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素材与经典素材如何“混搭”
高分作文秘诀: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
高分作文秘诀: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作文,是中学生学习语文时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年的语文考试中,作文一直是广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
在中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一些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往往成为文章的灵魂部分。
那么,如何将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完美融合在一篇作文中呢?以下是一些高分作文的秘诀,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写作文有所帮助。
第一,把握经典素材。
经典素材在写作文的时候尤为重要,它可以让文章更有深度,更有文学价值。
中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故事、名言或者诗词来作为作文的引子,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文学内涵。
比如说,写一篇记叙文的时候,中学生可以借用《红楼梦》中的一些描写和情节元素,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经典素材的运用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多积累一些经典的内容,以备写作文时使用。
第二,运用热点素材。
热点素材是当前社会热门话题,比如说一些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科技进步等等。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妨灵活运用一些热点素材,增加文章的时效性和亲和力。
以《互联网+》为例,中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然后深入分析热点问题,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说服力。
融合经典与热点素材。
当学生熟练掌握了一定的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之后,就可以试着将两者完美融合在一篇作文中。
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些经典的诗词或者名言,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振,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论述,使文章更具有时代感和思想深度。
这种融合经典与热点素材的写作手法,不仅可以让文章更有分量和厚度,还可以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文章的亮点和质感。
第四,注意素材的质量。
不管是经典素材还是热点素材,在使用的时候都要注意素材的质量。
过于陈旧和俗套的素材会给人一种陈词滥调的感觉,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而过于新潮和偏激的素材则会给人一种浮夸和失真的感觉,降低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学价值。
学生在使用素材的时候,要衡量素材的适用性和价值,避免使用过时和偏颇的素材,力求选择那些既有时代感又有深远意义的素材,以增强作文的品质和魅力。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素材混搭力技法五 巨细混搭
2013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混搭力技法五:巨细混搭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有道,“巨细或殊,情理同致”。
做文章,万事万物无论大小巨细,皆能以情理相通。
大事件,小点滴,所见所闻总能触动所感所思,这就是作文素材的生活积累。
所以,考场作文若懂得巨细搭配、大小相辅,既能体现出考生关注社会的胸怀和眼界,也能反映考生善于留意身边小事的心怀。
考场上,将社会人物、事件、个人的经历与阅读感悟混搭起来,在两种层面的基础上,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思考。
关注·大事件昆明救狗行动4月19日晚,五华公安分局王家桥派出所对一辆运载疑似流浪狗的大货车进行拦截,经网友微博大量转发,上百名志愿者赶到现场,给狗喂水喂食。
截至16时30分,近500只狗里,已有13只死亡。
经警方和动检部门核实,这辆从四川凉山州开往广西玉林的大货车,有合法的动物检疫所开具的检疫证明,随后,这批狗被一名匿名爱心人士以6万元买下。
混搭·真感动她在对街看到我的时候,我并未注意到她。
对视良久,我仍旧一动不动地站在马路边。
突然,她发疯似地穿过人群车流,朝我奔来,那一刻我确定,她就是我丢失了三年的老朋友,小金毛犬豆豆。
失而复得的感动让我不禁想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豆豆的人们。
一只狗的生命,其实掌握在人们的手中。
几天前,昆明市某派出所对一辆运载疑似流浪狗的大货车进行拦截,消息一发出,上百名志愿者赶到现场,给狗喂水喂食。
虽然这辆运狗车有合法的动物检疫所开具的检疫证明,但因为不忍心狗狗就这样被拉走,一位爱心人士出资6万元买下所有狗狗,供大家收养。
对于这一爱心举动,有的人认为,今年云南地区遭遇干旱灾害,在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花费6万元买下505条狗,实在是浪费资源。
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也确实符合当前的情况,但是狗的生命不也值得珍惜吗?当豆豆不顾生死奔向我的一刹那,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感动。
关注·大事件平信“丢了白丢”?近日,央视做了一项调查,100封普通信件投递出去,67封送达目的地,33封却没了下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的整合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的整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时政热点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中必须关注的话题之一。
作为中小学生的历史教育,也不能免俗于此。
因此,如何整合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成为了当今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的整合,既不能简单地将时政热点硬生生地插入历史教材中,也不能完全抛弃时政热点,让历史教学脱离真实的时代背景。
因此,在合理地整合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时,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必须尊重历史本身。
历史是一个连贯的、复杂的、多样的整体,它本身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因此,在整合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时,必须注重把握历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仅仅出于迎合时代潮流的需求而为之。
第二,要注重体现时代性。
历史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同时,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的世界。
因此,在整合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时,要充分体现历史的时代性,将当今时事热点与历史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第三,需要从“人”这个主题出发。
历史的核心在于人,因为历史上的每一个事件都是由人所发起、参与、影响。
因此,在整合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时,需要紧紧围绕“人”这个主题,研究历史中各种事件和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理解人类活动的内在逻辑。
基于以上几点原则,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整合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
一、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历史教材的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这就需要教师要会发现和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代。
二、与学科相关的时政热点引入。
在学科内容中,教师可适当引入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时政热点。
如在世界历史的教学中,可以在现代史环节引入21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重大事件与人物,如911、伊拉克战争、欧债危机、达芬奇妙手、马克思诞辰等等的相关知识。
高分作文秘诀: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
高分作文秘诀: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
在高考作文中,选择良好的素材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将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完美融
合则是取得高分的秘诀。
首先,经典素材包括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名言警句等。
适当使用这些素材不仅可以
增加文章的文化深度,还可以展示自己的人文素养。
比如,在谈论如何应对疫情时,可以
引用林则徐“以疫为名,拦阻商贸,何以不向鼠疫发家之威灵验”这句经典语言,说明应
对疫情要科学、有序、精准。
再比如,如果写作文谈论学习方法,可以引用贾平凹的《秦腔》:“学习想象力的关键,是耐心和失败的品质”,在这些名言和文学作品的裹挟下,
文章也会显得更加有说服力和深度。
其次,热点素材是指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事件、话题等。
使用这些素材可以体现对社
会关注的敏感度,也可以吸引考官的关注。
比如,在考试中写作文谈及疫情时,可以引用
近期发生的事件,如印度新冠疫情失控、深圳疫情防控成功等案例,说明防控疫情的重要
性和成功经验。
再比如,如果写作文谈及网络暴力,可以引用最近的事件,说明网络暴力
的危害和如何防范。
这些热点素材在文章中的融合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
最后,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的融合需要注意平衡和相互补充。
作文不应该过分依赖经
典素材,而热点素材也不能只是简单陈述,而是要与经典素材紧密结合,形成有力的论点。
例如,可以借用经典语言表达对某个热点事件的判断,或者通过热点事件的描述来进一步
解释经典的意义。
总之,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的完美融合需要技巧和勤练,但只要在写作中注重细节、
注意平衡,就能够使文章更加出色,无愧于高分的称号。
高分作文秘诀: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
高分作文秘诀: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首先来看经典素材。
经典素材指的是经过时间考验,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人物、事件、作品等。
在文章中引用经典素材可以让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度,高于一般的表面解读。
举个例子,在讨论“自由”这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引用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自由,享有平等权利”,或者是鲁迅先生的“自由是无限制的限制”。
这些经典素材不仅具有文化底蕴,也可以切实地表达出作者的主题与态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而热点素材则是指当前时下的热点话题、事件、人物等。
在文章中引用热点素材可以让文章更紧贴时代潮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亲和力。
以当前最热的“互联网”为例,我们可以引用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或者是讨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挑战和机遇等。
热点素材可以让文章更吸引读者的注意,提高文章的关注度和可读性。
然而,纯粹将经典和热点素材并列使用,是不够的。
更好的处理方式是将两者内容相互交融,进行有效的概括和扩展。
举个例子,以“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主题为例,我们可以引用《1984》中的“大哥”理论,阐释人类未来泛政治控制的危险,同时又结合当今社会的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等实际状况,来探讨未来可能的走向。
这种组合运用不仅能够凸显作者的深刻阐述和思考,同时也能提高文章的启示性和深度。
总之,经典与热点素材的融合是写作中的一种高效应用方法。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需要首先积累丰富眼界和知识,发掘并学习好经典素材;其次了解时下事态和动态,关注热点事件和最新发展。
在写文章时,再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运用,展现深度思考和时代感觉,自然就可以写出一篇高分作文。
2020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素材混搭力技法一 物象混搭
2020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混搭力技法一:物象混搭物象混搭,即选取生活中震撼自己心灵的物象,按不同方位空间、彼此相关的几个事物、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或不同方面等进行横向混搭,构成排比段式。
混搭的内容通常是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等,把道理上相连的感悟点按理想的方式排列,以强化说理的力度与分量,给人诗意的审美感受。
写作中,我们可以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多选择情味浓郁、富有哲理韵味的物象作为混搭的组成部分,增强作文的亮点和表达效果,使文章展示出夺人心魄的华美。
角度1·物象属性根据自然景物的内外属性进行联想和类比,例如物象的色彩、形态、存在方式、生命规律等等,借用象征手法,让普通的事物饱含哲理韵味,在突出主题的同时,给读者以启发。
混搭·效果片段片段1 飘逸柔美的白云钟情于化育万物的大地,于是溶成了片片甘霖;仙姿卓绝的幽兰痴情于深远旷逸的空谷,于是散发出缕缕的幽香。
茫茫人海,岂无三千弱水缤纷景,我却只取一瓢:滚滚红尘,几多姹紫嫣红锦绣春,我独爱这一枝。
(话题:独爱)片段2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散发出令人沉醉的清香: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朵;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话题:蜕变)片段3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话题:爱心)片段4 河蚌因为沙石磨砺而备受煎熬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它知道沙石将变成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于是,世间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珠;蝴蝶在蛹中艰苦挣扎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她想到了破茧而出后花问的翩翩起舞,于是,世间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高考作文如何融入时事
高考作文如何融入时事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而将时事融入作文中,不仅能展现考生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还能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感。
那么,如何巧妙地将时事融入高考作文,从而提升作文的质量和分数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在高考作文中融入时事。
时事是当下社会的真实反映,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将时事引入作文,可以让我们的论述更具说服力,也能体现出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同时,高考作文的考察目的之一就是检验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通过时事的融入,能够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有效地融入时事,积累是关键。
我们需要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比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可以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浏览新闻网站,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政策变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在积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事件的表面,还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对于积累的时事素材,我们要学会整理和分类。
可以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不同领域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事件的性质,如正面的成就、负面的问题等进行划分。
这样在写作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素材进行运用。
在融入时事时,要注意选取恰当的角度。
同一个时事素材,可能有多个观察和分析的角度。
我们要根据作文的主题和立意,选择最能支持论点的角度进行阐述。
比如,在探讨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可以选取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时事,从它对通信、医疗、交通等领域带来的变革入手,论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此外,融入时事要注重与文章的整体逻辑相契合。
不能为了融入而融入,导致时事素材与作文的论述脱节。
时事应该是为了支撑论点、丰富内容、增强说服力而存在的。
在论述过程中,要将时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抽象的道理,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理有据。
同时,在运用时事时,要对其进行简要的叙述和准确的概括。
由于高考作文的篇幅有限,我们不能在时事的描述上花费过多的笔墨,而应该简洁明了地交代关键信息,迅速切入对其的分析和评价。
感受“经典”聚焦“热点”形成合力——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结合运
一、名人串联,众星拱月
名人有历史名人,也有当今名人,他们都是写作 的绝好素材,把经典素材和时事素材中的名人串联起 来,挖掘他们身上的相同点,然后用排比句式表达出 来,这样,文章既有历史名人的光环,又有同时代榜 样的效应,就更具有感染力了。这种方法,把众名人 集中在一个作文主旨的大旗下,很经典,也很新鲜。
长的心愿,委曲求全,最终导致出国留学的梦想被断 送,与梅表妹的爱情被扼杀,拈阄而结合的妻子瑞珏 遭“血光之灾”……身为一家之首的高老太爷,为了 自己的私欲,就这样狠心地将孙儿的幸福打碎!在那 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家长们是不可能站在孩子的 角度为他们着想的。现在的家长们,你们是否也正在 为自己的私欲、虚荣或者其他目的而残忍地扼杀孩子 的梦想呢?
【例文】正确的价值观是引领成功的航标。正如 孔子以仁爱孝悌为修身的原则,勾践以艰苦奋斗为成 功 的 契 机, 苏 武 以 忠 贞 爱 国 为 心 中 不 变 的 信 仰, 林 俊德以国家事业为终生之所重……他们的闪光点虽不
同,但实质上都是在追求精神上的富足——积极而又 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就是在这样的价值航标下,孔子 克己复礼成万世师表;勾践卧薪尝胆终胜利复国;苏 武十九年的守贞持节得以流芳百世;林俊德临终坚守 在工作岗位上,终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正是 他们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一往无前、无所遗憾地 坚持心中所想,才最终走出一条璀璨的成功之路。
【适用话题】教育之殇 / 代沟 / 功利之短视 / 爱的 方式
四、理例结合,交相辉映
“理”,即原理或名言名句;“例”,即事例。文章 中可以既有权威性的经典名言,又有活生生的现实事 例,两者结合,交相辉映,让文章的语言具有征服读 者的力量。
【高考作文备考】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是高考作文获高分的秘诀
高考作文有一个重要的考点——内容須充实,即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高质量的材料突出文章的主旨。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经典底蕴与时代热点方面做文章。
在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能够启示后来者并被引以为范的经典素材,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多层的寓意、多维的解读视角以及深厚的人文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包括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焦点人物等热点素材,则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因此,若考生能将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融为一体,文中既有经典素材的底蕴,又有热点素材的新鲜,使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或可以成就一篇闪耀历史光辉和具有时代感的好文章。
那么,如何使经典素材与热点素材融为一体呢?一、古今对照,互为映衬一般来说,经典素材都是经过岁月的沉淀而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热点素材都是当今世界发生的、广受关注的事情。
运用素材时,我们可以将历史的光辉与时代的气息这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推导它们之间的共性或个性,使结论映衬而出。
如此一来,作者的观点就鲜明突出,文章的内容就具有了穿越时空的精彩,新鲜亮眼。
这种技巧,正是从古今素材的正面(同质)或古今素材的反面(异质)两个角度去选择素材,紧紧抓住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中的共性或个性,认真分析二者的异同;或者采取纵向组合、正反对比、互相映衬的方式,具体诠释文章中心的种种内涵,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文章中心,使说理更有深度。
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高分作文《浓雾拨开,见黎明》片段: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就是因为没有看清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仍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才被洋枪洋炮打碎了通关铁索,屈膝投降。
而改革开放,正是一种拨开迷雾、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举措。
吸收外国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如今,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位居世界前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尚且如此,何况个人呢?追求真理,揭开表象,看清本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何愁做事情不成功?本片段成功运用纵向组合对文章中心进行了深入阐释,选用经典素材——清政府因为认识片面以致落后挨打,热点素材——现代中国因认识全面坚持改革开放之路而获得成功,两种素材互相映衬,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
时事报道稿件组合方式的运用
一
编 排 环 节 中 , 断 创 新 时 事 报 道 的 方 式 方 法 , 练 掌 握 、 用 不 熟 运
此外 , 在时事报道中 , 还有对 比组 合 、 联想组合等方式 , 也
是提高报道效果 、 引导舆论 的重要手段 。
二、 时事报道稿件组合的目的和作用
1 效利用新闻资源。 . 有
稿件处理的技 术技巧 , 是有 效克服稿件供应 和新闻资源局限
做好党报时事报道 的难 点之一 , 在于稿件供应渠道 的一 致性和新闻资源 的通用性 。按照编辑工作 “ 烹调” , 说 时事编 辑乃是在 同一个缸 里撮 米 , 同一 块地 里摘菜 , 在 所拥 有的原
材 料 基 本 一 样 , 于 端 上 桌 的 “ 菜 ” “ 香 味 ”俱 全 , 至 饭 是 色 还
文化 、 教育 、 人物 等十几 个类型 , 日供文字稿 件 2 0 30条 、 5—0
图片 10 20张。这些稿件虽然都是直线 的、 5—0 动态的, 每一 但 条来稿都具有 特定 的信 息价值 。这些 稿件显然 不可能都 “ 落 地 ”。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 问题 , 即大量 的有价值的新 闻信息被
虽然党报时事报道受限于稿件供 应的一致性和新闻资源 的通用性 , 总体来讲 , 但 相对 于报纸有 限的版 面而言 , 张报 一 纸往往 只能用到供稿量的几 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稿件使 用的 绝对 量非常少 。 统计表 明 , 新华社稿 件品种包 含政 治 、 经济 、 科技 、 军事 、
“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相融的艺术
“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相融的艺术作者:程必荣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6年第10期写作离不开素材,好比煮饭离不开大米。
素材有经典素材和时事素材之分。
经典素材,是指在历史的长河中影响深远,能够启示后来者并引以为范的素材,它往往内涵深刻、寓意多层、解读视角多维,因而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时事素材,是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包括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焦点人物等现时素材,它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实际,因而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刺激性。
如能将“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融为一体,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效果?请看2016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高低分数起落的爱湖北考生每日在书本中起床在题海中入睡,好像慢下脚步都是懈怠。
恰同学少年,是“风乍起,合当有意向人生”,是“扬鞭策马,枕戈待旦获全胜”。
父母殷切期盼,老师辛勤教导,可倘若,失手了呢?分数起伏,是否爱也要落跑?一吻一巴掌,奖惩之中,虽有夸张,却也不乏现实与现状。
“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学生家长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另眼相看,边缘化这些学生,有意无意地给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你是差生”的暗示,致使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挫败感,而最终成为所谓的“学渣”!“唯分数论”究其本质是当下社会对于一个人的分数与能力的过分看重,是分数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趋向妖魔化,而对能力的要求掩盖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品德的积极态度。
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唯分数论”的论调着实令人羞耻。
从最初的察举制、征辟制,到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无一不是唯德进用,元代选举官吏,亦是“有德为先,才略次之”。
而现如今,家长、学校对于学生的成绩在意之深,甚至到了超出学生本身的程度,学生再努力也难承载家长过于苛刻的期待。
美国第一夫人曾说:“时时让孩子知道,大家喜欢他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品德,与他们的成绩并无关系。
”正确的教育观念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作为旁观者,应更看重花叶,而非果实。
让经典素材与时新素材“混搭”
让经典素材与时新素材“混搭”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第1期豆党锋在作文选材时,怎样用好经典素材和时事素材是一直困扰考生的问题,经典素材往往被贴上古板的标签,甚至有些经典素材被“打入冷宫”。
其实,只要学会让经典素材和时新素材“混搭”,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同类叠加所谓同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经典和时事两个角度选取同类素材,即要么同时选正面素材叠加,要么同时选反面素材叠加。
请看《心甘情愿》一文片段:2014年6月,在《儒藏》“精华编”出版发布会上,带病参会的国学大师汤一介虽然声音细如蚊吟,却掷地有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编好,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收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之后一百年内不会有人超越。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心甘情愿为《儒藏》编纂工程竭尽全力。
”一句“我心甘情愿”,让汤老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甘做“文化复兴的追梦人”。
同样一句“我心甘情愿”,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这段文字,作者选取的都是正面素材,详写了汤一介这则时事素材,略写了陶渊明、欧阳修、范仲淹历史经典素材,用此法同类叠加,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 正反对比所谓正反对比是指将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正反并用,这样既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
请看《非宁静无以致远》一文片段: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著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与他们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着这个社会。
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短短一段文字,作者选取了“郭敬明作品颓废”等四则时新素材,周汝昌等三则经典素材,正反对比,既丰富又论证有力。
“经典”与“时事”组合,“历史”与“现实”辉映——考场作文素
名人有 历史 名人 , 也 有 当今名 人 , 他们 都
以食 物铺写精 致 , 《 我在故 宫修文物》 中一双 双 是 写作 的绝 好素材 , 把“ 经 典素 材 ” 和“ 时事 素
巧手 为 古物刻 写精 华……各 行各 业 ,各得 其 材 ” 中的名 人 串联起 来 , 挖掘 出他 们身 上 的相 所, 差 别对待 而实现整体 的共 赢 !
爱。
对 于 小亮 来说 ,是及 格与 不及 格 间的跨 看似 两人 的差别待遇 毫无道理 , 仔细思 索 如他人 言“ 人 生 来不平等” , 自呱呱 坠地 时
胃 口。作 文如烹佳 肴 , “ 经典 素 材 ” “ 时事 素 越 . 中的两 道不 可或 缺 的主菜 ,备 受 阅卷 老师 喜 却 能 悟 出其 间 的 合理 “ 经典素 材”是指在 历史的长河 中影响深 起 , 每 一 个 生命便是 一 个 独 自的个体 , 有 着其
典 素 材的底 蕴 , 仃 时事 素材 的新 鲜 , 历【 史 j 长补其短 , 因材 施 教 , 正 是 因 为这 样 的 “ 差 别 待 现 实交卞 ¨ 辉} l 央, 就可 以成 就一篇 耀着历 史的 遇” , 才使得每个人部得 以尽展其能 , 各得其所 .
光华和j j ‘  ̄ 1 I , - f , ℃ 感的好 文章。 2 0 1 6 年 高考湖北 卷 满分 作 文 《 多一 点 表
同点 , 组成排 比, 形 成集 团效 应 , 这 样 既 有 历
由此观之 , 作为肩 负向 国家与社会 输送人 史 名人 的光 环 , 又有 身处 同时 代 的榜样 , 让 文 才责任 的 学校 , 更 应抛 弃条 条框 框 , 摒 弃墨 守 章 的 主题 具 有 跨 越 时代 的永 恒 魅力 , 使 得 所
高分作文秘诀: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
高分作文秘诀: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作文是中学生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能够展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考试内容。
而在作文中,经典与热点素材的运用往往能够给作文增色不少。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如何将经典与热点素材完美融合,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经典与热点素材在作文中的价值”、“经典与热点素材的融合技巧”和“举一反三,培养思维深度”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典与热点素材在作文中的价值经典素材是指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共识的思想或者事件,它们往往具有持久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力。
热点素材则是指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关注的事件或话题,它们往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现实问题。
将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融合在作文中,能够使作文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和深刻内涵。
经典素材的运用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增加文采和底蕴;而热点素材的运用能够使作文更具现实感和针对性。
经典与热点素材的融合,可以使作文更加富有观点和感染力,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经典与热点素材的融合技巧1. 相关性选择融合经典和热点素材时,首先要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选择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时,要注重题材的共鸣和共同点。
将两者的相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够使作文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 对比分析在作文中,可以通过对比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的不同之处,突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比的手法,既能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够凸显出作者的思辨能力和文风。
3. 综合运用在作文中,可以灵活地运用经典素材和热点素材,可以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引用经典名言或者历史事件,使作文更加厚重和有深度;在文章主体部分,可以用热点素材来展开论述,使作文更具现实感和针对性。
这样不仅可以陈述观点,也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三、举一反三,培养思维深度在运用经典与热点素材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二者的融合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素材的运用来培养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
要能够从经典和热点素材中汲取灵感,形成自己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高考历史考点如何与时事相结合
高考历史考点如何与时事相结合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历史学科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历史的备考中,如何将考点与时事相结合,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和应对考试能力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考历史考点的范围和重点。
历史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漫长时间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而高考所考查的考点,往往是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这些考点不仅是历史知识的基石,也是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的关键。
那么,时事在高考历史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时事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
将时事与高考历史考点相结合,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现实感和亲近感。
历史往往给人一种遥远和陈旧的感觉,但通过与时事的结合,学生能够看到历史在当下的延续和影响,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其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敏锐度。
时事往往复杂多变,需要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应对高考中的材料分析和论述题,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所必备的素质。
其三,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将考点与时事结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实现高考历史考点与时事的有效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关注时事动态,将最新的时事素材引入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解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联系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探讨制度的传承与创新;在讲述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时,可以对比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历史经验对当今经济发展的启示。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时事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时事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关注时事。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观看新闻节目等方式,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
在了解时事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如何在作品创作中融入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
如何在作品创作中融入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作家是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通过作品传递自己对社会热点和时事议题的观点和思考。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作家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社会的脉搏,将热点与时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以此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反思。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作品创作中融入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
一、深入了解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了解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需要我们关注新闻媒体的报道,还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专业领域。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写一篇关于环保问题的小说,我们需要了解环保政策、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的社会运动。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的本质和内涵。
二、挖掘个人观点与思考作家的作品应该是个人观点与思考的结晶。
在融入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时,我们需要挖掘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独特观点和思考。
这不仅可以使作品更加个性化,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故事时,我们可以思考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我们可以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三、用故事讲述社会问题故事是作家表达观点和思考的重要方式。
通过故事,我们可以将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融入到作品中,使之更加生动和具体。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来探讨社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或者通过一个城市的变迁来反映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故事的叙述,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社会问题。
四、平衡艺术性与信息传递在融入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时,我们需要平衡艺术性与信息传递。
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达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将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自然地融入其中。
艺术性不仅可以提高作品的阅读价值,也可以使读者更加愿意接受和思考其中的观点和思考。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融入社会热点与时事议题是必不可少的。
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79
4.现实生活中众多的民生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社会 存在怎样的主要矛盾?
5.请写出一句有关民生的感言。
2
金融危机 时事材料: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
“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以表 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但接踵而来的是:总资产高达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银 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问题,前者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后者被美国银行收购;总 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也难以为继;美国政府在选 择接管AIG以稳定市场的同时却对其他金融机构“爱莫能助”。
(1)闽台海上直航将对福建带来怎样的影响?
(2)两岸两岸交流迅速发展(意义)说明了什么?
(3)两岸交流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做为一名漳州人,请你为发挥漳州港在“三通”中的作用出谋划策。
(5)青少年能为两岸发展做些什么?
4
时事材料: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
2.违背经济活动中诚实信用的原则。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安全体系 和道德体系建设,诚实守信,依法经营,通过抓管理、抓质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赢 得消费者信赖。而如果道德缺失、投机取巧,其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
3. 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就是关注民生。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材料二: 2008年12月15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海峡两岸,这是一个值得庆贺并将永载史册 的好日子——两岸同胞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 等两岸的多个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
作文中如何引用热点时事?(技巧范例)
作文中如何引用热点时事?(技巧范例)但是,有的热点过于新闻化,有的热点事件繁杂、头绪众多,并不适合直接入文,这就需要我们筛选信息,有所取舍。
如何恰如其分的引用热点呢?今天就一起和来看看小编,如何恰如其分地引用时事热点吧!01招法一:小处切入,专注—点热点素材,往往影响很大,涉及面广。
我们必须从小处入手,寻找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点”,切忌面面俱到。
如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片段: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
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伫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
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
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
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
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
【解析】“回到原点”这个话题,可以选择的角度众多。
本片段只是从小处着手,选取了作者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画面,贴近读者生活,激发了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的思考。
02招法二:概括热点,提炼主题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没有必要再做详细叙述,取而代之的应是对事件本身的高度概括,进而提炼出主题或结论。
如高考大纲卷的优秀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片段:顺手的小事,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
被“彭宇案”“许云鹤案”吓怕了的十八位路人,竟忍心看着可怜的小悦悦遭受两次车轮碾轧之苦却不敢只是顺手地将她拉到一边。
冰冷的雨滴拍打的不仅是小悦悦摔倒下的那块土地,更是十几亿国人冷漠的心。
还好,还好有人愿意伸手,还好有善良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愿意拉小悦悦一把。
她这一拉,不仅是将小悦悦拉出濒临死亡的边缘,更是将我们这些旁观者拉出道德滑坡的冷漠世界。
一个拾荒者,有的却是超越众人的至善至美。
她的善,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足以使冷漠的灵魂为之震颤;她的美,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足以让每个人都为她的魅力所折服。
高中生如何在作文中融入时事
高中生如何在作文中融入时事咱高中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是能巧妙地把时事给揉进去,那可真是能让作文增色不少。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这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有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关于“责任与担当”。
我当时脑袋里“嗡”的一下,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这可咋写?坐在考场上,我绞尽脑汁地想啊。
突然,我灵光一闪,想到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新闻。
那是关于一群年轻的志愿者在疫情期间主动奔赴抗疫一线的事儿。
当时我就详细地了解了他们的故事。
这些志愿者大多都是大学生,跟咱们年纪也差不了多少。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却有着相同的勇气和担当。
其中有个叫小李的姑娘,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她本来在家里过着舒服的寒假,每天就是追追剧、跟朋友聊聊天。
可当她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二话不说就报名了。
她爸妈一开始还不同意,担心她的安全。
可小李特别坚决,她说:“这时候大家都不站出来,那还了得?我年轻,身体好,能扛得住!”她爸妈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到了抗疫一线,小李的工作可不轻松。
她每天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给居民们送生活物资。
那防护服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
有一次,她给一个老奶奶送菜。
老奶奶住在五楼,没有电梯。
她拎着重重的菜篮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等到了老奶奶家门口,她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可她还是满脸笑容地把菜递给老奶奶,还叮嘱老奶奶要注意身体。
还有个叫小王的男生,他负责在社区门口站岗,给进出的人员测体温、登记信息。
冬天的风呼呼地吹着,他的手都冻僵了,但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雪,他本来可以早点回去休息的,可他说:“这时候要是我走了,万一出点啥事儿,我心里过不去。
”这些志愿者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想到这儿,我心里有底了。
我在作文里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志愿者的故事,把他们的勇敢、坚持和奉献精神都写了进去。
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说我们作为高中生,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冲在抗疫一线,但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承担起责任,比如好好学习,关心家人,帮助同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的整合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的整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事新闻与历史知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整合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和了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的整合。
一、时政新闻和历史知识的交叉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时政紧密相关,比如“五四运动”和“九一八事变”。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来更好地理解它们,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对于理解当下的时事新闻也非常重要,例如了解近年来中国公布的一系列对包括生态环保、科技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多个领域重大举措,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化进程,对国家发展的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利用时政热点进行历史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时政热点作为教学素材,将时政热点和有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联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他们思考这个倡议的起源、目的和实际影响以及与“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例如中国古代的“兵谏”与现代的“意见箱”有何异同。
三、加强时政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整合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时政新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个时政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介绍特定时期涌现出的重要人物及其在国家、政治和经济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并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几位伟大领袖的领导思想和精神内涵。
这样可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鉴别和把握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政治事件的关注度和兴趣。
综上所述,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的整合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事素材与经典素材如何“混搭”
作者:豆党锋
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6年第01期
在写作时,经典素材和时事素材只要合理“混搭”,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同类叠加
所谓同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经典和时事两个角度选取同类素材,即要么同时选正面素材叠加,要么同时选反面素材叠加。
例1 2014年,在《儒藏》“精华编”出版发布会上,带病参会的国学大师汤一介虽然声音细如蚊吟,却掷地有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编好,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之后一百年内不会有人超越。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心甘情愿为《儒藏》编纂工程竭尽全力。
”一句“我心甘情愿”,让汤老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甘做“文化复兴的追梦人”。
同样一句“我心甘情愿”,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心甘情愿》
例1选取的都是正面素材,详写了汤一介这个时事素材,略写陶渊明、欧阳修、范仲淹等历史经典素材,同类叠加,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正反对比
所谓正反对比,是指将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正反并用。
这样既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
例2 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表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引发议论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宁静的心在哪里?
与他们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
大师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非宁静无以致远》
例2选取了郭敬明作品颓废等时事素材,周汝昌等经典素材,正反对比,既论据丰富又论证有力。
3.一线串珠
所谓一线串珠,就是考生选取经典素材时只选用名言警句,选取时事素材时只选用事实素材,以经典素材为“线”,将时事素材之“珠”串起来。
例3 投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著。
周月华,她没有高贵的气质,也没有美丽的容颜,但她绝对是世间开得最灿烂的花朵!只因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用执著诠释了伟大。
投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忘我。
林德俊,疾病缠身,心念事业,他用投入绽放出生命的华光;剧痛难忍,坚持工作,他用坚毅刻画出英雄的伟岸。
投入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
黄旭华,在国与家、忠与孝之间,他选择了为国奉献,甘愿隐姓埋名30年,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投入让生命更精彩》
例3选取的三句名言诠释了三则时事素材的内涵,以经典之“线”串起了时事之“珠”。
4.借“尸”还“魂”
“尸”为经典素材,“魂”为时事素材。
所谓借“尸”还“魂”,就是考生选取历史名人或历史典故等经典素材,通过故事新编的形式让其“穿越”到现代,以古人之目打量当下,巧妙地反映现实。
例4 话说一日,苏轼突然来到人间横店,一位编剧大步迎接:“哎呀,这不是东坡先生吗?久仰久仰!我们正满世界找您呢!”说着,编剧毕恭毕敬地把居士请进内室。
嘘寒问暖一番后,主人打开话题:“为落实…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八字方针,我们正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新东坡传奇》,想聘请您当艺术顾问。
这不,剧本都写好了,请指正。
”居士随手翻开剧本目录:“苏东坡少林寺月夜偷师”“苏东坡武当山奇遇张三丰”“苏东坡感天动地神奇婚恋”……一向安之若素的居士不禁眉头蹙紧,气息急促,一旁的主人则眉飞色舞。
翻开“苏东坡感天动地神奇婚恋”一章,写的是:苏东坡与苏小妹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因
秦少游介入,加之碍于礼教,感情无疾而终。
不忍看到哥哥失落,苏小妹引李师师与之相见……
不等看完,居士就大汗淋漓,继而拍案而起:“一派胡言!”那编剧一看慌了,连声说:“先生息怒!时代不同了,不这样拍就没有收视率。
这样处理其实也不为过,您不知道,唐僧早已妻妾成群,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原来是因为有婚外恋,您的同行李清照也……” ——《哭泣的苏东坡》
例4反弹琵琶,借苏轼人间“重游”的尴尬遭遇,讽刺了现代人将文化信仰之根丢失,被金钱戕害的现状。
借经典素材之“口”发出时事素材之“音”,巧妙地抨击了现实。
【范文示例】
缤纷色彩源自“特殊结构”
蝴蝶本是无色的翅膀,因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而在阳光下舞出绚烂的风姿,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有的人一味追求外在的光鲜夺目,却忽视了内心原来的平静美好。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固然可以通过外显的成就体现,但唯有固守本心的质朴,以高尚美好的道德修身,以知识的力量提升自己,才能让人生溢彩流虹。
雨后的彩虹亦本是无色,在无数小水滴的凝聚后,因光的色散而展现出缤纷的色彩。
正如儒家学者在千年前便说出的“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后天成就的高低取决于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微观结构”。
独善其身,以梦为马,实现个人价值。
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以爱岗敬业之美好品质和乐于助人之高尚道德“装配”自己,便拥有了特殊的“微观结构”,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奋力一推,勇救学生;道德模范郭明义慷慨援助他人,将清贫留给自己;“东方之星”沉船援救中的“最美水兵”官东,将自己的潜水装备给了被困人员,使其被顺利救出……他们固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水珠,但因为内心真善美的特殊存在,才会被流水溅起,在阳光下投射出光彩。
(时事素材集中段)
兼济天下,以身报国,助民族复兴。
晚晴重臣张之洞在科举中夺得探花,入仕为官,但在那个政治昏暗的年代,他没有和贪官、奸吏同流合污,而是积极推动洋务运动。
他外争国家利益,却奉守对内“三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文人之气。
正是内心的高尚让他名垂青史。
西北新疆那排屹立的左氏柳,至今仍向人们诉说当年左宗棠带领湘军收复失地的动人故事。
左宗棠为收复失地不惜与李鸿章翻脸,带棺行军。
若不是其内心那份特殊的报国情怀,那又是什么使一位老人晚年还在马背上征战呢?(经典素材集中段)
释放个性,少年青春无悔,献身国家建设。
古来便有言:“少年强则国强。
”这句名言激励每一位少年郎身怀报国之志。
我们是时代的主人,也是建设未来的“微观结构”。
唯有释放个性,完善自身,才能使每一个结构都坚不可摧。
北大学子周浩上技校,致力于发明创造;感动
中国少年何玥,捐献自己的器官,救治他人。
释放个性,我辈当图强。
(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混搭”集中段)
蝴蝶在阳光下的缤纷色彩启示我们:独善其身,以梦为马,兼济天下,报效国家,担时代之任,亦是明朝天边那最灿烂的朝霞。
(责任编校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