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B卷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
B卷
【测试范围: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1-3单元】
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小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

春天里花团锦cù,美不胜收。

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生长。

秋天各种色彩都极富韵味,山上一片片的飞红,宛如落日余晖;______,______。

冬天则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部奉献给可爱的水藻。

我们在自然中感悟着世间的真情:史铁生在秋风落叶中与母亲诀别,感kǎi一生要好好儿活;莫怀戚在春日田野的散步中用爱与责任化解分歧,背负起继往开来的希望。

阅读,既让我们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又增长了学问,更让我们心怀美好与高贵,不断奋力前行!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花团锦cù (2)粗犷
(3)贮蓄(4)感kǎi
2.下列词语中的“胜”与“美不胜收”中的“胜”,同义的是()
A.数不胜数B.战无不胜
C.名胜古迹D.不胜其烦
3.仿照文段中的画线句,在其后面横线上再补写一句。

远在老家的小刚给小明来了一封信,小明很高兴,也立马给小刚写了回信,阅读下面回信中的一段话,完成4-5小题。

今天,收到你的来信,我喜出望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A】我们学校的秋天是最美丽的季节。

【B】早上经过学校门口时,闻到了阵阵的花香,原来是校园里的桂花开了,现在,我逐渐恍然大悟,【C】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D】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更当奋发有为。

我也将抖擞精神,认真过好每一天。

4.文段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喜出望外B.着落C.恍然大悟D.抖擞
5.上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6.四季风景皆可入诗文,请完成诗文名句的填写。

祖国山川壮美,四季风景如画,最能引人遐思。

(1)朱自清为春天高唱赞歌:“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初春的和风顺江而来,令王湾心胸开阔:“,。


(3)暮春的杨花、鸟鸣牵引李白的思念直到远方:“,。


(4)曹操听秋风萧萧,看海浪澎湃,不禁咏叹:“,。


(5)马致远看到枯藤、老树和昏鸦,小桥、流水与人家,古道西风还有瘦马,不由发出:“,。


(6)冬夜,李益登城远望,夜风里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一夜征人尽望乡。

”陡然唤醒了戍边军人的思乡情绪。

7.新学校,新同学,为增进友谊,让同学们尽快找到知心朋友,班委会决定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你为本次班会拟定一个言简意赅的主题词。

(2)任务二:我们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这份美好的友情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8.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

她就从旁记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

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这段中的她是谁?从选段中的这件事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试再列举一个事
例说明她这一特点。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小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形式上合辙押韵,声律和谐。

B.首句的“地白”描写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面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给人澄静清冷之感。

C.次句的“桂花”,既是写庭院中的桂花,又可联想到神话里月中的桂树、吴刚、嫦娥等,意境悠远。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营造优美的意境,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

10.古人写诗讲究炼字。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请品味“落”字的妙处。

(二)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完成11-14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乙】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旨。

自是
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暑寒。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
破之。

水迸,儿得活。

——元末阿鲁图《宋史》1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各限标一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至不知饥渴暑寒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去后乃至(2)元方入门不顾
(3)自是手不释卷(4)众皆弃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2)光持石击瓮,破之。

译文:
1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5-20小题。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

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

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

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③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④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
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
春都给吹毁了。

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
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
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⑤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

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

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

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

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

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
受劲儿。

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

它常常打断
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

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

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

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
对风是干没办法。

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

它使我说不
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

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

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


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
⑥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

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5.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不同点相同点
夏天冬天
济南很热①
青岛②较温暖春天多风秋天③
16.品读美文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哪个词应该重读,理由是什么?
17.文章的标题是“春风”,为什么要从两地的秋天写起?
18.“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句中的“狡猾”一词该如何理解?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20.文章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你觉得作者是真的想要到苏杭去“避风”
吗?请结合上下文,再联系《济南的冬天》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1-24小题。

父亲的车灯
管秋实
①凌晨,外面还一片漆黑,客厅就传出窸窸窣窣的穿衣声。

那是父亲又在套他那身“装备”,一件老式军大衣,一副承受了不知多少风雪的护膝,一只因日晒雨淋而斑驳不堪的头盔。

几分钟后,父亲会跨上那辆老旧的摩托车,打开车灯,奔赴数十里外的学校——父亲是一名
乡村教师。

②曾经,我以为父亲如那辆摩托车的车灯,两道光柱直刺暗夜,照亮前方的路,而我,只需轻轻一抬腿,就能潇洒地跨过,踏上平坦大道。

这个想法一直伴随了我好多年。

③经过父亲的悉心指导,我考入了县城最好的学校。

家离学校很远,如果住校,开销肯定不小,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窘迫的家境更不允许。

父亲四下打听,得知一位亲戚家在县郊
有一间空房,便与亲戚商定,暂时借住。

④学校与住处一南一北,仍然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怎么办?父亲略一思索,大手一挥:“这点苦算什么,我送你!”从此,每天早晨,父亲都帮我裹严实,送我上学,然后自己赶
往学校上课,风雨无阻。

⑤班级有些同学家境殷实,汽车接送都是“标配”,“四轮子”风不透雨不漏,而车灯
更为明亮。

与其相比,父亲的摩托车则灰头土脸。

渐渐地,每当跨上父亲的摩托车,我心里
就感到特别憋屈。

我开始抱怨,为何别的同学条件优越,而我找个住处都难;为何同学们穿
着一件件名牌,而我只有一身校服;为何同学家的车灯那么明亮,而父亲的车灯却如此昏暗……
⑥终于,压抑爆发了。

那天,父亲的摩托车车灯坏了,天黑路滑,一不小心,我们父子连人带车摔在路边的田野里。

我一爬起来就冲着父亲大吼,心中的那股怨气一下子喷涌而出。

父亲一声不吭,满手的泥巴,默默地抹掉粘在脸上的草叶,走上来拍去我身上的泥土。

⑦借着远处微弱的路灯光,我瞥见父亲身上穿了多年的棉袄被划出一道新口子,内囊翻了出来,一块块旧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

眼前的一幕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头,我羞愧懊悔、自责。

我凭什么与同学攀比吃穿?我有什么资格抱怨自己的家人能力有限?而我又为何不能像父亲那样去奋斗?
⑧这一摔,倒下的是躯体,站直了的却是精神。

⑨从那时起,我学习的内驱力与日俱增,那摔坏的车灯在鞭策我奋力前行。

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家长会,我作了发言:“我的父亲是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每天坚持用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接送、奔波,是他的简朴、执着、坚韧深深地影响了我,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路。

”台下,父亲摸摸鼻子,故意地咳嗽几声。

⑩会后,我前所未有地拥抱了一下父亲,并催促说:“爸,赶快把摩托车的车灯修好吧!”
⑪父亲说:“不需要修了,你已经在心里装上了一盏更亮的灯!”
21.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2.结合上下文,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眼前的一幕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头,我羞愧、懊悔、自责。

23.第⑧段单独成段,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父亲的车灯”的理解。

第三部分作文
25.写作。

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有前行,就有怀念,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地方会珍藏着我们的秘密,镌刻着我们的足迹,生长着我们的信念,承载着我们的忧伤、欢乐……
请以“怀念那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
(1)将文题空格处补充完整再写作。

(2)书写你成长过程中真实的经历,抒发真实的感情,不得套写、抄袭阅读中的文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如果需要地名、校名、人名用A、
B、C等代替。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簇guǎng zhù 慨
2.A
3.示例:果园里一盏盏橙黄,好似小巧的灯笼。

4.C 5.B
6.(1)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不知何处吹芦管
7.(1)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

(2)例:友谊是一条开满鲜花的路,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海,是一首温暖人心的歌,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等。

8.①衍太太②她是一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

③鼓励孩子吃冰;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首饰,还散布谣言。

9.D
10.“落”字新颖妥贴,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流露出诗人与家人离散的深深惆怅和思念之情。

11.君与家君/ 期日中至/不知饥渴暑寒
12.才回头看放下离开
13.(1)等你很久,你没到,已经离开了。

(2)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缸,缸破了。

14.相同点:临大事,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机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点:【甲】文中元芳:方正,能言善辩,有礼有节,刚正,勇于维护自己以及父亲的尊严。

【乙】文中司马光:少年老成,爱读书,孜孜不倦,学习能力强,聪慧,善于分享。

15.长而晴美冷避暑胜地(凉爽)
16.例一:“毁”字应该重读,“毁”是毁坏的意思,因为它突出了两地的春风粗猛、破坏
力之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春风的厌恶之情或对春被风吹毁的惋惜之情。

例二:“都”或者“两地”应该重读,因它写出济南和青岛两地春风的共同特点,总领或引出下文对两地春风的具体描写。

17.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18.①狡猾,是狡诈,诡计多端的意思。

②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岛的春风变化多端,在很暖的时节送来寒冷,让人捉摸不透。

③表达作者对它的厌恶之情。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晃动的脑袋比作怒海上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在春风中的不适感,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和无法避免(无法躲避)。

20.①作者不是真的想去避风。

②因为尽管两地的春风让老舍痛苦与无奈,但两地秋天是美丽的,他依然没有逃避,而是“死受着苦”,③并且从《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无比热爱。

21.①勤劳俭朴:每天凌晨,他套上“装备”,骑着老旧的摩托车,奔赴学校;棉袄穿了多年,里面的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

②疼爱子女:悉心指导“我”学习;每天早晨,帮“我”
裹严实,送“我”上学;“我”冲他发火,仍为“我”拍去身上的泥土。

③执着坚韧:每天早晨,风雨无阻送“我”上学,从不间断。

他发火,仍为“我”拍去身上的泥土。

2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眼前的一幕”比作“一根针”,形象地写出了“我”在瞥见父亲破旧棉袄内的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时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反省自己行为后内心羞愧、懊恼、自责之情,对父亲充满了心疼。

23.承上启下,含蓄地写出父亲的摔倒对“我”的影响之大,让“我”反省,激发“我”奋进。

24.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交代文章主要内容:父子间围绕“车灯”发生的一系列事情;④“车灯”象征了父亲的品格,父亲的品格如车灯般明亮,指引着“我”前行。

25.例文:
怀念那温暖的日子
“哗哗哗”,风吹过,一片菖蒲欢舞,骨韧而身柔,风伴着香气,吹开一片水雾迷蒙的记
忆。

“那不是芦苇,是菖蒲。

”你笑着看我,慈爱温和。

儿时因为母亲忙于工作,我长期与外婆您生活在乡村里。

在你温暖的臂弯里,在轻声的呢喃中,我体会到了爱。

那些日子正因外婆的陪伴而温暖。

在初见暑气的夏夜,临水的院子里,人声、虫鸣混合着菖蒲的香气,在你的蒲扇下悠悠拂来,煞是清新。

夏日晚上蚊虫多,你总是麻利地从抽屉里拿出枯黄的菖蒲,划一根火柴,点燃驱蚊。

你总是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夏夜的晚上,伴着氤氲在空气中菖蒲的气息,安然入梦。

梦中总是会出现那个熟悉的场景,端午的日子,你抱着我与我一同将菖蒲插在门上。

我握一端,你握一端,每插进一根,你就开心地笑。

一次,梦中的我一直沐浴在蒲扇的清风下,在无数个儿时的夏夜,清凉着我的梦境。

迷蒙里,隐隐约约中,你的一颦一笑,句句叮咛,都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怀念着那些温暖的日子。

年复一年,风吹菖蒲,可临水的院子里少了一个我。

每每在诗词里读到水、田园、每每笔尖流出夏夜,那一滴滴文字滴进血脉,都会带我重新回到那溢满菖蒲香气的家乡。

月光灿灿,星光淡淡,还是一个夏夜,我回家探望你,仍在那个临水的小院中,我们躺在院中的竹席上,仰望着满天的繁星。

你还是像以前一样,摇着蒲葵扇,听我说着学校里的趣事。

几只调皮的蚊子嗡嗡地飞过,你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起身,然后吃力地一手按着膝盖,一手扶着竹席边的椅子,颤颤巍巍地走向那个熟悉的抽屉,然后眯缝着眼睛,在抽屉中摸索着,几片枯黄的菖蒲出现在掌中,划一根火柴,熟悉的气息就缥缈而来。

你又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一切仿佛与记忆重合,还是熟悉的气息,还是那种浓浓的爱。

汪国真曾说“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外婆您正是春天一样的存在,温暖的了我的心扉,温暖了那些日子。

外婆,我想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