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17 期2019 Vol.6 No.17
39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邱士禄
(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5)
【摘要】目的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取临床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及电生理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将其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膀胱腔内电刺激的方法,研究组则采用人工尿道括约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检查情况以及对比两组患者长期治疗效果。
结果 采用综合检查方法,诊断效果良好,且1年后进行随访,研究组复发率及并发症要比对照组的低,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临床中已经应用到尿动力学、电生理等多种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同时治疗方面可以考虑采取人工尿道括约植入治疗,其效果也十分显著。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7.39.02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urogenic bladder
QIU Shi-lu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Shanxi Datong 037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urogenic bladder.Methods The subjects selected in this study were 80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June 2018.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urodynamic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on these 80 patients.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intracavitary electrical stimulation.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urethroplasty to analyze the patient's examination. And compare the long-term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method was used, and the diagnosis was good. After 1 year,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it has been used in clinical urodynamics,electrophysiology and other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has good diagnostic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artificial urethral sphincter implantation can be considered in the treatment, the effect is also very significant.
【Key words 】Neurogenic bladder;Diagnosis;Treatment
神经源性膀胱属于一类比较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其主要是由神经病变所引起的,会使得机体出现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并发症的疾病。
患者出现该疾病常见的病因主要为外周神经病变、老年痴呆、脑血管病变等疾病,当该疾病患者出现某种特异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时还可以考虑其是否存在某种病变[1],因此对其进行诊断十分重要,才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方法已经由保守治疗转变为微创手术治疗。
本研究特进行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及治疗分析,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6±3.2)岁;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8±3.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临床检查:对患者症状进行记录并采取影像学检查方
法;尿动力学检查及电生理检查:进行排尿日记、残余尿测定等无创检查项目,再实施充盈期膀胱测压、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有创项目;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进行感觉平面、神经反射、会阴部及肛诊检查,其中感觉平面包括运动平面、躯体感觉平面、上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等,神经反射检查包括肛门反射、膝腱反射、各种病理反射等,会阴部及肛诊检查:对患者双侧S2-S5节段神经支配情况进行检查。
1.2.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功能训练、膀胱腔内电刺激,药物可以选用对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多活动的药物如M 受体阻断剂、托特罗定片等,功能训练则包括行为、盆底肌功能、生物反馈等多方面的训练,膀胱腔内电刺激则是选择膀胱腔内部位进行电刺激,将参数分别设置为脉冲幅度10 mA 、周期2 ms 、频率20 Hz ,每天进行90分钟的刺激,进行一周。
人工尿道括约植入术:根据患者下腹以及会阴部位皮肤进行植入方式的选择。
1.3 观察指标[2]观察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及并发症。
项目课题:本项目为大同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17 期2019 Vol.6 No.17
4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结果
患者在就诊时痛苦病容,下腹部膨隆.可触及一巨大包块,包块上缘平脐,边缘光滑,触及囊性感.左肾区显示为丰满,较对侧略高,两肾区叩击出现疼痛感,患者有多饮,多尿症状,每次尿量约6000 mL左右,膀胱检查结果为膀胱腔显着扩大,形成较多小囊,膀胱颈环形肥厚,后尿道无瓣膜,膀胱测压显示膀胱内抽出残余尿量为450 mL,存在温热的感觉,进行液体注射时压力会上升,缓慢进行1000 mL液体注射后还有没有尿意感。
2.2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复发率及并发症
一年后进行随访调查,对照组复发率为35%,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并发症发生率为40%;研究组复发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为10%。
进行比较,研究组复发率及并发症要比对照组的少,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组别n复发率并发症
对照组研究组x2 P 40
40
-
-
14(35.0)
3(7.5)
12.547
0.001
16(40.0)
4(10.0)
13.884
0.001
3 讨 论
神经性膀胱源的患者,其患病原因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例如发生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脑积水、脑瘫等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紊乱,例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同时由于感染性疾病也会引发神经性膀胱源,例如患有带状疱疹、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等,最后患有神经性膀胱源的病因主要还包括医源性因素,例如患者在进行脊柱手术、直肠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子宫切除术等过程中,也会诱发神经性膀胱源[3-4]。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目的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对上尿路进行保护,确保处于尿动力学安全的状态,其中包括膀胱容量、低压储尿等;二是恢复患者控尿情况、处理患者尿失禁状况。
以往大都采用保守治疗[5],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电刺激治疗等,其中的行为训练可以对患者的排尿情况起到改善作用,提高盆底肌肉觉醒性还可以有助于肌肉被动收缩,药物治疗主要是用于对尿肌收缩力进行降低,患者残余尿量会增加需要进行间歇导尿,但在神经源性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电刺激治疗则是对于膀胱感觉减退以及收缩力下降的患者可以起到刺激的作用,提高其膀胱功能。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提升,对神经源性患者进行治疗已经逐渐采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该手术方法价格比较贵,但是相比于保守治疗,该手术方法控尿效果比较好,并且不会引起梗阻,长期效果良好,手术后再复发的数量比较少,且该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少,值得进行推荐应用。
本研究进行实际研究,进行人工尿道括约植入术的患者出现再复发的情况比较少,因此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尽可能选择对上尿路起到保护作用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下尿路残存功能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念.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失禁
的疗效观察[D].青岛大学,2017.
[2] 唐镜全.刘志顺主任医师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诊疗经验总
结[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3] 刘小荣,付倩.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
杂志,2015,30(04):253-257.
[4] 文建国.神经性膀胱和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16(06):557-559.
[5] 廖利民.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国康复理
论与实践,2007,38(07):604-606.
本文编辑:刘欣悦
医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医院领导应对医生进行大力的岗前培训,在运用讲座等方式的基础上,对医护人员的病案书写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
并且对住院医生进行全面培训,将病案书写作为医生工作优秀与否的评判指标,并将其作为职称评定的参照标准[3]。
其四,调整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医生的工作量较大,并且病案书写需要较多的时间,医护人员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应具有疲倦的精神状态,如果医生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状况,便会使病例书写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纰漏。
因此,医院领导应对人力资源进行全面分配,使每名医生都具有合理的工作强度,进而医护人员在轻松的环境下便能完成病例的书写。
同时,医生应对病案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手术室的工作节奏较快,容易出现医患矛盾,医院应加强临床科室的主动性,使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在精简服务流程的基础上,便能使医护人员的服务观念逐步增强。
综上所述,病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质量控制,便能使医院中的病例纰漏事件较少发生,临床失误率逐步下降,医院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
并且在精简病案书写流程的基础上,便能使医院的管理质量水平获得显著上升,促进医院的飞速发展。
同时,医生会不断提高病案书写的规范性,当医院服务质量获得升级的基础上,便能使医院的运作模式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 唐丽华,沈玉梅,朱崇光.质量控制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3(12):57-59.
[2] 李桂嵚.质量控制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
理,2015,12(16):109-110.
[3] 郭红娥.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探究[J].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6,12(14):284-285.
本文编辑:刘欣悦
(上接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