵点N是PB中点,
PN=PB=3,
MN=MP+PN=7.
〔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 AB=7.
〔3〕选择②.
设AC=BC=x,PB=y,
①==〔在变化〕;
〔定值〕.
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此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 上,D在线段BP上〕
〔1〕假设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假设C、D运动5秒后,恰好有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以下结论:
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
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
〔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
处;
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
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
的值,所以.
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
PD=2AC,
BD+PD=2〔PC+AC〕,即PB=2AP,
点P在线段AB上的处;
〔2〕如图:
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
∴,
∴.
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
AQ'﹣AP=PQ'
所以AQ'﹣BQ'=3PQ=AB
所以=;
〔3〕②.
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
∴;
∴,
∵,
∴,
∴;
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点评:此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5.如图1,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假设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假设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
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假设不变,求其值;假设不变,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
〔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
〔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
〔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
AM=﹣y原题得证.
解答:
解:〔1〕∵BC=300,AB=,
所以AC=600,
C点对应200,
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
〔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
MR=〔10+2〕×,
RN= [600﹣〔5+2〕x],
MR=4RN,
〔10+2〕×=4×[600﹣〔5+2〕x],
解得:x=60;
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
3〕设经过的时间为y,
那么PE=10y,QD=5y,
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
一半那么是,
所以AM点为:+5y﹣400= y,
又QC=200+5y,
所以﹣AM=﹣y=300为定值.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
应细心分析.
6.如图1,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
〔1〕如图1,假设CF=2,那么BE= 4,假设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
〔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假设存在,请求出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
〔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
〔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
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CE=6,CF=2,
∴EF=CE﹣CF=6﹣2=4,
∵F为AE的中点,
∴AE=2EF=2×4=8,
∴BE=AB﹣AE=12﹣8=4,
假设CF=m,
那么BE=2m,
BE=2CF;
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
AE=2EF,
BE=AB﹣AE,
=12﹣2EF,
=12﹣2〔CE﹣CF〕,
=12﹣2〔6﹣CF〕,
=2CF;
3〕存在,DF=3.
理由如下:设DE=x,那么DF=3x,
EF=2x,CF=6﹣x,BE=x+7,由〔2〕知:BE=2CF,
x+7=2〔6﹣x〕,
解得,x=1,
∴DF=3,CF=5,
∴=6.
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
BE的表示是
解题的关键.
7.: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
1〕假设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
〔2〕假设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AB.
〔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
值.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
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
AB=10cm,CM=2cm,BD=6cm
AC+MD=AB﹣CM﹣BD=10﹣2﹣6=2cm
2〕
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
AN﹣BN=MN,又∵AN﹣AM=MN
∴BN=AM= AB,∴MN= AB,即.
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AN﹣BN=MN,又∵AN﹣BN=AB
∴MN=AB,即.综上所述=
点评:此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
8.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假设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
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
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
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
∴x的值是﹣1.
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
此时x=﹣或.
〔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
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 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
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
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
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
因为PM=PN,所以3﹣2t=1﹣t,
解得t=2.
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
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
解得t=2.
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9.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
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
少秒时追上点R?
〔3〕假设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 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
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
专题:方程思想.
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
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
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
解答:解:〔1〕答案为﹣4,6﹣6t;
〔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
那么AC=6x,BC=4x,
AC﹣BC=AB,∴6x﹣4x=10,
解得:x=5,
∴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
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
MN=MP+NP= AP+ BP=〔AP+BP〕=AB=5;
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
MN=MP﹣NP= AP﹣B P=〔AP﹣BP〕=AB=5,
∴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
点评:此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0.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
段MN的长;
〔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
设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那么停止运动.那么
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
专题:动点型.
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
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
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
和差易求出MN;
〔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
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
6﹣x=10,
x=﹣4
∴B点表示的数为:﹣4,
点P表示的数为:6﹣6t;
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
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
MN=MP+NP= AP+ BP=〔AP+BP〕=AB=5;
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
MN=MP﹣NP= AP﹣B P=〔AP﹣BP〕=AB=5,
∴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
〔2〕由题意得:
P、R的相遇时间为:10÷〔6+〕=s,
P、Q剩余的路程为:10﹣〔1+〕×=,
P、Q相遇的时间为:÷〔6+1〕=s,
∴P点走的路程为:6×〔〕=
点评:此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
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