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ail:jxyglcn@浚孕占涪牌2019年9月1日・19・
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构建
杨荧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班级管理在一所学校中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与时代发展相交融,学生日益增强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与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学班级管理
工作愈加变得有挑战性。

文章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困境出发,针对如何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地构建新
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可以应对中学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挑战。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自主德育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是整个学校发挥教育功能最基本的单位。

教师经过长久的教学实践积存下很多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产生了班级管理的传统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管理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变革,中学生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愈加难以应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挑战了。

探索中学班级管理新模式在未来的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一、自主德育的提出
何谓自主?汉语词典对自主的解释是:“自己作主,不受他人支配。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自主就是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

”“自主”是属于一种个人的“自主”,是个人在活动中所处位置的反映,是个人对于自身行为操纵的权力,是一种“内在的自由”。

自主德育强调在德育建构活动中把教育对象看作具有自主观念的独立个人,具备自主性、主观能动性与创设能力。

因此,自主德育就是受教育者在学校德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主权、操纵自己行动时所产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只有当自我发展之后,个体自由地决定行动目标约束自己时,才能构成自主德育。

2001年,浙江省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提出研究“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课题。

课题的内容是:在学校实施学生班级自治,让学生当“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以此促进学生民主管理进程,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年后,课题研究成果问世。

浙江省教育厅对中天高级中学的德育科研工作作出高度评价,在省三级重点中学的评估验收工作中成功通过,成为浙江省首所民办重点高中。

中天高级中学的成功实践让自主德育逐渐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二、自主德育视角下班级管理的特点
自主德育视角下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在明确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现今教育中别具一格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

1.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体意识强的学生求知欲强,关键在于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

尤其是中学生,主体意识逐步增强,要求在自身参与的活动实践中获得对自身行为的操纵权。

而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包办一切的管理模式,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往往还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的排斥。

相比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把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价值追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中所不能做到或者没有做好的。

2.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学生的主体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
•20•杨荧: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构建
大、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以及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趋提高。

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从小开始.接受的教育,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主体能力,依赖心理严重,缺乏单独完成任务的能力。

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把学生看成被动客体的观念,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3.维护和保障学生的主体权利
学生的主体权利主要表现在教育实践中。

传统德育和班级管理经常把教材内容当做是唯一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机械灌输,未能充分重视学生主动、自由地发展,剥夺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权利。

自主德育视角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维护和保障学生的主体权利。

当代中学生的自主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存在极强的反抗情绪,因此,教育要保障学生主体权利,包括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选择权利,有更多决定自身行为目标的权利。

三、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构建
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构建,就是依据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扬弃束缚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条条框框,给学生一个民主管理的支点,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即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

那该如何构建自我管理模式、保证受教育者主体性呢?
1.前期准备
(1)致力培养“德育渗透”的教师教学精神
教书必先育人,德育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培养人的作用,班级管理是德育工作的渠道之一。

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有所转变。

将教材的知识与德育相结合,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己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让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无形渗透。

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相处时,进行榜样式德育。

通过严格要求自己,形成榜样力量,引导学生主动向榜样学习,感受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思想,使德育内容在学生心中自觉内化,构建出由教师转变教学目标,实施德育渗透,学生学会自我认知的自主德育模式。

(2)努力构建“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学生经过自主德育,就可以进一步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开始“放权”,让学生民主管理班级,教师由之前的前台执行官转换为幕后指导员,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掘。

学校更要建立起严密、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制度,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处理班级管理工作。

在自我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分配好班级工作,落实分工,各负其责,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管束能力。

在年纪相仿的学生之间,相对教师的被动管理,实施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更易认同教育目标和产生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

(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学会自我认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之后把学生评价也交给学生自己,以自我评价促进自身发展。

比如,设置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档案,包括学生在民主管理班级期间的班级工作完成情况、是否遵守班级自主管理公约等,科学地设立加分减分项,加强对分数计算结果的利用。

学生在自我管理班级实践中的成绩由自己打分,逐渐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再逐步完善自己。

2.实施途径
(1)制定民主班级制度——有章法
班级制度是指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种规章制度。

教师让学生民主管理班级,必须要有班级制度作为约束,为学生的自主性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作指导。

但制定班级制度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参与,采用教师、学生“群体决策”的方式。

比如,对每项制度的制定,班主任需要把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班会课上和学生一起讨论,并改进不合理的地方,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方面,然后集体投票表决。

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受到的重视。

经此途径制定的班级制度,不仅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自主管理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更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的成长。

(2)实施自主层次管理——提能力
层次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通过教师任命或者学生自荐,确定班级的学生干部,并且形成以班长为中心的下设几个部门的班干委员会。

明确每
E-mail:jxyglcn@表孝占管捏2019年9月1日・2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周金中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浙江宁波,315200)
摘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班级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核心素养内容提炼“特色”班级精神、基于核心素养主体培育“自觉”文化生态、基于核心素养序列深化“课程化”活动、基于核心素养要点拓展班级文化建
设时空等策略,能有效适应新高考变革、促进高中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班级文化课程化活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理念,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词,可以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叫2014年起,浙江率先实施新高考改革,改革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扩大教育的选择性。

面对教育改革新形势,我们应坚持基于核心素养创新高中班级管理理念,针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各种班级管理以及班主任工作新问题,寻根思源探索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优化建设适合教育改革的特色班级文化策略。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路
新高考背景下的“七选三”“多次考”“走班制”等教育变革打破了高中文理科的学科限制,打破了
位学生干部的职责和分管的区域。

比如:班长负责班级活动的组织,安排各部门的工作。

各部门的负责人安排本部门的成员完成各自的工作,并且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层次管理、层层追责。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有层次的学生自主管理,可以锻炼每一位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学生的实践能力。

(3)落实自我多元评价——增动力
每天晚自习之前用20分钟在班级展开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按照在民主管理班级期间的班级工作完成情况、是否遵守班级自主管理公约等情况,自己打分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评选出优秀班干、优秀部门、行为规范学生等。

制定多种评价、鼓励的机制,及时地让学生得到鼓励,既能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班级是学校发挥教育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也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行为等功能。

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当下价值多元化、信息海量化、社会迅速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给中学生创造一个成长成才的环境,成为当前国内普通中学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而言之,推进中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来江生.构建自主发展德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j].课程裁育研究,2018(18).
[2]即贤丈.推行自主管理实现自我发展一"体验一感悟一发展”自主德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5(08).
[3]张典兵.论学校德育模式及其现代转■向[J].教育导刊,2014(08). [41魏书生.最好的管理是让学生自我管理[J].江苏教育,2017(39).
【责任编辑郑雪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