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
一、教学目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
3.
1.
2.
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
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
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无独有偶,据说我国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也曾在室内置一器,养虾其中,时时观其姿,体其态,以致齐老先生笔下之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两则故事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必须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最终才能创作出完整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
苏轼自己不擅作画,但文章却从“胸有成竹”中精辟的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从学习到实践,再到表达这一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
其实,文章并非仅仅在告诉人们该如何去作画,“予
正月改知湖州(
三.
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1层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2层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第3层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
第二段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
第1件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第2件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
第3件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
第三段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
五.知识积累
1.
3.
5.
7.
9.
1.
1.
3.
5.
7.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与可厌之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5.初不自贵重
(四)虚词
为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余为徐州
4.而予以为有道者
5.吾将以为袜
乃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2.乃见其所欲画者其1.乃见其所欲画者2.岂独得其意
3.而予亦悔其随之
4.以追其所见
5.
然
3.
以
3.
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