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为啥管不住一张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头文件”为啥管不住一张嘴?
近日,有网友贴出一张写有“宁陵县禁止午间饮酒办公室”牌子的照片,一时间,支持和反对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各种观点云集。
为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通过他的实名微博,投票支持“禁酒办”。
柳斌杰在微博上指出,“几百个文件管不住大吃大喝,真是治国之败笔。
我主张除外事招待审批费用外,其他吃喝一分钱也不许报销,正好解决了假发票。
岗位公务费给补贴,招待自己花钱。
这样,廉政建设会大进一步,满意度大提高”。
特别是柳斌杰的“几百个文件管不住大吃大喝,真是治国之败笔。
”一出,再次将宁陵县的“禁酒办”推上风口浪尖。
说白了,“禁酒办”引发公众焦虑和担忧,倒不如说“百十号‘红头文件’ 为何管不住一张‘馋嘴’?”,更令公众焦虑和担忧。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知下发了多少道“红头文件”,定了多少条举措、出台多少个办法,从“不予核销”到“限额开支”,从“定点招待”到开设小食堂,从制度规范到监督检查,但效果不但不理想,也不明显,甚至给人一种死灰复燃的感觉。
其实,公款吃喝是在所有腐败现象中,最易发现,也最易取证的一种腐败案例。
首先是“目标”过于明显。
大凡公款吃喝者,无非是出入在本地几个够档次的宾馆、酒店,而且离不开成群公车接接送送。
有几个公款吃喝者怀揣公款而肯委屈自己到乡村野店甚或街边地摊上用餐呢?因而要想逮住公款饕餮,只需在这些豪华的宾馆、酒店守株而待即可,保证不会无功而返。
其次是“食风”过于豪爽。
大凡公款吃喝者,在酒席上绝少有扣扣摸摸的吝啬鬼。
他们点起菜来,向来是出手阔绰不小气,一个是档次高,一个是数量足,而烟酒也绝对是非高档名牌不点,论酒风更是豪爽得惊人。
另外“罪证”过于暴露。
只要是公款吃喝者,没有几个不向宾馆、酒店索要发票的,而这些发票又最终要在他们自家戓下属单位帐上报销。
当然,为掩饰嘴馋,饕餮完全可以开成“会议费”或其它更多名堂,可一个单位一年究竟开几
次会,总共买过哪些物品,只要稍作深究就不至于搞不明白。
易发现且易取证的公款吃喝,为何非要有人举报才去追究?公款吃喝为何屡禁不止?为何用公款大吃大喝,败坏党群干群关系,而不能定为“贪污罪”?其实答案非常简单:“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不吃是白痴。
”“装了兜里犯法,装了肚里无法。
”对“公款吃喝族”下不了重手,可以说是公款吃喝的主要原因。
去年4月份,笔者应邀参加了“和谐浙江”专家博客主题笔会,10余天来,所到之处,就关于中国的“酒文化”在浙江感触颇多。
专家博主们无论是在省会的杭州,还是国际强港的舟山;无论是在星级酒店,还是在海边的大排挡;无论是省委宣传部长坐陪,还是县级外宣办职员接待;酒桌上,除了当地的特产黄、红酒,没有茅台、五粮液;除了个人的适可而止,没有“感情深、一口闷”…… 但席间仍然是谈笑风生,兴致高雅。
用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的话说:“浙江人做生意最讲究时间+速度,和对方约谈或签合同,找个茶楼,三几十分就ok了!”
在不少地方特别是中国的中、北部地区,不少地方干部中午喝了、晚上喝,有客人喝、没客人想着法子还是喝。
整天浑浑噩噩,晕头转向,既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又败坏了党风政风,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地位、关系和形象。
笔者一直在想,经济发达的浙江难道就不讲究一点酒文化吗?他们又是如何坦诚面对吃喝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倒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素质。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到底是把精力放在酒桌上,还是工作上,这就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了。
愚以为,浙江人在“生意场”上的“感情深”,比酒桌上“英雄”、“好汉”的“一口闷”要强得多!因为工作有效率,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休息有效率,可以心灵满足、精力充沛,渴望工作。
这也许就是浙江经济发展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
对治理公款吃喝真的就没招术了吗?并非尽然。
笔者认为,不妨让公款贪吃者“三丢”。
首先是名誉上丢面子。
“不怕受处分,就怕上镜头”。
让那些饕餮者在电视上、报纸上露露脸,“风光风光”,
让群众看一看他们“光辉形象”,使他们真正品尝一下丢面子的滋味,来一个刻骨铭心。
其次是经济上丢票子。
对公款吃喝者,要让他们“吃瓦片,屙金砖”、“好吃难消化”,不仅要让他们吃多少,吐多少,而且还要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三是政治上丢位子。
党员干部贪污受贿几千元,就要给予纪律处分,可公款吃喝几千元,却不损毫发。
因公款吃喝一年就是个“万元肚”、“十万元肚”而受到纪律处分的有几人?要想真正把公款吃喝风刹住,必须出重拳,下猛药,要让那些公款吃喝的关公们“摘帽子”、“ 砸饭碗”、“进大狱”。
公款吃喝屡禁不止,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落实政策和法律的体制。
如果对那些打着公家的旗号,个人却能得到各种各样好处的“馋嘴”干部,都像浙江省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那样,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该摘乌纱摘乌纱,该处罚的当处罚,该进监狱进监狱。
我想,再也不会出现“不吃就不吃,吃了不白吃,白吃谁敢吃,白吃是白痴”的“百十道‘红头文件’却奈何不住一张嘴”的现象发生!
正因为有了一跤栽在“公家”身上的“公家人”,又因为有了“因公报销”这块“唐僧肉”,再因为有了“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的“馋嘴”干部,所以就油然而生个“禁酒办”,假如“禁酒办”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能替代“百十号”红头文件也管不住“嘴上腐败”的“红脸关公”们,每个县设一二个“禁酒办”、多两个编制、花两个“碎银子”又何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