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案 粤教版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案(粤教版必修4)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负疚./咎.言纲.纪/山冈.薄.弱环节/日薄.西山
B.统筹./惆.怅辟.谣/偏僻.排忧解难./难.以明了
C.谗.言/谄.媚斑斓./谰.言浴血.奋战/血.战到底
D.堙.塞/湮.没唾.弃/捶.胸扎.实推进/垂死挣扎.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jiù,gāng,bó;B项,chóu,pì,nàn/nán;C项,chán/chǎn,lán,xuè;D 项,yīn/yān,tuò/chuí,zhā/zhá。
答案:D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指出,是否能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所向
....和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这份工作规划指出,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全党必须充分认识反
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完善
....地推进反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坚定不移
腐倡廉建设。
A.人心所向
B.必须
C.完善
D.坚定不移
解析:A项,“人心所向”指人民大众所拥护的,不符合语境。
应改为“人心向背”。
答案:A
3(2011·江西高考,5)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 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 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解析:B项属不合逻辑。
“是否廉明”“能否坚持”是两面性的,而后面“推动……健康发展”是一面性的,两面对一面。
C项是成分残缺。
“处于”缺乏宾语,应在“超负荷运转”后加“状态”,或者删掉“处于”。
D项逻辑不当。
“枪支弹药”与“武器物资”存在包容关系,将“和”改为“等”。
答案:A
4下面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①积极推进各项改革,②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③全面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解析:本题是运用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语句间顺序的题目。
所谓逻辑关系,就是事物的因果关系。
被衔接句的前后两句,前者是路线,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后者是这个原因产生的必然结果。
按照上文的特点,续写的句子应先是方针,再推进改革,最后实现目标,与取得成就衔接。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论快乐
钱钟书
我们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
德语的沉闷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
《西游
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
天上比人间舒服快乐,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
从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
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
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
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
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
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他身体感觉舒服。
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
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
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
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
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这种快乐,把忍受
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
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
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是的,这有点矛盾。
矛盾是智慧的代价。
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节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删节)
5“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表述有何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形象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这样的句子就要把它阐释为一般句子来说。
参考答案:(1)说明了快乐在人生中的作用,几分钟的或者几天的快乐使我们活了一世,忍受了许多痛苦。
(2)这种表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6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作者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含蓄语句的原因的分析能力。
抓住后面的解说句来理解。
参考答案: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即使是肉体上的快活也是缘于心上没有挂碍,灵魂是轻松的。
7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2)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解析:第(1)句话是对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意思的理解,要抓住后一个分句进行理解。
第(2)句考查对含蓄语句的理解,这一句话采用了比喻手法,找出本义,换成一般说法即可。
参考答案:(1)现实生活尽管有很多不如意,甚或是痛苦,但人终究是抱着快乐的希望,故虽痛苦却不悲观。
(2)快乐由精神的修养来决定(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因而肉体的痛苦由于内在精神的作用变得并不可怕了,于是,人可以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
8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通过对快乐的阐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既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也鲜明地指出了通往快乐的途径。
B.《西游记》中一句“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与第二段中“永远快乐”“荒谬得不能成立”是从同一角度论述的同一个道理——“欢娱嫌夜短”。
C.第五段谈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
苏轼有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恰当地说明精神作用能使人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
D.文章语言活泼深刻,作品笔法自然严谨,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五段中的“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就与上文第三段中“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有一定内在联系。
E.作者对第五段结尾处“抱这种态度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人是“傻子”。
解析:A项,没有表现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没有鲜明地指出通往快乐的途径。
B项,角度不同。
E项,作者对第五段结尾处“抱这种态度的人”并不是持否定态度。
答案:CD
三、表达交流
9依据画线的句子,仿写句子,使语意连贯。
世界有爱,而融融;人间有爱,而温馨;心灵有爱,而阳光。
爱是暖暖春天的萌动,让经过沉睡的心灵焕发出激情;爱是, ;爱是, ;爱是, 。
解析:仿写前看出材料的内在关联,是答好本题的关键。
语意连贯,就是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且存在某种意义上的逻辑关系,既然首句是以“春天”为喻体,那么后面三句自然以“夏天”“秋天”“冬天”为喻体最为恰当了。
参考答案:炎炎夏天的凉风让烦躁郁闷的心灵安静丰收秋天的沉甸甸让辛勤耕耘的心灵收获累累果实萧条冬天的一线阳光让孤独绝望的心灵感受温暖明亮10据报道,从2010年起,北大自主招生将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
北大这一招生改革引起各方热议,有人认为这种改革具有很大的优点,也有人认为这种改革存在很大的隐忧。
联系现实,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解析:从校长和学生两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优点:(1)这一改革是教育诚信实践的重要一步,制度中对高校及中学的校长所作出的制约,可以考验高校和中学领导层的诚信度。
(2)这一改革让那些考试总分不高但有“奇才”“怪才”的学生不再徘徊于大学校门之外,进而弥补高考选拔人才机制的不足,有助于发现高素质人才。
隐忧:(1)这种机制会让一些成绩优秀却没有社会关系的学生因名额的减少而降低奋斗
的信心,进而失去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
(2)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可操作性不强,容易滋生腐败和权钱交易。
因为目前的校长并不能保证都能够严格自律,那些平时办事一贯依靠托关系、走后门的人便可乘此机会又打开一扇不良风气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