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旗六中市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第2课时分布不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正确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知道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资源。

重点
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讲授新课
思路一:采取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读图讨论:我国地大物博,阅读教材第70页的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根据图中图例的颜色,联系我们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是否均匀,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如何。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最后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从图中看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的利用程度高。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学生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等山区、边远地区及东南丘陵的山区。

学生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学生4:沙漠、戈壁等分布在西北内陆。

西北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运用相关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平原和盆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东南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

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高寒的高原地区。

教师:同学们自主绘制表格,将讨论结果填入表中。

思路二:通过读图设问,创设自学氛围,学生自学,教师最后总结,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师:据“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等,设置问题情境,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学生: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及青藏高原区。

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山区、边疆地区及东南部的山地。

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茂盛。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耕地分布在东部地区,草地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耕地、林地、草地等分布不均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

《台湾省》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物产丰富,被誉为祖国“宝岛”。

下面关于台湾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部平原地区水稻种植普遍②森林面积广阔
③四季鲜果不断,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④矿产、水产等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台湾是祖国圣神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图所蕴含的台湾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B.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集中分布在东部
D.台湾海峡沟通了东海与南海,是南海一部分
3.济南的小明计划暑假期间跟爸爸去台湾旅游,他们提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风土人情资料。

你认为哪一项与实事不符合()
A.日月潭、野柳地质公园等是台湾的著名景点
B.台湾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C.台湾有世界著名良港——维多利亚港
D.岛上森林茂密,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4.读图,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4
A.高雄的年平均气温在24℃以下 B.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呈闭合状态
C.东部山区主要盛产菠萝和苹果 D.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5.某中学一地理教师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并将其所见所闻发至微博,其中与台湾相符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C.工业发达,农业比较落后 D.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6.读右图,图中沿北回归线降水最多、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A.澎湖列岛 B.西部平原 C.台湾山脉 D.太平洋沿岸
读台湾相关地图,完成下列7~8题。

7.浊水溪与大甲溪直接流入()
A.渤海 B.太平洋 C.南海 D.台湾海峡
5
8.从图可知影响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经度
9.关于台湾森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树种丰富,主要是针叶林 B.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C.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D.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山地
10.关于台湾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面积广大,山地狭小 B.台湾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
C.最高峰玉山,海拔6845米 D.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11.下列属于台湾岛美称的是()
A.东方明珠 B.聚宝盆 C.北大仓 D.水果之乡
读图,完成下列12~13题。

12.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
A.南高北低,四周高中间低 B.南高北低,中间高四周低
C.北高南低,四周高中间低 D.北高南低,中间高四周低
13.影响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和海陆 B.纬度和地势 C.海陆和河流 D.纬度和河流
14.长沙的小红一家已于今年5月赴台旅游(注:台湾已取消大陆部分居民“团游”限制,允许散客赴台旅游),从台湾旅游回来的小红向同学介绍见闻,你认为与台湾实际相符的是()
A.北临东海,地形以平原为主 B.森林资源丰富
C.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D.人口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
6
二、综合题
15.读台湾地形图和台湾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台湾岛的方向。

(2)台湾地形剖面图是沿左图中的(纬线)绘出的。

(3)由剖面图及地形图可看出,台湾岛地形以为主,地势特点是;据此推断城市多分布在台湾岛的(东部、西部)。

(4)下面的结构图反映了台湾岛自然要素间的关系,将A、B填写到相应的方框中.
A.落差大、水流急
B.降水多、流量大
16.读“台湾岛和海南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两个岛屿共同濒临________海;距离海南省最近的省份简称是______。

(2)对于图幅相同的两岛图,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是岛图。

(3)两岛中具有和襄阳相同气候类型的是岛。

(4)读图分析,台湾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7
(5)根据海南岛河流流向特点,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点。

(6)台湾的经济类型。

8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
试题分析:台湾西部是平原地区水稻种植普遍;台湾森林面积广阔,四季鲜果不断,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矿产、水产等资源丰富。

所以台湾由“祖国的宝岛“之称。

”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宝岛台湾。

2.A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台湾岛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地势东高西低,平原集中分布在西部;台湾海峡沟通了东海与南海,是东海一部分。

所以选A。

考点:该题考查台湾省。

3.C
【解析】
试题分析:台湾岛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台湾的森林覆盖率达55%,有“森林宝库”之称,其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台湾的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为名,如阿里山和日月潭是台湾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考点:台湾岛概况。

4.D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可得,高雄的年平均气温在24℃以上,故A错误;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故B错误;台湾主要的水果有柑橘、香蕉、菠萝等,苹果属于温带水果,台湾不盛产苹果,故C错误;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该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人口众多,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台湾的地理特征。

5.B
9
【解析】
试题分析: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故A错误;台湾河流虽短小,但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B正确;
台湾工业发达,从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台湾气候湿热,台湾盛产稻米、甘蔗等,农业较发达;故C错误;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台湾的地理特征。

6.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气温最低的地方是玉山,由图可知,降水最多的地方也是玉山,故降水最多,气温最低的是台湾山脉,故选C。

考点:台湾的地理特征。

7.D
8.A
9.D
10.D
11.D
【解析】
7.试题分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台湾岛上最高的山峰是玉山,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

台湾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临台湾海峡;从图中看出,浊水溪与大甲溪直接流入台湾海峡。

故选:D。

8.试题分析: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地形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玉山是台湾的最高山。

图中所示台湾岛的气温分布特点是中部气温低,四周气温高,影响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选:A.
9.试题分析:台湾岛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台湾
10
的森林覆盖率达55%,有“森林宝库”之称,其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树种丰富,主要是阔叶林,台湾的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的山地地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试题分析: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地形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玉山是台湾的最高山。

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故A错误;
台湾山脉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故B错误;
台湾最高峰是玉山,其海拔高度是3776米,故C错误;
台湾的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故D正确。

故选:D。

11.试题分析:台湾盛产甘蔗,有“东方甜岛”之称;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有“水果之乡”之称;台湾盛产稻米,有“海上米仓”之称;台湾的森林面积广阔,有“森林之海”之称;台湾的植物种类繁多,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台湾盛产海盐,有“东南盐库”之称;台湾因种植兰花,有兰花之乡之称。

东方明珠是指上海,聚宝盆是指柴达木盆地,北大仓是指三江平原,水果之乡是指台湾岛。

故选:D。

考点:中国的主要半岛、岛屿和海峡的分布.台湾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分布。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组成。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组成.台湾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分布。

12.A
13.B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12.读图可知,台湾岛的气温分布是南高北低,周围高,中间低。

所以选A。

13.由于台湾岛的纬度自南向北降低,所以气温是南高北低,由于台湾岛中部高,四周低,所以受地势影响气温周围高中间低。

所以选B。

14.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居民以汉族为主;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

所以正确的是B。

考点:该题考查台湾岛。

二、综合题
15.(1)东北;(2)北回归线;(3)山地;东高西低;西部;
(4)
【解析】
试题分析:(1)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向。

(2)台湾地形剖面图是沿北回归线绘出的,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

(3)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台湾城市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该地区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

(4)台湾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其地理位置决定台湾降水多,流量大,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所以台湾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

16.(1)南海粤(2)海南(3)台湾(4)大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5)中部高,四周低(6)外向型经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台湾省与海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台湾的城市分布及经济发展类型。

(1)据图可知,台湾岛与海南岛共同濒临南海;与海南省最近的省份是广东省,其简称为粤。

(2)据图可知,台湾岛地图上相邻纬线纬度差为 2.5°,而海南岛地图上相邻纬线纬度差为1°,即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海南岛要大于台湾岛,故其比例尺比较大。

(3)海南岛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其全部位于热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而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中南部,故其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湖北襄阳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具有与襄阳相同气候类型的是台湾岛。

(4)据图可知,台湾岛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5)海南岛的河流流向四周,故可以判断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6)台湾的自然有限、市场狭小,故其主要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即外向型经济。

考点:台湾省。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要点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重点)
1.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国冬季和夏季南北气温差异比较(如下表):
2.我国的温度带
(1)划分根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2)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它们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为此,可把≥10℃的持续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把≥10℃的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3. 学会阅读等值线图
(1)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参见教材P31中图2.13)
此图为我国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图例代表不同的温度值。

根据图例,读数值,可以了解气温的递变规律,进而概括总结出我国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一致,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

等温线的走向与等高线一致,说明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平均气温在-28℃以下,南部的海南省冬季气温在16℃以上,漠河与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近50℃。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2)我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参见教材P31中图2.14)
从图中可以看出,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异较小。

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夏季,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在16℃以下,最南端的平均气温在28℃以上,说明南北气温有差异,但与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相比,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小。

【例题1】与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 )
A.横断山脉
B.天山—阴山一线
C.巫山—雪峰山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点拨:此题是对我国1月等温线的考查,0℃等温线大致接近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弯折。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例题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县的北极村
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
点拨:本题是对我国气温状况的考查,解题时,首先要弄懂题意,即知道所问为什么,然后再看选项,逐项排除。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为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据此可排除A;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温差大,据此排除C;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据此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要点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空间分布:几条重要的年降水量线
①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多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西接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与我国1月O℃等温线大体一致。

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从大兴安岭斜向西南,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在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

2.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1)降水的空间分布
①从空间上看,我国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影响因素
a.海陆位置:距离海洋近,降水多;距离海洋远,降水少。

b.夏季风:我国在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2)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
①季节变化大,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但各地的雨季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②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夏季风活动反常引起的不利结果: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3.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
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2)四类干湿地区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我国干湿地区降水量、分布地区及天然植被如下表所示:
(3)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气候干湿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

因而湿润区林木繁茂,干旱区主要适合草本植物生长。

②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如南方湿润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旱作为主。

③气候干湿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

④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

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关节痛,因而爱吃辣椒,爱喝麻辣汤;北方降水少,气候干燥,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例题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东向西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点拨:本题是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考查,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题4】我国跨四种干湿区和四种温度带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陕西
B.甘肃
C.西藏
D.四川
点拨:甘肃省是我国唯一一个地跨四个温度带和四个干湿区的省级行政区域。

答案:B
要点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难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

此外,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3.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例题5】洞庭湖畔的贝贝家附近,有一座高大的烟囱,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

这种现象与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相关(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特征明显
C.季风气候显著
D.多特殊天气
点拨: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说明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说明冬季盛行偏北风。

风向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风叫季风。

故选C。

答案:C
要点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难点)
1.影响的因素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2.纬度位置的影响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3.海陆位置的影响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

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4.地形的影响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例题6】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原因是( )
①地域辽阔,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