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日签(每日分享内容10条)2024.6.2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叛逆问题时,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1)
1.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
叛逆期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短暂的一个时期,它很快就会过去;
家长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可以帮助孩子们把这个时期尽快度过去
2.家长要认知自我,改变自我
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要有平和的心态,家长能把控好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样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叛逆问题时,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2)
3.陪伴是最好的爱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他们经常是处在混乱和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虽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像一个成人一样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
陪伴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种温暖会让孩子的叛逆减少很多,所以家长们可以试一试。
4.父母应留下一点自己的时间
父母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和空间,暂把孩子放在一边。
这不是不管孩子,只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
善于工作,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教养孩子。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要做到8件事(一)
首先,父母要改变你的教育模式。
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帮助时你就说话,你如
果不说的话,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从表面上开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同事一样尊重对待。
孩子已经长大了,要尊重她,不要动涉及她隐私的东西。
第三,要让他参与家庭大事。
孩子走向工作单位,往往是要先做领导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动手能力。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要做到8件事(二)
第四,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
第五,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
第六,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尽可能与他共同感兴趣。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也是找到他未来的职业所向。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要做到8件事(三)
第七,要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孩子青春期时,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第八,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出骄傲。
我们夸孩子不能仅仅是以学习多好作为评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明事理,例如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
想要教会孩子勇敢拒绝,我们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方法:1、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分享
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去附近公园找朋友的女儿玩,当儿子玩着手上玩具时,吸
引了6个男孩,孩子们围在他的身边,想让他分享。
这让小男孩感到不知所措,并且带着求助的眼神询问妈妈。
妈妈看出他并不想分享,她没有像大部分父母要求孩子必须分享,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不愿意,你完全可以对他们说不,只需说不,不必解释。
”
有了妈妈的支持后,小男孩果断拒绝了那些孩子们。
而那些被拒绝的孩子,跑来向这个妈妈告状,她对孩子们说:
“我的孩子不必非和你们分享,除非他本人情愿。
”
教会孩子分享固然重要,但是,懂得拒绝也必不可少。
一味地要求孩子分享,不仅伤害孩子,也伤害亲子关系。
想要教会孩子勇敢拒绝,我们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方法:2、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明白“拒绝”并不是一种敌意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听父母这样教育过孩子:
“你要懂事,听话,妈妈才会爱你。
”
“妈妈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不许反驳!”
“你再顶嘴,小心妈妈生气不要你。
”
这些表现,多半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剥夺了他拒绝的权利,让孩子形成唯命是从、听之任之的习惯,哪怕是不对的,也不会拒绝。
看过一句话:“一个人之所以害怕拒绝,不过是因为他对拒绝的认知,一直停留在‘敌意’这个不合理的认知层面,所以才不敢拒绝,一直退让。
”
相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清楚地明白拒绝并不是“敌意”,
它只是是一种想法,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
想要教会孩子勇敢拒绝,我们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方法:3、大声说“不”,你可以的
绘本《让孩子学会说“不”》中有个叫凯尔的小男孩,每次威力叔叔都会来他家里做客,故意和他玩挠痒痒。
威力叔叔这样的行为他很不喜欢,也给他带来了困扰,可碍于他是长辈,即使讨厌也不好意思开口拒绝。
有一次,他和妈妈聊天说起这件事,妈妈一本正经地告诉他:“身体是你自己的,如果你不允许,别人没有权利碰你。
”
后来,威力叔叔来凯尔家想继续挠他痒痒时,他很生气地说:你挠的痒痒太多了,让我很不舒服。
原本他以为威力叔叔会继续挠他痒痒,没想到威力叔叔却听他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不”字并不需要多难说出口,只要你觉得不舒服、不满意,说出来就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不必心生畏惧,担心脸面问题而委屈自己,让自己过得痛苦而难过,有时,“不”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想法,使自己得到尊重。
关于鼓励的几个小tips
1、重视过程,看淡结果
付出得到肯定,孩子才能更加善于思考,不断增强自信心。
2、鼓励要贴合年龄
我们鼓励孩子去努力的目标,应该是孩子踮踮脚就能够得到的。
否则,只会让孩子一再受挫,抵抗尝试。
3、鼓励要真诚不夸张
真诚,是对孩子的尊重。
高尔基曾说:“只爱护孩子,动物都能做到,但教好孩子,却是一项艺术。
”鼓励是饭,天天要吃;表扬是糖,偶尔为之。
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如何和善又坚定地去引导孩子?试试这几种方法。
1、倾听孩子的心声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一不如意就哭闹,让人摸不着头脑。
你可以靠近孩子,轻轻地拥抱孩子,允许孩子畅快地哭泣,聆听孩子的充分哭泣后,温柔地让孩子将哭泣原因说出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2、和善并坚定地引导孩子
大部分的父母,在面对孩子哭泣时,总是控制不住情绪,不是过于坚定地解决问题,就是过于骄纵地解决问题。
而和善并坚定地给孩子立规矩,能够让孩子经得起挫折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有时候孩子哭泣的原因,是他们想做好那件事,因为能力有限导致失败了,不免产生了挫败感。
父母可以手把手一步步带他们探索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一步步跨越困难,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积极动脑。
慢慢地他们就会从遇事哇哇大哭的孩子,成为一个遇事能自己面对并解决问题的勇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