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轮 重点知识突破 重点三 坐标图表 鲁教版1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1、点燃镁条(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
3、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CuSO4 NaOH Cu(OH)2↓ Na2SO4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
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描述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而不能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原子构成的物质: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H23、;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鲁教版)---副本.docx
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占燃(2)结论:镁+氧气’尸氧化镁Mg O2 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一氯化锌+氢气Zn HC1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NaOH CuS04 Cu (OH)2 I Na2S0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原子构成的物质: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石字旁元素。
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各种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注意:元素只分种类不分个数。
只能用于对宏观物质的描述不能用于微观对分子的描述。
如水分子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错);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错)。
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银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试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污染胶头)(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移液作用)6、物质的加热A、酒精灯(2)火焰: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3)二查:①检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或烧焦②检査灯座内酒精量不超过灯座容积的2/3(4)二禁:①禁止酒精灯对点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5)二要用:①点燃时,要用火柴②熄灭时,不可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B、仪器(1)固体: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2)液体: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C、注意事项(1)用外焰加热,不要与灯芯接触(2)均匀受热(可移动试管或酒精灯进行预热)(3)加热盛药品部位,液体加热试管的中下部(4)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
山东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2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精讲练习
专题二 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从图表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
河北化学试题从不同层面设置了图形和图表来提供信息,体现了学科特点。
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对大家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中考专题精讲) 坐标图像类一、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图像: 图1 图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图像: 图3 图4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 图1 图2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的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三、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像: 图1 图2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图像: 图3 图4分析: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的质量将不再随加入物质的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备战策略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强化训练 专题二 化学用语课件 鲁教版共69页PPT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02视图、表格、曲线类题目专题复习 PPT课件
专题整合---分类梳理讲重难
例题精讲 例2. 一直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取三分等量的该溶液,
分的现别象向如其下中表滴所加述Na。O则H溶该液溶、液稀X是盐下酸列、各Ag项N中O3的溶(液D中)的各一种, 产生
加入的物质 实验现象
NaOH 溶液 蓝色沉淀
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AgNO3 溶液 白色沉淀
3. 结晶方法的选择: ①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②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
读题关键词: 温度、饱和、等质量
例题精讲
专题整合---分类梳理讲重难
例3.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 使原料NaCl的
1.t1℃时, Na2CO3的溶解度是
g.
2.将t2 ℃ , Na2CO3的饱和溶液及NaCl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t1 ℃ , 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
“小于”“等于”“无法确定”之一)
命题目标及能力培养:
本题以我国侯氏制碱法等信息为载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相关 知识, 考察接受新知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知识储备:
专题整合---分类梳理讲重难
1.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四要素
①“在一定温度下” ②“在100g溶剂”
③“饱和状态”
④“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 (横坐标、纵坐标) 线 (溶解度的变化趋势) 面 (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分)
核心步骤: 1.相对质量之比=实际质量之比 2.需将纯量(纯净物的质量)代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