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卓越新闻人才的公益素养培育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dia Education
传媒教育
传媒∷MEDIA 2021.3(上)
87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卓越新闻人才的
公益素养培育探索
文/陈 玲
教育部、中宣部下发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高校的思想行动指南,高校卓越新闻人才的公益素养培育正是契合立德树人理念和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大学生公益素养培育现状
高校作为大学生公益素养培育的主体,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公益素养培育适应了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要求。
中国大学生的公益素养培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家政府机构近年来大力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加速了公益素养理念的认知和关注,为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育提供了适宜的土壤,高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理论层面,我国学者主要集中探讨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内涵、培育意义及培育路径,研究分析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的问题、原因及发展对策,讨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等。
在实践方面,当代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
主要参与者之一。
高校将公益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相关的公益社团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义务支教、义务献血、“三下乡”等活动,多方面探索公益素养培育实践活动。
目前,虽然高校公益素养培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理论上,大学生公益素养培育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理论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
实践上,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公益素养教育中缺乏完善的实践教育策略,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培养体系,还未将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卓越新闻人才公益素养的培育价值
关于公益素养的概念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公益素养是一种通过开展相关公益活动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公益素养的内涵主要由思想素养、知识素养、专业素养三方面构成。
思想素养指对公益的认识、看法、行为态度,知识素养指通过相关公益课程理解公益知识,专业素养指学生通过公益传播实践活动检验自身专业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高校的思想行动指南,高校卓越新闻人才教育要求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而卓越新闻人才的公益素养培育正是契合立德树人理念和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文章重点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卓越新闻人才公益素养的培育价值及培育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 卓越新闻人才 公益素养
88 Media Education
传媒∷MEDIA 2021.3(上)
技能。
培育新时代卓越新闻人才的公益意识和公益实践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1.有利于强化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公益素养培育在新闻传播学课程中蕴含着深刻的课程思政元素,某种意义上,卓越新闻人才公益素养培育就是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目的就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通过公益传播教育实践,教师能提高对“思政教育”的理念认同,将赋有思政元素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等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态度,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学生借助课堂教学、参与公益传播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充分感受世界、开阔视野、体验情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社会公益文化传播建设贡献力量,成为真正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人才和怀揣中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2.有利于创新卓越新闻人才德育教育模式。
“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是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举措,大学生公益素养培育将成为新闻人才培养中“德育”的一个重要内涵。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培养学生技能是许多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强调的重中之重,但更不能忽视德育培养。
新时代要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育人体系,卓越新闻人才应贯彻“德育为先、德才兼备”的理念,公益素养培育正好契合卓越新闻人才的德育培养要求。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传播者、参与者,能有效地推动社会公益的传播与发展。
加强卓越新闻人才的道德实践,强化卓越新闻人才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奉献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深厚情怀和担当意识。
3.有利于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校立德树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中要增强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以服务社会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之一,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理论的真理性。
大学生公益传播活动正是高校服务地方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当代青年锻炼品质、传播文化、树立正确信仰、服务社会建设的关键点。
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与地方政府或社会公益组织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为社会提供信息传播服务,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
由地方政府或公益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有了专业传播团队的协助参与,能助力社会公益活动的传播影响力,让
更多人了解公益组织、参与公益事业,从而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切实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社会发展。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卓越新闻人才公益素养的培育路径
鉴于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公益素养培育现状以及卓越新闻人才公益素养的培育价值,加强卓越新闻人才的公益素养培育应当成为新闻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需要积极建构公益素养教育体系。
1.推动公益教育课程体系化,提升公益知识素养。
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的高校开设有公益课程,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应开设相关的公益课程,推动公益教育课程体系化。
一方面,高校应将公益课程纳入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应当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增加公益素养培育课程,可以在实践环节增设公益志愿传播服务课程,还可开设公益视频制作相关的选修课程,把卓越新闻人才公益素养的培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利用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公益知识素养,实现协同育人;另一方面,完善考核机制,推动公益素养培育制度化。
在学生社会实践学分中,明确学生公益服务的学分学时要求,将其作为硬性考核标准,考核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
可以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服务的次数进行量化考核,以志愿服务时长和服务效果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之一,通过制度化的建设,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提升公益素养。
2.开展多样化的校园公益传播活动,升华公益思想素养。
公益课程教育的重点是思想素养的形成,而不单单是知识素养的提升。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校园公益传播活动,升华卓越新闻人才对公益的认识、看法、行为态度等公益思想素养。
一方面,建立卓越新闻公益传播社团组织,充分发挥新闻专业优势,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新媒体定期有效地开展公益传播活动。
当代大学生更多是利用新媒体了解信息,通过创建官方公益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等平台,发布各类公益信息,在公益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公益思想素养。
另一方面,创新“公益+竞赛”实训手段,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公益传播活动具有教育启发社会公众、影响社会公众的道德行为和价值选择的作用,能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制作公益广告或公益短视频本身就是检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更丰富了学生的公益传播实践活动,吸引卓越学子更多关注公益志愿服务事业。
同时,还可以组织卓越新闻人才利用专业所学志愿服务校内师生,如为师生免费拍摄登记照、拍摄生活艺术照等志愿服务活动,以(下转90页)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90 传媒∷MEDIA 2021.3(上)
的所思所想紧密结合在一起。
2.把握高校新闻媒体工作的重点。
高校新闻媒体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既要实现时代发展之下的媒体转型,也要立足于自身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对象,站在更高角度审视高校新闻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具体来说,就是要重点围绕学生成才、学者成长、学校发展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其传播力作用,对内凝聚校内人心,对外树立大学形象。
高校新闻媒体要始终将学生、学者、学校放在自身视野的中心。
一是要成为服务学生成才的方向标。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活动的主体,在高校媒体舆论当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不断呈现出与以往迥然不同的特征。
他们更加崇尚理性,有政治追求和信仰;同时也更追求新潮,对待新事物和新技术接受得更快速。
高校新闻媒体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特质,加强价值引领和舆论引导,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时代发展要求的对接。
二是要成为服务学者成长的助推器。
学术水平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学者是高校学术建设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要素。
高校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科队伍的建设、学科制度的确立、学科生态的营造,为学者自身的成
长构建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要在尊重学者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关心学者、爱护学者的舆论导向,助力学者全面健康发展。
三是要成为服务学校发展的黏合剂。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成风化人的风向标,高校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向社会推介高校创新发展的硬实力,更要大力宣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传播大学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这也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所在,从而成为凝聚师生共识、汇聚社会合力的黏合剂,服务高校发展。
二、创新高校新闻媒体的内容传播
高校新闻媒体工作所处的新阶段、面临的新任务,对我们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守正”是基础、是前提,要守方向、守底线;“创新”是动力、是活力,要适应新时代、符合新要求、实现新作为。
高校新闻媒体在工作中坚持守正创新,要求我们既坚持正本清源,不折不扣把握政治方向,也要发挥高校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独特的优势,让新闻媒体始终保持充沛的生机活力;要求我们在舆论传播过程中牢牢树立大局观,既要有对事关国家和学校大局的正面宣传报道,也要根据宣传对象的特点合理地、创新性地组织内容,提升舆论传播的实效,在“守正”的过程中,高校新闻媒体应当避免传统
此升华卓越新闻人才的公益思想素养。
3.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检验专业技能素养。
卓越新闻人才“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要注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实现校企之间在生产、教学、科研的深度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完成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高校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与地方媒体、地方公益组织、地方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公益实践项目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掘公益传播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应组建专业的公益实践团队,为社会公益组织与地方企业机构提供新媒体运营、视频制作、拍摄图片等项目服务,开展高质量的志愿传播活动。
校企合作的公益教育传播实践能够展现卓越新闻学子较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为城乡社区发展提供专业性服务的意识,是检验卓越新闻学子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更是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卓越新
闻人才公益素养培育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
本文系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公益素养培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34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树忠.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及其培育[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2]李力,金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3]曲升刚.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J].传媒,2020(18).
[4]张品良.新闻德育: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教育传媒研究,2019(04).
[5]王思涯,吴凯.提升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可行路径[J].人民论坛,2019(09).
【编辑:钱尔赫】
(上接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