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星:欲组基金推动佛教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华星:欲组基金推动佛教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收藏/拍卖》 2014年第1期
文王金坪
曾经在金丝楠投资中大显身手的五觉斋主人郑华星,今年先是在翰海春拍中以1978万元竞得其金铜佛像专场的封面标的——伦敦著名藏家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鎏金苏频陀尊者”,更是在苏富比亚洲四十年秋拍中力压群雄,以2.36亿港元请回了“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创下中国雕塑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而他接下来有何动向颇受外界关注。
为免海外同室操戈,正在组建佛教艺术品基金
从2009 年至今,郑华星一直在关注佛像,各个地域,各个时代,各种风格的佛像的代表
性作品都是他的竞逐目标,全世界哪里有重要佛像精品拍卖专场,他都会去跟随,也因此被外
界冠以“封面情结”。
今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全球性佛像展览“佛韵”中,有将近五分之一
的佛像都是郑华星的收藏。
现在,郑华星的佛像总量已高达300 余尊,只进不出,也没有计划在将来出售,投入之多
可想而知。
这么大量的资金,依靠的是企业的资金积累、五觉斋创作的当代艺术品和其他方面
的投资。
但是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拼杀海外拍场这么多年,郑华星发现很多时候都是中
国人在拍场自相残杀,最终以很高的价格将拍品竞拍回来。
所以他一直在酝酿成立一个佛像艺
术品基金,与国内收藏佛像的资深藏家强强联合,但是考虑到交流的需求,可能更偏重广东当
地的藏家。
除了这些资深佛教藏家外,基金招募对象有很多都是门外汉,他希望能够通过多年
来对佛像文化的研究,以及自身的收藏品质和收藏地位来引导他们进入收藏。
现在身边已经有
不少人在他的影响下开始少量收藏佛像,他也非常喜欢通过交流来影响别人。
目前,国内还没有佛教艺术品基金出现,没有真正的热钱进入佛教市场,因此现在的佛教
艺术品价格一直处于低洼状态。
虽然在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上,基金的作用并不都是正面的,
被列为市场炒作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郑华星相信,由自己掌舵,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身负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心去做,基金在佛像艺术和文化的推广研究方面的助力一定是非常可观的。
一方面,在国外,藏家可以抱团竞拍,以较小的代价有效促进文物回流;另一方面,在国内,基金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展览、出版、研讨会提高爱好者对佛教艺术品整体的鉴
赏能力,基金可以发挥很大的正面作用,可以避免当代艺术基金催利的负面效应。
基金作用的
好坏关键在于基金管理人,郑华星是直接的管理人,出于对佛教艺术品的热爱,郑华星想通过
正当的途径来推动它的发展和繁荣,就像一西平措一样,为了推动佛教艺术品市场投入了大量
的成本和精力。
信佛的人都是相信缘分的,而与一西平措的相识,在他看来,也许会成为佳话。
2009 年,他们在翰海的拍卖场相遇,一见如故,从那以后,一西平措成为郑华星的艺术顾问,到今天,
一直是郑华星在佛像收藏上的引导者。
也许他们之间的默契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一西平
措是做佛像专场的,而郑华星是买家,作为买卖双方,本应是一种博弈关系,但一西平措跟别
人不一样,不是在做生意,而是一心通过推动佛教艺术品市场来传播佛教艺术和文化,郑华星
对其品格和学术涵养赞不绝口,所以他的大部分收藏品都是在翰海经过一西平措介绍的。
重视海外文物回流
从一西平措处得知苏富比秋拍将上拍一件极具历史价值的佛像精品后,郑华星心动不已,
当时对于这尊佛像的心理预期是1.2 亿,没想到海内外很多藏家对它势在必得,国内的另外两
名资深佛像藏家蔡铭超、邢继柱也在此列,这反而更坚定了他请回这尊佛像的决心。
经过激烈
竞逐,该佛像最终以2.1 亿港元落槌,远远超出他的心理预期。
当被问到花几亿元请尊佛像是
不是太奢侈了时,郑华星觉得很满足,因为这尊佛像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宗教价值,是目前已知流通的永乐时期体量较大的一尊佛像,品相完整,流传有序,1930 年曾在法国拍了5900 法郎。
更重要的是这尊佛像的政治意义,充分说明明朝永乐皇帝对国家的统
一政策和民族融合关系的重视,超越了一般的佛像和其他艺术品。
他坚持拍下这尊佛像有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坚决不让它再流失海外,另外一个是不想给
国内的一些文物贩子和古董商机会,在他们手中,它就只是一件商品了,它的社会价值和真正
意义实现不了。
自从郑华星拍下永乐佛像后,国内比较关心它的去向。
付出这么多代价拍回的佛像,令人
意外的是他并不打算自己收藏,而是想给永乐佛像找一个寺庙来供养,让普通百姓有机会瞻仰
参拜,推动佛教艺术和佛教文化。
自从郑华星透露了这个意向后,很多人愿意为这尊佛像建寺庙,北京方面也邀郑华星把这尊佛像落户北京,但他觉得不太现实,仍然希望把它留在广东。
但现在佛像仍然在香港滞留,一个原因是中央某部想借佛像办个展览,展览正在策划当中,另
外一个原因是在与海关协调税收问题,希望媒体能够呼吁支持,五千多万的税太重了。
现在他
已经找了些专家学者写信给国家领导人,相信领导会重视的,所以这对推动中国海外文物回流
的税制改革也是一件好事。
郑华星拍回来的这些藏品中,海外回流占了将近一半。
前些年竞拍兽首的时候,国家对于
海外回流不是特别支持,不少人认为归属权有争议的作品最好不要花高价买回,因为极有可能
给海外机构或投机分子可乘之机,利用藏家的爱国心理牟取暴利。
也有声音希望国家可以通过
外交的政策将非法流失海外的国宝要回来。
所以在他们看来海外回流并不明智。
对此,郑华星
表示,自己同样希望看到国家可以通过外交的方式把这些海外流失的国宝要回来,但民间的力
量不可以忽略,“这些民间行为不能够统归为爱国行为,因为存在个案。
比如说兽首,本来就
没有太多艺术价值,也算不上文物,确实是利用了人们的爱国情怀,这是一个反面教材,但是
因此就全盘否定海外回流是不理智的。
”
这几年浸淫国外拍场,郑华星对国外藏家的趣味有切身的感受,外国人喜欢的还是高古的
佛像,追求内在美、神韵和历史。
而对于国内藏家热捧的清代佛像并不推重。
而且国际拍卖行
和中国的拍卖行也有所不同,没有设置专场,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上拍的数量特别少,有时候
只是夹杂在古董珍玩里的几件,在他看来,原因主要在于征集难,他们要求很高,作为国际最
大的拍卖公司,所付出的代价比国内拍卖行要大得多,特别严谨,对于一些拍品来历的研究时
间很长,甚至付出三年时间来找资料证明拍品的年代、风格等等。
而且海外拍卖行面对的是全
世界市场,它的品级高,推广得又好,大家都喜欢在大拍卖行买东西,心理需求也不一样。
秋拍佛像市场稳中有升,热度需缓冲秋拍的这几场拍卖,两极分化严重,十几万、二十几
万的拍品比较容易卖,也比较受欢迎,原因除了佛像整体的价格洼地、资金不到位外,还因为
藏家对佛像的认知度不够,但是现在随着信仰的回归,大家会对佛教文化逐步提高认识。
郑华星拍回这尊佛像后,国内对佛像市场的期望很高,希望会带动佛像市场整体的繁荣。
不过,他认为国内市场需要一个缓冲,藏家还在学习阶段,刚刚才一两个月,还没入门。
佛像
的价格一直处于低洼状态,收藏圈子小,就因为它关涉宗教文化,文化和审美的门槛高,入门
不容易,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潜下心来研究,这对高节奏生活的当代人是不容易的。
虽然
高门槛使得这个市场不容易那么快热起来,但是保证了市场平稳发展的可能。
不像其他艺术品,很容易入门,很快就热起来,也容易造成泡沫。
今年的佛像市场平稳中有升,尤其是在精品上,藏家表现更加理性,他认为这种趋势非常好。
12 月初翰海秋拍结束后,郑华星以较低的价格请了2 尊佛像精品,一尊是宋元时期的注
荼半托迦尊者像,以1000 万元的落槌价拍回,17 - 18 世纪的宝冠释迦牟尼像,以360 万的落槌价请回。
不过对于老朋友,只能表示惋惜,很多精品的价格拍得有些低,出乎意料,他认
为可能与之前举办的佛韵展有关,和永乐佛有关,那些东西太好了,藏家还没有缓过神来,藏
家的心情还没有平复下来,眼界还很高,如果展览和拍卖的顺序调换一下,局面可能会不一样。
他自己就是因为已经拥有一尊最好的佛像了,其他佛像再难入眼,所以今年秋拍只请了几尊,
如果之前没有请永乐佛的话,这一次会请更多佛像回去。
当然,成交不如期望的那么好,或多或少与缺乏重量级精品也有关系。
但主要原因还是藏
家对佛像艺术品不够了解,有一部分藏家对佛像一知半解,所以采取观望态度,“其实按照图
录里标的价格,翻两倍来买都是不贵的,藏家对佛像的认识不够。
”
还有一种可能,现在拍的中低端的都是开古董店的,他们会选择一些有升值空间的拍品,
一旦价格竞抬上去,他们就会放弃。
他坦言自己遇到的大多数竞拍人都是做生意的,纯粹做收
藏的很少。
“中国现在缺乏真正的收藏家,真正的收藏家是从学术的角度做研究、出版,深谙
其中的内涵,而且会发表出来。
现在所谓的收藏家大部分都是把藏品据为己有,然后囤积,等
市场好的时候再倒卖出去。
”
(本文图片由郑华星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