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1)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具体可感性普遍概括性情感性与思想倾向性
2、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审美发现
创作构思艺术表现 4、美学的历史的 5、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二、名词解释
1、指典型人物所生活、形成其性格并环绕和促使其不得不那样行动的种种特定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是作品描绘的环境与人物生活的具
体环境的辩证统一。
2、题材指作家从他所掌握的素材中,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提炼、集中而写入作品中,构成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3、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抒情性文学中和谐广阔的自然与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思索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
界。
4、自然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后又相继在欧洲各国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主张描写琐屑、纯客观化的自然生活现象,从
生物学、病理学和遗传学的层面去描写人,其作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批判性。
三、简答题
1、科学性;倾向性;创造性。
2、说明了文学欣赏会出现差异性。
因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读者具有不同的欣赏需求和不同的欣赏水平,阅读环境因时因地有变化,
所以文学欣赏
会出现差异性。
3、在创作中既有形象思维又有抽象思维;创作中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两种思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4、文学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因而文学必须表达生活;但文学是通过作者来表现生活,作品的主体性、独创性会在创作中表现出来,并根据作者的
创作需要表现出来,所以文学能动反映生活。
四、判断说明题
1、正确。
风格是作家创作成熟的表现,也是作家创作走向高潮的表现,体现出作家创作的一贯的、连续的特点。
2、错误。
文学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有紧密联系,但并非直接联系,因此就有可能出现文学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出现文学超越或落后物质生产发展的情况。
3、正确。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的对象、材料都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文学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五、分析题
答题要点:(1)李白被称为“诗仙”,其诗风格飘逸、豪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杜甫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厚重,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3)两者诗风的比较说明风格是因人而定,也说明风格的多样性。
(3)以李、杜的诗为例,以说明其诗风。
《文学概论》试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认识价值思想教育作用美育意义与娱乐意义
2、题材主题情节
3、共鸣净化领悟延留
4、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5、偶然性瞬
间性专注性。
二、名词解释
1、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抒情性文学中和谐广阔的自然与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思索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
界。
2、灵感指的是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疑窦顿开、思路贯通、创作获得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创作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和必要
的构成部分。
3、文学流派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作家由于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聚合体。
4、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较为一贯的和稳定的体现。
三、简答题
1、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典型环境决定、制约着典型人物的性格,即影响典型人物行动、促使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典型人物
的性格又对典型环境具有反作用,影响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2、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多样化的;读者的审美需求是多样化的。
文学只有百花齐放才能发展创新。
3、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生动而较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具体形象地描绘自然和社会环境。
4、文学批评原则:审美把握;整体把握;实事求是。
四、判断说明题
1、错误。
因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作家作为个体制作和自我表现的形式,本质上表达的应是社会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想,以小我之情表达大
我之情。
2、错误。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既有统一的作品,又有矛盾的作品。
3、错误。
能引起轰动和共鸣的作品既有优秀作品,也有非优秀作品,因为读者是有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一些文雅作品有可能未能引起轰动效应。
五、分析题
答题要点:(1)该诗抒发了作者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出对战争、对统治者的批判和愤慨之情,表达出对人民痛苦与个人的伤痛结合起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从而扩大了诗歌的意义,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性。
(2)作品用了比喻、象征、拟人化等手法去表现思想内容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文学概论》试题(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审美
2、形象性情感性真实性
3、模仿说
4、题材主题情节
5、抒情类作品叙事类作品戏剧类作品
6、审美发现创作构思
艺术表现7、柏拉图。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将一定的社会生活变形、加工、改造和升华创造成为某种艺术形象或情境,表达主体思想情感的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2、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作家由于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和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而自觉地形成的聚合体。
3、艺术构思指作家在创作活动中,将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及发现的材料经过思考和联想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构思意象的活动。
构思活动往往表现为作家
创作心理的活动。
4、典型性是指文学形象既有鲜明独特的个别性,又能概括出社会生活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所达到的程度,即文学形象典型化的程度,
典型性要高于形象
性,它的强弱是衡量作品艺术成就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
三、简答题
1、(1)科学性:文学批评本质上是一种理性活动,是在审美鉴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论把握做出科学的评价。
(2)倾向性:在阶级社会里,文
学批评的对象、文学批评的主体都具有阶级性。
(3)创造性:创造性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品格。
真正的文学批评要能够洞察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善于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
2、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一,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
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其二,内容影响和
制约形式。
作品的内容必须借助形式而存在,没有形式,内容就无从表现;作品的形式也必须表达内容才有实际意义,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
其三,形式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形式直接影响内容表达,形式具有自身继承性和独立性。
其四,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
在优秀作品中,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尽善”与“尽美”统一,文质统一。
3、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经济原因(这是文学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而且还有政治、文化、历史、宗教、审美习惯
等原因,这些原因往往与文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作为文学与经济之间的中介而影响文学发展。
因此,文学与经济的发展会出现不平衡现象,文学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群类中会出现不平衡现象。
4、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
思维始终都围绕形象,都在思维过程的诸环节中体现出形象性。
情感性。
思维带有情感倾向性,情感成为思维的
动力和源泉。
想象性。
形象思维的方式给人运用想象、联想,使
思维活跃,开拓和创新。
独创性。
形象思维带有个性、个别性、独特性,在艺术创造中更能体现出创造性。
四、判断说明题
1、错。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动力,对创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学批评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其思想和艺术方面的
成败得失,有时还提出修改意见,这能够帮助作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明确创作思想,弥补艺术欠缺,提高创作质量。
文学批评有时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还涉及广泛的文学现象,以致影响一个时期、一代文学的发展动向,促成文学的繁荣兴旺。
而且,文学批评不仅有批评缺点一面,还包含着肯定成绩一面,这对作家创作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和鞭策,所以那种认为文学批评客观上对文学创作是一种压力的看法是错误的。
2、错误。
创作是作家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带有浓厚的主观性,但并非绝对的主观性,也并非排斥一切客观因素的主观性。
创作是心感于物的结果,也就
是说创作不仅要表现自我,而且应通过自我表现社会,通过心表现物,因此创作具有主客观、主客体统一的特征。
3、错误。
现实主义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但并不排斥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理想。
现实主义要求的是主观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真实描写的生活形
象本身来体现作家的立场、倾向态度和理想愿望。
五、分析题: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高度的真实性和具体性。
现实主义的创作致力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验,偏重于描绘现实生活(人物形象和场面景物)的具体状貌及其发展过程。
(可举《祝福》等作品来加以分析)(2)“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现实主义对小说、戏剧等叙事作品要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
现实主义并不意味着对现实生活进行单纯的复写和机械地模仿,
而是要求作家必须对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和环境按照生活本身的内在逻辑进行概括和集中、提炼和加工,选择那些最能揭示生活本质的人和事来创造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生活。
(可举《红楼梦》加以分析)
(3)作家的思想感情寓于真实的描写之中。
现实主义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但并不排斥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理想。
现实主义要求的是主观情
感的自然流露,即把创作主体的立场观点、倾向态度和理想愿望,通过真实描写的生活形象(人物形象和场面景物)本身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也不应该特别地由作者来加以指出。
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等
《文学概论》试题(4)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文学欣赏文学批评2、具体可感性情感性思想倾向性3、生产劳动社会交往4、语言结构表现方法体裁5、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二、名词解释
1、审美活动:是指人所进行的一切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实践活动。
审美活动表现在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中。
审美活动的内容、倾向性和形式决定于人
们的社会生活条件。
2、情节:指叙事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矛盾冲突的一系列事件,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3、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在创作中要努力寻找“这个”人物在外貌、气质、语言、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上区别于他人独特的个性表现的过程与方法。
4、现实主义:指强调客观再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并把生活现象的真实与历史本质的真实结合起来,力求真实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
审美原则与创作方法。
三、简答题
1、创造典型环境是塑造典型人物的必要条件。
这是因为:首先,每个人都必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际关系中才能生活和活动,任何一个典型性格都是
在人与环境之间主动与受动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脱离了一定的环境,典型性格将成为无本之木。
其次,典型性格的丰富意义、鲜明特征、独特审美价值,也只能通过人物性格与环境的特定关系才会显示出来。
相对孤立的一个人或一个动作,难以准确判断他的价值。
当特殊、个别的性格,一旦同社会矛盾挂起钩来,就显出了内在的普遍性。
2、由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执著于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并能以批判的态度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黑暗现象赤裸裸地暴露出
来,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斗争,因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和历史进步作用。
3、情感在文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1)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之一。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而情感的宣泄和表达往往
成为文学创作的动力,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是在作者强烈的感情驱动下产生的。
(2)情感是文学作品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情感,因而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如果文学作品中没有情感的因素,读者读来就会味同嚼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使得创作与欣赏成为一种情感交流。
4、由接受大众说了算。
一方面是由文学欣赏的客观性所决定。
因为任何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甚至不以创
作者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是由欣赏者的欣赏活动对作家的创作活动的反作用所决定。
不论多么伟大的作家,都不可能不通过欣赏过程、不顾接受者的接受反映和接受效果而给自己的作品定性和定位。
欣赏大众从来都是创作者“够资格”或“不够
资格”的唯一裁判者。
欣赏者的欣赏反映越强烈,欣赏效果越好,往往说明作品越成功,越有价值。
欣赏者的欣赏“延留”持续越长久,说明作品越有艺术生命力。
反之,欣赏者不愿欣赏,不管创作者或媒体怎么吹嘘,或者怎么强迫,都无济于事,迟早都会被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淘汰。
四、判断分析题:
1、错误。
进步的世界观只是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作家的生活积累、艺术表现技巧、审美发现等多方面因素都对
其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2、错误。
文学批评的含义并不仅仅是“批评”其实是“评论”的意思,它既可批评错误,也可肯定成绩,发扬并总结文学创作以及有关的实践活
动的长处和经验。
所以文学批评的内容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评价作家作品的得失,指导、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还能帮助广大读者欣赏文学
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既可侧重于思想内容方面,也可着力于艺术成就方面。
至于把文学批评仅仅看成是阶级斗争的武器的看法更是片面的,
文学批评在涉及政治领域、阶级斗争时,固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批判的武器作用,但这只是文学批评的功能之一,绝非全部。
3、错误。
作家的风格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
稳定之中有变化,变化过程中又包含着稳定的因素。
如果作家的生活、世界观、审美
追求等因素发生变化,其文学风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五、分析:
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反馈作用,也就是它的社会功能。
文学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认识价值、思想教育作用,美育与娱乐意义。
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具有认识价值,能够帮助读者认识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提高人们认识生活的能力。
例如从杜甫的
《石壕吏》中,我们能够看到唐天宝年间人民遭受的战乱之苦,形象地认识到封建官吏的残暴和劳动人民的苦难,认识到那个时代尖锐的阶级矛
盾与民族矛盾。
文学的认识价值具有任何社会科学都不能及的全面性与丰富性。
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指文学作品对读者的思想、行为产生
的影响效力。
文学的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社会思想、政治立场、道德理想、宗教意识以及其他思想观念,有些
杰出的作品甚至能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文学的美育意义和娱乐意义主要通过文学的审美功能来体现。
文学具有审美性,它按照一定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反映生活和创造形象,能使读者获得美感。
美育意义更注重在精神领域里增进人们对美的事物与美的情趣的追求,提高人们对美的感染力。
文学的娱乐意义是它的美育意义的伴随物。
一部作品能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同时也能使读者得到娱乐和休息。
文学作品愈是能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生活,人们就愈是乐于接受其思想观点。
文学的思想教育意义对它的认识价值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同时,文学的美育作用与娱乐作用也受其思想倾向的深刻影响。
文学的美感和娱乐性质又是实现其认识和思想教育作用的独特的重要途径。
这种途径叫“寓教于乐”。
文学的几种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和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
《文学概论》试题(5)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物化
2、叙事型文学形象抒情型文学形象象征型文学形象
3、歌谣、音乐和舞蹈
4、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5、悲剧喜剧正
剧话剧歌剧舞剧
二、名词解释
1、表演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塑造出可以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听觉和视觉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等。
2、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指语言所具有的能够把事物的特性、人物性格、生活场景或是抒情主体的心境等,具体地生动地浮雕般地描摹出来的特殊性能。
3、概括化:所谓概括化,就是从个别的具有特征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艺术的改造,把生活中的个别现象进行提炼、加工,使能充分地、深刻地表现某
种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4、文学欣赏: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为依据的富于感情、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思维活动。
是作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在读者方面的继
续和伸延,是文学实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三、简答题:
1、(1)结构要服从主题思想的表现;(2)结构要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3)结构要切合不同的文学体裁的特点;(4)结构要完整、和谐、同统一;
(5)结构要照顾到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
2、典型与类型的区别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塑造人物的方法看,典型人物是从实际生活出发的,人物性格丰富复杂又富于变化,而类型人物一般
是从抽象的观念出发的,用某种观念赋予人物以整个性格。
第二,从人物同环境的关系看,典型人物的性格同环境关系密切,而类型人物因为是从抽象的观念出发,人物的性格同环境关系不大,并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第三,从人物性格的层次感看,典型人物的性格层次丰富复杂但又是一个整体;而类型人物的性格单一平板,常可用某一个观念来概括。
3、欣赏中出现“见仁见智”的较大差异性现象,一是由于欣赏者的主体心理结构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兴趣、才华、水平、素养、学养,因此就会有不同
的欣赏结果。
二是由于作品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作品的含蓄、朦胧、隽永、模糊为读者提供了想象余地和发挥余地。
三是由于读者在接受时的环境和条件不同所致,因此,欣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4、(1)社会生活的变迁对文学内容的影响。
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生活内容,使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性质内容
的文学作品。
(2)社会生活的变迁对文学形式发展的促进。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形式适应这内容表现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
文学形式使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少样到多样、从萌芽到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
(3)社会生活的变迁导致文学观念的更新。
在文学的本质认识上,最初的文学作品主要不是作为审美的对象而存在的,包含更多的是人类早期的宗教观、历史观、自然观、哲学观;它承载的主要是道德思想而不是审美意识。
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审美意识的觉醒。
四、判断说明题:
1、错误。
叙事诗也有情节,只是不像小说戏剧的故事情节那样复杂。
2、正确。
抒情不是先脱离媒介,想清楚所要表现的东西,然后借助媒介将其表现出来。
与此相反,有了媒介所要表现的东西,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对于艺术家而言,只有借助媒介,他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知道自己要表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所以,情感总是媒介化的情感。
3、正确。
典型化是个性化和概括化的同一过程。
这一过程,从作家创作思维方式来看,是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形象寓含着思想,通过思想活动,创造出典型性的文学形象,表现作家对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感受和认识。
因此上述提法是正确的。
五、分析题:
答题要点:意境的几个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韵味无穷。
《文学概论》试题(6)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物语言叙述人语言
2、刘勰《文心雕龙》
3、王国维《人间词话》
4、孟子鲁迅
5、个性化概括化杂取合成法原型
烘托法想象变形法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二、名词解释
1、文学形象:“形象”一词本来是指人或物的形体和外貌。
在文学中,文学形象是指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经验,经过提炼、加工而创造出来的、渗透着作者
的思想感情的、具体而生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图画。
2、结构:指作品中内在的组织和构造。
3、戏剧冲突:所谓戏剧冲突就是生活矛盾的集中反映,从实质上,戏剧冲突是剧中人物之间的意志冲突。
意志冲突在戏剧中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关系,
即性格与性格的冲突、人物心灵的冲突和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冲突,是写好意志冲突的关键。
4、“三分法”指指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运用的一种文学分类分法,将文学按性质、内容的不同而划分为抒情型、叙事型和戏剧型三大类。
三、简答题
1、(1)作家的情感和思想倾向往往不是直接明显的流露,而是隐含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现实场景的描绘中。
(2)具体而细致地刻画人物和客观景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