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家好!①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毕业生发言。
此时此刻,②我心情非常激动。
高中三年,③我们早已习惯于在学校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四季飘香的校园。
④我们将告别大家朝夕相处的同学、学识渊博的老师。
⑤在此,⑥请允许我代表高三的全体同仁,⑦向我们的恩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后,⑧我们这些高足,⑨定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校……
(1)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表达不简明,应删除个别词语。
表达不简明的句子序号分别是________。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表达不得体,应替换个别词语。
表达不得体的句子序号分别是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6高二上·琼海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中秋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
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天上的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
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
”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
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
在江苏
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
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
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
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
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
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天上的满月,喻意着人间的团圆,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
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旧时北京中秋节的主食一般为烙饼,因烙饼是圆的,形如圆月,象征团圆;菜品随时令和家境而定,富足之家尽享佳肴珍馐,贫苦之家至少也要割几斤肉,炒几个菜,买两包月饼,打两瓶酒,把这个大节过得像个样子。
在山东微山湖地区,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餐桌上也要给他摆置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
中秋节这天,早餐和午餐一般也要加以改善。
在山东济南,早餐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地区中午蒸饽饽、包子。
江苏地区的人要自做糖饼或烂面烧饼,当作早晚充饥的食物;广西地区则多吃米粉。
“八月十五桂花香”,桂花正当开放,中秋佳节也便有喝桂花酒的习俗。
节日这天,卖桂花酒的店铺生意特别好。
太湖之滨的苏州光福镇盛产桂花,当地有一种名为“桂花聚”的小宴会,邀集亲朋欢饮,席上都是用桂花做成的各式点心,如桂花猪油年糕、桂花酒酿汤圆、桂花栗子糖藕、桂花糖芋艿等,芬芳浓郁,沁人心脾。
此外,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中秋饮食习俗。
在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掰芋、嚼螺,皆对月剖弃外皮,名为“剥疵癞”,认为可去除疥癞;在广东始兴,妇女对月剖柚,谓食之目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了纪念教人们编织草鞋的张古老,人们每年中秋节以田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据说可使眼睛更明亮。
四川合川过中秋节,各家多不茹荤,故称之“素节”。
在贵州兴仁,小儿女于月光中炊食,谓之“煮月亮饭”。
皓月当空,美食在前,举杯祝愿,幸福团圆。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秋节祭祀”内容的一项是()
A .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
民间童谣唱道:
“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
”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B . 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C . 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
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D . 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秋节时,各地根据当地特色,用当地的鲜果来祭月,是普遍现象,但用于祭月的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月饼。
B . 祭月的瓜果供品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所以在中秋节时对食物瓜果的选取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梨就不能吃。
C . 中国人崇尚佳节亲人团圆,月饼以其圆满的外形契合了人们对“团圆”的追求,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D . 中秋节也有一些特殊的食俗,如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等,都要对月剖弃外皮,认为可去除疥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令人神往的美食,所以说,中国的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
B . 先人在选取供品的时候通常从瓜果食物的形状、名称等来考虑,最大程度的满足吉祥,以表达美好的愿望。
如圆圆的月饼、多子的石榴、与“利市”谐音的栗子柿子等。
C . 每当节日来临,不管是富足之家,还是贫苦百姓都会尽可能将食物备得更加丰盛,以示对节日的重视。
D . 中秋节各地拜月、食俗形式有同有异,但不外乎追求团圆美满,祈求平安幸福,表达美好愿望,消除疾病痛苦等。
3. (9分) (2019高一上·成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②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③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先考虑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⑤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有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
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⑥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
B .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领导者对于百姓的影响之大。
C . 《诗经》中的"风",就是指"风俗习惯",《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涉及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D . 《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B .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是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会偷偷摸摸去做。
C .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的内容与"赋""比""兴"的手法合称为"诗经六义",结构上往往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借鉴好习惯好风俗,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B .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C .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D .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4. (12分)(2019·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拔草
李娟
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
连踏板都没有。
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
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须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
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上。
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在被两条大狗狂追。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琼瑶。
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
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淋。
亏她车上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
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
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
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一群强盗似的。
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
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驴的草料。
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草料。
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
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
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走啊,前面掉,后面捡。
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
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
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地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般起伏。
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
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
这样,走过的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阳光灿烂,却下起雨来。
真奇怪,雨从哪里来的呢?摔在地上有五分钱镍币大小,砸在脸上更是梦一样的痛觉。
风呼啸着从天边奔来,苞谷地动荡不停。
雨点有一阵没一阵地洒着,后来越下越大。
天气炎热,风势不减。
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这场奇怪的雨才止住。
土路上雨的痕迹瞬间就蒸发了,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环形小坑。
密密麻麻地、寂静地排列着,如月球表面一般寂静。
自从打完草后,这条路很长时间都没人走过了。
这里的碎草更多,带刺的灌木丛中,铁丝网上,道路拐弯处,遗落得到处都是。
我们不停地左右开弓,不一会就码了齐腰高的一垛。
这么多怎么拿得回去呢?我站在旁边想了又想,对我妹说:“分成四次,我们一人抱一堆走,两个来回就拿完了……”
我妹也站在旁边想了想,一弯腰,把那堆草整个儿抱起来就走……
我就只好跟在后面,一路上捡她身后掉下来的碎草。
今天的任务还早着呢,我们还得一人拎一条编织袋,走进林荫道对面的田野里去拔新鲜草。
刚才的草料是用来储存到冬天的,而家里的鸡鸭还在等着今天的晚饭。
风依然很大。
这样的天气最好了,没有蚊虫。
在这样的大风里它们那扇小翅膀飞不起来,也就不用因为它们钻进耳朵而吓得要死,平常田野里很可怕,草丛中的蚊子跟云雾似的,一片一片地荡漾,还极均匀地发出嗡嗡不绝的重低音。
所以才说刮大风的天气是幸福的啊。
大地和天空之间被大风反复涤荡,干干净净。
我们一人扛一只袋子往回走,迎风穿过这片美丽平坦的田野,远处的林荫道像是等了一百年一样。
里面停着我们的自行车。
回到家,我妈说:“啧!今天捡了这么多!两个人一起干到底不一样啊。
”
我老老实实地承认:“哪里哪里,我是去当啦啦队的。
”
再说说鸡吃草的情景:这群死鸡跟债主似的,一个个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把五只可怜的野鸭子在脚下踩来踩去,根本靠不到食槽旁边。
有的鸭子不知怎么的居然也在糟子边挤到一个位置,还没下嘴,突然看到左右前后全是鸡,立刻大惊小怪地尖叫着跑掉,四处乱跳,寻找同伴。
不知鸭子为什么这么怕鸡,它们明明长得比鸡大。
这些鸡可狠了,从小就会啄人,疼得要死。
由于嘴尖的原因,一个个特能挑食。
鸭子就笨得不可思议了。
每次都要等鸡们吃得神清气闲了,才敢蹭到槽子边上,而且还努力地装作不经意的样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忙不迭排成一条队逃跑。
其实鸭子有时也很令人烦恼的。
我们在鸡棚里放了一只小铁盆给大家饮水。
每次注满水后,它们总要跳进这方狭小的水域游上几圈过干瘾。
游就游呗,可它们还要扎猛子。
有时候这小小一盆子水里居然能挤进去三四只鸭子,把盆子挤得满满当当。
明明一动都不能动了,却仍扭着身子假装游泳。
害得鸡们围着盆子干着急,一口水也喝不到。
鸭子最有意思了,我妈叫:“鸭!”它们就“啊!”地回答一声。
我妈要是叫:“鸭鸭!”它们就:“啊!啊!”我妈:“鸭鸭鸭!”它们:“啊!啊!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篇写到自行车,透露了家中生活的贫苦,所以我与妹妹外出拔草也就成了理应之事,妹妹那么能干好强也与此有关。
B . 文中对“风雨”的描写,既让读者感受到新疆拔草时节自然环境的特点,又直接表现出我与妹妹积极乐观的心态。
C . 文章结尾对鸡鸭的描写活灵活现,例如写鸡“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鸭子“扭着身子假装游泳”,细节中富含农村生活气息。
D . 本文笔调清新活泼,率真质朴,善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写的虽是平凡生活的点滴,但妙趣横生、生机盎然,充满着纯净与温暖。
(2)结合上下文,谈谈“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这句话的含意。
(3)作者在“拔草”时感到刮大风的天气也是幸福的,围绕“拔草”,其实还有很多幸福的体验,请从文中举出三处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一上·歙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
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阙,求分会稽为越州。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B .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C .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D .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掌人民事。
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 . 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古人“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有秦隶、汉隶等。
C .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
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可以保留官位,但必须回家为父母守丧,守丧期一般为三年。
D . 诣阙:诣是“至、前往”的意思;“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直接代指京城。
因此“诣阙”也就是奔赴朝廷、皇宫或至都城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女婿。
文中记述了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B . 王羲之曾与一群好友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即作于此时。
C .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 . 骠骑将军王述的母亲去世后,王羲之因为与之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并不在意,仍“洒扫而待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②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