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卷02(含答案在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
期中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A
二、
16.【答案】我同意同学乙的观点。

(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3)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4)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17.【答案】(1)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网络病毒;网络垃圾;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等。

(两点即可)
(3)①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②传播网络正能量。

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18.【答案】(1)①失信于人,就不会赢得他人的信任,会产生信任危机。

②不讲诚信的人,一旦被识破,就会处处碰壁,甚至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2)①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③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④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⑤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19.【答案】(1)犯罪行为。

张某在茶庄附近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他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推断张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2)①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②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则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3)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①家庭: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②学校:及时教育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和法治教育;③社会:要为未成年人创建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等。

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45分)
1.小涛是爷爷奶奶的孙子、爸爸妈妈的儿子、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学生、班上的体育委员、小丽的同桌;他和班上的小杨住在同小区的同一幢楼里,是小杨的邻居。

小涛拥有多重身份表明()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小涛是善变的
④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C.人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3.2019年10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夕阳红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并打扫卫生。

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积极融入社会②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③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荣誉④体现了乐于助人,有利于创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亲近,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多彩。

作为网络参与者,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有()
①针对网络使用中的问题,积极在“首都之窗”政务网站上建言献策
②加入微商团队,在朋友圈和网上售卖“三无”产品
③作为贴吧版主,管理、举报不实信息与不当言论
④化身“键盘侠”,在网上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进行谩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以下朋友圈信息,你认为值得转发的有()
①“测测你还能活多久,特别准!”
②“八旬老人走失,朋友圈寻人爱心大接力……”
③“出大事了,上访村民猛砸政府大院,大快人心……”
④“花海盛景现菏泽,八方宾朋齐点赞!(航拍视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网络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过分依赖网络,也使得我们与朋友、家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为此,你给下面漫画中同学的建议是()
①远离网络,避免受到来自网络的伤害
②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
③认识网络交往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④对于网络的影响,要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一份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近2亿。

其中39.6%的青少年反映总是或经常遭受网络语言暴力,
25.3%的青少年存在总是或经常实施网络语言暴力的行为。

面对网络语言暴力,我们青少年应()
①提高媒介素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②学会辨别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③加强监管力度,打击网络语言暴力④把保护个人隐私放在首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风筝在天空中的自由飞行靠着线的束缚而获得,系着它的线一旦断了,风筝很快就会掉落。

这说明()
A.规则是获得自由的保障
B.规则和自由谁也不依靠谁
C.有了规则就失去了自由
D.没有规则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9.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位乘客因坐过站与驾驶员发生口角,在争执互殴中汽车失控冲进长江,15条生命就此消逝。

看似常见的小问题,却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恶果。

其背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关乎个人乃至社会的文明修养以及对规则制度的敬畏与遵守。

这表明()
①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②遵守规则是他人的事,与我无关
③漠视规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④公民应自觉遵守规则,文明有礼,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斑马线礼让行人,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近日,一段发生在斑马线前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点赞。

车主正准备驾驶车辆过斑马线时,发现一位行动缓慢的老人正在过马路,随即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老人也停下脚步,脱帽鞠躬致谢。

等走到另一个车道时,老人再一次脱帽鞠躬致谢。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明礼貌事非小,和谐社会少不了②尊老敬老要传承,交通法规能变通
③斑马线前显文明,交通事故全解决④遵纪守法护生命,平等尊重保通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的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应该()
A.恃才自傲,特立独行
B.尊重人格,平等待人
C.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D.坚持己见,决不妥协
12.下面漫画中的男孩()
①不应该轻易许诺②信守承诺,很有上进心
③应勇于承认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④需要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遵章守法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下列人员中的行为尚未涉嫌犯罪的是()
A.周某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
B.八年级学生小王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C.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他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
D.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站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了小冲突
14.八年级学生小李,父母离婚后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支付抚养费三百元。

一年后,母亲以再婚生养女儿为由,不再付抚养费。

小李又因父亲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境。

这时小李最有效、最根本的做法是()A.放弃抚养费B.寻求法律帮助C.向母亲追讨D.寻求妇联帮助
15.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与吸毒,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禁人生活中的“雷区”
③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④多看一些暴力书籍,以避免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55分)
16.辨析题。

同学甲:规则就是约束人的,能不遵守就不遵守。

同学乙:规则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应自觉遵守。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2分)
17.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8年,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网信工作的根本遵循。

材料二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和快捷,但各种网络陷阱也接踵而来、此起彼伏。

网络病毒无孔不入,令人防不胜防;许多不良和违法网站,成为网络垃圾;网络黑客,危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网络诈骗,手段多样,数不胜数;网络成瘾,损害身心健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必要性。

(6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在网络上存在哪些陷阱。

(两点即可)(2分)
(3)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中国好网民”?(8分)
18.明初学者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由于家里很穷,只好向人家借。

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看这本书。

”宋濂却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着看这本书,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后来,他如约归还了那本书。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为什么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分)
(2)我们应怎样向宋濂学习,做一个诚信的人?(8分)
19.材料一某市中学生张某,因父母工作忙,对其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上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

升入八年级后,又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结果被行政拘留。

出来后仍不知悔改,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

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张某在茶庄附近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

该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5 000元。

材料二以下是某市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所做的调查统计表。


(2)结合材料说说,张某的经历给了我们哪些警示?(2分)
(3)预防违法犯罪,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4分)
(4)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提示:可从家庭、学校、社会角度作答)(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