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美育教学”理念,提升高职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
现代职业教育
总第28期
“美育”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中便通过礼乐教化来培养人的审美情操。


国著名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在《美育书简》
一书中就“美育”做了解释:“为了在社会经验中解决突出的政治问题,人们必须经历美育的途径,正是因为穿越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追求的自由。

”的确,美育教学在学生健康科学的审美观培养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国际教育大环境中,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科学化、
越来越现代化,这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不仅要培养人的综合应用性,还要培养人的审美修养、
创新思维、精神世界等。

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
精神引领下,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
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艺术教育应该怎样摆脱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及怎样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与人文素养,
成为它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就,
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我国在教育方针中进一步明确
了“美育教育”的重要地位,这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教育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模式、教研机构,
使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
颁布,使艺术教育在内涵与形式上的发展得到了充分保障。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艺术教育开课率以及课时的增加,基本改变了艺术教育“豆芽儿科”的身份。

各类专业竞技比赛的开展以及国外艺术教育方法的引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一支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出现。

校内外艺术活动的广
泛开展、教学器材的增加、
教材内容的改进等,夯实了艺术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曾指出“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短
缺、资源匮乏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着”
,这些问题使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相对滞后,使之没有真正发挥出美育的重要作用,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全面
提升和稳步发展,
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秉承“美育教学”
理念,提升高职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美育教学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这主要归因于高职院校中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理念滞后和艺术教师自身工作与业务能力的欠缺,出现了业余化教学与专业化教学的差异,加上对艺术教育的不重视,导致任课教师在尚未掌握艺术教育、美育教学、审美理念和人文素养之间关系的情形下实施教学,没有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
键词]美育;知行合一;审美;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8-007愿-02朱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作者简介:朱军,硕士研究生,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78--
. All Rights Reserved.
二、艺术教育业余化教学模式与专业化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
作为学校开展美育教学重要途径和方法的艺术教育,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导致了美育教学开展的不均衡性。

(一)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理解美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学的片面性、业余化。

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安排而授课内容,忽视了这些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修养、提高精神追求、培养创新思维、健全人格魅力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在这种模式下导致艺术教师的能力不足或退化,兼职教师想上得更专业而不能,专业教师想上得更精细而不愿。

(二)部分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仍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中,从而产生了专业化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驱使下,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特征,忽略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严格走专业化的培养道路,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方法上都深受专业院校的影响。

这种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只把焦点落在别处,侧重于讲授,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情感体验的培养,没有顾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抑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甚至导致学生对原本感兴趣的爱好也产生了排斥和厌恶。

这种方式不符合“美育”教学理念,也违背了“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关要求。

三、“知行合一”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
上世纪美国提出“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将会在未来的道路上对音乐教育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一论断引发了人们对“未来能够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科学技术有哪些”的思考,这些思考一定程度上给美育教学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先搞清楚什么是美育、什么是审美、什么是人文素养。

只有搞清楚这几个概念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美育教学。

“审美”是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在理性认知基础上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种关系的科学认识,是这三者达到内在和谐统一的纽带。

“人文素养”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展开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认知水平,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与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精神,其实质是人自身的内涵。

反过来看,要提升人文素养,就要加强审美理念的培养。

要形成科学的审美理念,需实行美育教学。

要实现美育教学,归根到底在于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基本途径。

(一)突出教学主体。

教育的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式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式教学。

胡锦涛同志曾提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让我们想到应该科学育人,要认真做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健全学生的个人修养,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享受,真正做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科学培养,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重视能力培养。

教育不仅要注重过程,还应落脚到能力。

美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以音乐为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是最能够打动人、最具有表现力、最能够引起听众产生共鸣的形式,这主要是基于演唱作品时的情感体验。

“情动于中,而发于外”,要实现用心歌唱、用情歌唱,就需要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达到通觉效果,在结合歌词的基础上,通过聆听将听觉转换成视觉、味觉、触觉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强调知行合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我国古代教育留下的宝贵经验,也是孔子在育人中,十分强调的“知行合一”理念。

这一理念由明朝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最早提出,他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艺术教育是教学中最具参与性、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之一,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课应该接地气,要生活化、大众化。

(四)坚持与时俱进。

我们的教育要实现现代化,要放眼于世界,着手于未来。

这幅蓝图生动地道出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教育应当有效服务于现代化的建设;第二层含义是指教育本身要进入现代化,即教育的制度和思想以及方法,甚至包括教学的手段等都要进行改革创新,要紧跟时代步伐,要科学地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突出美育的特点。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艺术教育中业余化教学与专业化教学矛盾的关键。

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有效地掌握艺术教育、美育教学、审美理念、人文素养几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39.
[2]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29-32.
[3]胡郁青.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
精彩语句:美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