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投资体系转换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储蓄投资体系转换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方面
(1)银行信贷分配的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主要表现在银行大量的资金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以及银行是否有大量闲置的资金。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途径很有限,主要是用于放贷,其次就是用于债券投资。
2005—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一直不高,存贷比不到70%,同时随着存款和贷款规模的增大,存贷差也逐渐出现扩大的趋势。
这说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没有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利用。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占有很大的份额,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几乎就决定了所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国内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资产质量较差。
2004—2007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到2008年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了大幅的下降,但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的大幅度下降源于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剥离。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行的经营能力、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制度、银行信贷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都影响着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
对策:1 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制度
2 健全金融法制
3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4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5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
(2)权利寻租对银行信贷资金分配效率的分析
信贷是一种资源,在商业银行系统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人的行为方向和力度,对于信贷资源配置
的效率、质量、效益具有关键性的重要影响。
而这种资源配置着银行领导拥有绝对权力,因为在同等情况
下,领导可以决定把贷款发给谁和不法给谁。
银行领导的绝对权力很容易导致信贷腐败。
权利寻租产生的原因:①权制度因素,产权不清晰,形式上是人人共有,但实际上控制权在少数人手
中;管理制度:②内部管理制度混乱,没有形成现代权利制衡制度;③经济利益驱动:人都会追求自己
利益的最大化,权利控制者也会权衡各方利益,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最大化;④监管法制不完善。
对策:1 培养商业银行代理人信托责任
2 商业银行对借款人声誉考核指标要量化
3 实施信贷人员的问责制度
(3)关系契约对银行信贷分配效率的分析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不对称信息从而契约不完备时,当事人都有出于利己动机的机会主义倾向。
契约越不完善,道德风险就越大。
政府和国家银行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管理经济秩序,制定金融政策,并运用激励措施和约束措施控制商业银行的行为,是委托人。
商业银行依托国家信誉经营国有资本,运用存款资金并使之保值增值,同时执行金融政策,是代理人。
在现行契约关系下商业银行存在机会主义选择倾向和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1、内部道德风险。
内部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
一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信贷人员控制商业银行,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信贷人员利用拥有
的信息优势,增加成本费用,隐瞒利润,从事高风险业务活动,“故意”做出有利于自己,
有损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二是在不确定性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存在强烈的机会主
义倾向,往往为一己私利,违规发放高风险贷款。
三是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偷懒”、不尽
职责或违规操作。
2、外部道德风险:外部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借款人隐瞒其经营及盈利方面的真实信息,企图违反借款合同、改变借款用途、投资于高风险项目、逃废商业银行债务,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
对策:1、加快金融市场的制度改革
2、加强对借款人行为的监管和约束
3、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