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题之议论文之逐年题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16年河南中考题·议论文·逐年题型分析
2007年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廖廓 (12分)
2007年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2分)(考中心论点
;标题)
2007年 14.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考开头的作用)
答:①强调反省的重要②引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 ③作为论据论证论点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共2分)
2007年 15.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3分)(考分论点)答:①自身所作所为 (第三段分论点)
②别人的经验教训(第四段分论点)
③挫折和失败(第五段分论点)
(一点1分。
共3分)
2007年 16.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3分) (考语言)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
就可能
..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答:表明“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是有可能但也不确定的结果,语言准确、严密。
(结合原句2分,“准确严密”1分。
共3分)
17.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 ](2分)(考论据)
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10年匠人与大师 (12分)
2010年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考中心论点)
答: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结尾概括)(2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
2010年 14.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考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甲:比喻论证。
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
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
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
乙:举例论证。
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
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一处2分,共4分)
2010年 1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2分)(考论据)
答:画家的事例不恰当。
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意思对即可。
2分)
2010年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4分) (考论证思路)
答: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
(意思对即可。
4分。
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
2011年坚持“一件事原则” (l2分)
2011年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考中心论点)
答: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开头最后一句) (意思对即可。
2分)
2011年 14.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3分)(考论据)
答: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嗣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今中外的事例均可。
事例1分,突出目标和专心2分.共3分)
2011年 15.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⑥段的论证思路。
(4分) (考论证思路)答:第③段列举名人事例论证成功的人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努力。
(2分)第④⑤⑥段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专心。
(2分) (意思对即可。
共4分)
2011年 16.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考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
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
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
答:比喻论证。
(1分)生动形象(1分)地论证了“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 (1分)的观点。
(共3分)
2014年阅历与读书(12分)
2014年 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考中心论点)
答: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
(结尾概括)(1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
2014年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考开头的作用)
答: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
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2014年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考论证思路)
答: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
(1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
(2分)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
(1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2014年 1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3分)(考论据)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
纸的背面。
”
答:第②段。
(1分)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
2015年为什么不读经典(13分)
2015年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4分)
(考分论点)
答: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
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
(概括)(意思对即可。
一方面2分,共4分)
2015年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考开头的作用)
答:①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
(多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2015年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考论证思路)
答: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1分)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
(2分)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1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2015年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3分)(考论据)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
答:材料一。
(1分)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
(分析合理即可。
2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