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工期这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是工程项目控制三大目标,三者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目标系统,某一方面的变化必然引起另外两个方面的变化,因此,如果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影响三者关系的整体平衡,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

1、质量、成本、工期三者关系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成本、工期“三大目标”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①质量高、成本高、工期长;②质量低、成本低、工期短;③质量高、成本高、工期短;④质量低、成本高、工期长;⑤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⑥质量低、成本低、工期长。

若确立高的质量目标,则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都要受到相应的控制,才能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首先,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工人应由技术水平高、技能强、经验丰富的人组成,但人工工价,待遇会相应提高。

其次,质量高则要求选择质地好、材质佳、性能强的材料,但采购的成本往往会增加,因此,要采购到优质合适材料,选购的时间相对延长。

个别时候出现停工待料而影响工期。

工期的延长,又影响到资金的周转导致成本上升。

三是为了提高质量,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解决施工难题就要花费必要的措施和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四是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管理环境;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劳动环境,都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

并且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之成为保证质量的环境。

五是要求高质量的工程,就必须投入性能好、先进技术成果运用多的设备,但投入大、待摊费用高。

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可能出
现图纸更改、材料不及时到位等情况,这也会增加工程成本。

因此,前一工序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续工序和分部、
分项工程的质量。

从而,增大成本,延长工期。

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较高的质量等级,就会减少因质量缺陷而引起的返工,相对地缩短工期,避免了返工费用,也减少了维修期内的维修保护费用。

这是“三大目标”彼此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质量、成本、工期目标控制分析研究方法
在质量、成本、工期三者控制过程中,为最优化三者关系,项目需要采取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求得最佳经济效益,这一过程所使用的数据如工期、成本、贷款利息等等都是预测或估算,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我们经过分析对比后能提高项目的运作、抗风险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获得项目效益。

2.1 优化平衡分析研究
(1)项目的成本构成。

优化平衡分析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这里我们把固定成本列为保证质量级别所需成本,可变成本列为项目各类成本和工期,在一定条件下,质量越高,成本越高,工期越长。

(2)线性优化点分析。

如果工期与成本随质量增高而成比例地增加,则为线性优化点平衡分析(采用量化指标,假定质量从数量1到10之间变化),见图2-1。

2.2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又为灵敏度分析,主要是指在工期内内外界不确定因素(工程款、成本等)的变化对结果质量指标的影响。

如果外界因素有较少变动,导致质量指
标有较大变化,说明该工程项目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强。

如果外界因素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指标评价产生负面效应,则会给工程项目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1)确定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

主要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最能反映项目效益的评价指标,如:质量达标率、项目收益率等。

(2)选择不确定因素及其变化范围进行敏感性对比计算,通常选择对项目质量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来调整,如工期、进度、固定和可
变成本等,可确定一个变量并给定变化幅度(±10%、±20%等),其它变量不变,对比计算该变量变化对质量指标的影响程度。

如此逐一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影响程度最大的变量敏感性最强。

图2-1 质量、成本、工期关系图
优化区
亏损
区可变费

固定费

总成本
C=Cf+Cv
工期R=PQ
Q 质量
图中表示Cv可变成本;P表示单位面积的质量成本;E表示优化点;V表示单位面积可变成本。

则:R=PQ;C=Cf+Cv;Cv=VQ E=R—C=PQ—Cf—Cv=(P—V)Q—Cf当质量、成本、工期三者最优点出现时E=0,即达到质量最高、成本最低、工期最短的理论上最理想状态。

(3)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绘制分析图,最后进行方案取舍。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这种情况,当确定较短的工期时,则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受到相应的控制,如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

其中根据敏感性分析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为了使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对工期有利因素,就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在对质量、成本产生影响最小的情况下。

如为了赶工期,可以人为地增加夜班次数和人数,但前提是要注意这样一来造成夜间施工费、管理费的增加以及降低质量标准等,因此要在质量、成本可控目标内才能实施。

3、质量与成本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
(1)质量与成本控制的相互作用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成本之间也有
对立统一的关系。

如果项目业主对工程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如果业主过分地减少成本,工程质量就无法保证。

同时,如果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制定科学合理,使工程进展具有连续性、均衡性,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工程质量。

许多工程项目,如大型体育设施等,要求项目建设必须在某一特定时间完成,这类项目投资和质量成为可以选择的决策变量。

有些施工企业为谋求利润而使用劣质材料,或者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进而由于返工停工,也会加大施工成本。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只有有了合理的成本,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得到
良好的控制。

(2)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协调根据工程项目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目标值时,都会对另一个目标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质量与成本目标进行协调。

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做到目标系统最优。

协调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职工的质量教育、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树立质量意识;二是建立责任制,把质量目标进行逐项、逐层分解,将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三是确定恰当的质量成本,不要因质量要求过剩而增加支出,也不要因为质量问题导致返工等增加工程成本。

总之,施工企业在组织施工时,应该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成本的动态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进度、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协调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通过有效的程序和措施,在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工程施工成本最低。

如果仅仅关注成本目标,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陷入在成本目标分解的各个层次上,顾及不到外界环境的变化。

当发现实际成本超支时,通过盲目删除工程内容或者降低设计标准,进而导致工程的功能丧失或下降。

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的核心要素。

要保证这三个要素的正常协调,必须处理好业主、施工单位、监理三方的关系。

在工
程实施总承包管理的情况下,业主既要为自己的工程把好质量关,又要为承建商的经济效益着想;施工单位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还要提高工程质量。

工期、质量、成本控制将要达到的最终目目标就是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