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滦南职教中心涉农中专班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教案科目: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师:教学点时间:
课题:导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要求学员掌握三农问题的基础知识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而且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思考、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课时数:8课时
教学过程: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日益重要,但很多农民企业家理论知识比较欠缺,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在本节课中,从三农问题分析入手,并逐步分析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学习时重点掌握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课堂探究(1课时)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一章,在看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重点看以下主要内容:
1、农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结合实际情况,列举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课堂讨论(1课时)
(一)、课堂讨论
由教师组织学生就下列问题开展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对学生正确的观点和做法给予肯定,对知识性错误给以纠正,逐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探究日常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三农”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2、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包括哪些内容。
(二)、教师总结:
教师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教师小结:(3.5课时)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三农”问题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方法,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总结一下这次课的知识要点:
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三农”专业目标
(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表现如下: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况且我国是人口大国。
解决好吃饭问题,才有精力发展其他产业,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社会不稳定何谈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何谈现代化建设。
中国
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只有拥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谋求自己的繁荣和强大。
(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坏。
2、农村是国家政权的基石
我国农村在巩固国家政权方面,有如下功能:
(1)、保持社会安定的功能。
(2)、经济支撑社会的功能。
(3)、发扬民族传统的功能。
(4)、维系农民群体的功能。
(5)、保护环境资资源的功能。
3、农民是“国以民为本”的主体
我国农村有9亿农民,农民是我国“国以民为本”的主体。
一个国家的人口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
人口具有两重性。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提高我国人口质量,从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现状来看,应以提高我国人口主体——农民的质量为主。
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富裕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要不断增加经济收入总量;另一方面要减少农民人口数量。
(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三农”目标
1、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
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在这一时期,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自给,而在于为市场提供商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工业装备普遍采用。
工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逐步由播种机、脱粒机、饲草收割机、水利灌溉设备等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及手工工具。
先进科技广泛应用。
先进的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生态环境受到重视。
注重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2、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包括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主要任务和实现农村现代化。
3、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
(1)、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2)、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发展市场机制作用。
(5)、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
(一)、农业类型:
1、按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和未来农业。
2、按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农业和集约农业。
3、按区位和色彩,可分为“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合称“三色农业”。
4、按耕作方式,可分为烧垦农业、轮垦农业、免少耕农业、浇灌农业和旱作农业。
(二)、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1、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紧密交织在一起,这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特点。
2、农业生产经营由市场导向。
3、土地是农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4、农业生产经营对自然环境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
5、农业生产经营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6、农业生产经营还受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7、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系统性特点。
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任务
1、组合生产力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使之形成最佳组合的最高生产力,这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
2、协调生产关系
协调和完善农业中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这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
3、调整上层建筑
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
(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
包括产前的决策、计划,产中的组织、监督,产后的核算、评价。
(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法
1、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指依靠经济组织、经济杠杆、市场机制和经济利益等手段,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管理经济的方法。
2、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指御用经济法律、法令、条例、体制、政策等法律规范性文件,以调整各种经济关系,保证积极活动正常运行的方法。
3、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运用教育、启发、诱导、激励等手段,以人为本,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觉悟,引导其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和个人的价值而努力工作;通过教育人、管理人,进而实施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
4、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采用行政方式来调整和管理经济的方法。
课堂演示和练习(1.5课时)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
根据上课情况,演练一两遍,并让学生逐个复数整个过程。
可以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中的知识,灵活陈述。
2、学生复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法
复习巩固
课堂测验(1课时)
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富裕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要减少()。
2、农业类型按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可分为( )、
( )、( )、( )和( )。
3、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包括产前的()、产中的()、产后的()。
二、判断题:
1、教育方法指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采用行政方式来调整和管理经济的方法。
()
2、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系统性特点。
()
3、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
()
三、问答题:
1、简述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