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创新教案下册(通用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创新教案下册(通用7篇)二年级语文创新教案下册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9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

3.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9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5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初读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5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2.初读课文,朗读感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时钟的作用是什么?(师出示小钟)
2.自然界中也有钟,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3.板书课题:自然界的时钟,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5)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自然界的时钟指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4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感悟,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4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感悟,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书上列举了哪几种花儿?它们是怎么报时的?
2.小组讨论,汇报。

3.指导朗读。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其他的动植物报时的方法。

5.为什么有一些动植物能准时的活动或开放呢?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钟”。

6.大自然中有哪些动植物能报时呢?学生互相交流。

7.感情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你还知道那些自然界中有趣的生物钟现象?说一说。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同步训练》14课。

4.预习古诗。

二年级语文创新教案下册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长歌行》。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诵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读会背。

教学难点:
背诵诗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几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家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大家将收集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2、生展示句子并大声朗读。

3、师: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

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小朋友要学会珍惜时间。

4、板书课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5、齐读课题。

提醒学生注意“长”和“乐”都是多音字。

二、学习《长歌行》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
2、抽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
二读诗,划节奏,读出韵味。

1、划上节奏依节奏读。

(提示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2、练习读
指名朗读,比赛读(个人、分组、男女),师生评议。

生生合作朗读。

咱们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请同桌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一读这首诗。

3、齐读全诗。

三读诗,了解代乐府民歌,明诗意。

1、老师简介乐府诗
2、学生自学诗后注释、译文、简析
3、师生合作读诗歌和译文。

(师一句,生一句,交换读)
4、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来说出一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木。

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

大家猜猜老师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这眼前的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呢? 生自由读。

指名读,学生点评。

3、理解第三、四句。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

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到大海里,而从来不会向西又回到它们的起点一样。

猜猜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猜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为什么?
5、从刚才同学们的深情诵读中,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了什么?
四、四读诗,背诵积累
课件逐步去掉字、句、整首诗,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背诵采用指名背、小组背、全班背等形式。

三、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大家刚才在理解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

2、课件播放画面:春天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东奔腾;一个小小孩在家中埋头苦读的画面。

请你为每一个画面配上相应的诗句朗诵。

3、“你读大家评”。

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出自己的体会到的感情,其他同学点评他读得好不好。

指名读,集体评议。

4、古诗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了吗?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

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5、学生自由背诵,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6、学生展示背诵情况。

五、作业
朗读、背诵本单元三首古诗
二年级语文创新教案下册篇3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人为了让秧苗长得快一点,而把秧苗拔高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小,语言浅白,道理易懂,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学习。

2.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相对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

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后练习题:“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体现了阅读理解——概括抽象的逻辑训练过程,是一个难点。

要做好任务分析,以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标。

4.课后练习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不是要求掌握“赶紧”“焦急”两个词语的意思,而是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状语表情达意的效果,体会如何在句子中写具体些的表达要求。

5.课文只有一幅插图,而插图仅仅呈现《亡羊补牢》故事发生的一个具体情境,对借助插图阅读帮助不大,体现了向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过渡,因此,利用寓言故事的题目梳理故事的条理以了解故事内容,就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6.课后选做题是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
1.寓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白纸一张,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已经学习了《坐井观天》等三篇寓言,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

但“寓言”一词是新知,要在适当的环节向学生讲授。

2.课后练习题:“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属于概括抽象思维训练,而概括思维是二年级学生正在开始发展的阶段,因此是一个难点,要注意目标水平的把握,不宜要求学生能像成人或成语词典那样高度概括,学生能有根有据对这两个故事的事或人物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与成语的意思相同,就可以视作达标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寓言的感受想法;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说感受想法的目标,是根据课标的目标与内容制定的。

)
3.能正确认读“寓”等15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亡”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能正确读写“亡羊补牢”等4个词语。

5.通过与课文相关的两组句子比较,进一步认识状语的表情达意作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寓”等1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亡”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正确读写“亡羊补牢”等4个词语。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寓言的感受想法;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通过与课文相关的两组句子比较,进一步认识状语的表情达意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寓”等1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和词卡(字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

),“亡”等8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寓”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习过的课文《坐井观天》吗?谁能讲讲这个小故事?(指名讲故事)谁还记得这个小故事说明的道理呢?(指名回答)。

同学们记性真好。

在《坐井观天》那个学习单元里,我们一共学习了三个小故事,明白了三个道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上学期学习的相同,都是通过小故事说明道理,并且,我们还给这一类课文起了一个名字,叫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老师板书题目:12寓言二则(“寓”和“则”注音。

)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寓”“则”字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能猜出这一类讲故事明道理的课文叫什么名字吗?(预设:名字叫做寓言。

)同学们真聪明。

对了,讲述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这样的故事我们就叫它们为“寓言”。

那么,根据题目,你们知道课文要给我们讲多少个的寓言故事呢?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指名回答。

预设:课文要讲两个寓言故事,“二则”告诉我们的。

)课文讲的是哪两个故事?请看老师把它们的题目写出来。

1.老师板书题目: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亡”“牢”和“揠”注音。

)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亡”“牢”和“揠”字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导语:“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中的“亡”“牢”和“揠”是什么意思?题目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寓言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和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注音),指名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读法举例:寓、寓、寓,寓言的寓。

)
(3)自由读、全班齐读。

(4)指名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
预设:翘舌音的:喘;平舌音:则、钻、此;边音:牢。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指名朗读,一人读一个故事;采用一人朗读完毕后马上评议的方法进行反馈指导。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共同评议。

③评价完一个故事,齐朗读一个故事。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的字的读音,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1)示会认的字在课文里的词语,会认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寓、寓、寓,寓言的寓”。

齐读,自由读。

(2)“亡、牢、钻、悔、此、焦、筋、疲、截”口头组词。

①(贴出这些会认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
同桌交流。

②反馈指导。

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③(把口头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后)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接下来,就要检查大家的朗读了,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不要把字宝宝的好朋友拆开了。

(3)反馈指导读通顺。

通过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指导一句后,或自由练习或齐读该句: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它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个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自由朗读全文。

4.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冒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和打乱顺序,游戏要注意能让全体参与。

)。

三、结合生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道理。

(一)学习《亡羊补牢》。

1.释题,整体感知。

(1)导语:我们已经多次朗读课文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联系课文想一想,上课伊始留下的关于题目的问题吧。

出示任务:题目“亡羊补牢”的“亡”和“牢”是什么意思?“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反馈指导。

(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

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
预设:
“亡”是丢失的意思;“牢”是羊圈的意思。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丢失了羊后把羊圈修补好。

(3)提问:故事讲的是什么时候?谁丢失了羊后把羊圈修补好呢?(预设:课文讲的是从前;一个人丢失了羊以后吧羊圈修补好。

)我们就称呼这一个人叫养羊人吧。

(4)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对了,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养羊人丢失了羊以后把羊圈修补好。

2.依据课题,梳理故事条理,初步了解“亡羊补牢”故事内容。

(1)导语:从题目“亡羊补牢”,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这位养羊人经历了两件事:“亡羊”——丢失了羊和“补牢”——把羊圈修补好,请读读这个故事,看看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写“亡羊”的,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写“补牢”的。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写“亡羊”的,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写“补牢”的,在“亡羊”部分最后用“‖”这个符号表示。

个体操作思考。

(2)反馈指导。

预设:
亡羊:从开始到“把羊叼走了。


补牢:最后一个自然段。

3.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了解“亡羊”。

(1)导语:对了,这个寓言故事先讲“亡羊”,再讲“补牢”。

(PPT示课文图画)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怎么样了?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问:图中画的是一个羊圈。

第二问:这个羊圈破了一个窟窿。

(3)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句子讲到了这幅图说的情况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并形成答案。

)
预设:
句子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句子2: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5)导语:对了,这两个句子讲到了图画表现的情况——羊圈破了个窟窿。

出示任务: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除了让我们了解到羊圈破了个窟窿这个意思外,还告诉我们其他什么意思?
个体操作。

(6)反馈指导。

意思1:狼是从窟窿钻进去叼走羊的。

意思2:狼是两次从窟窿钻进去叼走羊的。

(追问:你是从哪个词知道是两次的?预设:是从“又”这个词知道的。

)
(7)导语:不是说“亡羊补牢”了,怎么狼会两次钻进窟窿叼走羊呢?
出示任务:默读“亡羊”部分,想一想,狼两次钻进窟窿叼走羊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8)反馈指导。

句子: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原因:因为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没有修羊圈堵窟窿,所以狼两次钻进窟窿叼走羊。

(9)小结:“亡羊”这一部分故事,讲了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丢了两次羊。

4.结合生活,了解“补牢”。

(1)导语:由于养羊人没有修补羊圈,狼又一次叼走了羊。

养羊人接着会怎么办呢?
出示任务:默读“补牢”部分,在每一句话的开头标上序号。

然后读一读每一句话,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里,了解到养羊人的什么情况?
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并形成答案。

)
预设:
先订正一共有几句话(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了解到养羊人后悔没听劝告,想到丢了两只羊后修羊圈还不算晚。

第二句:了解到养羊人堵上了窟窿,修好了羊圈。

第三句:修好羊圈后,养羊人的羊再也没有丢了。

(在这交流汇报过程中追问:“从此”说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预设:从修好羊圈开始。

)
(3)小结:“补牢”这一部分故事内容,讲了养羊人丢了两次羊后,知道修羊圈还不晚,修好了羊圈,羊再没有丢了。

5.感悟“亡羊补牢”说的道理,试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1)故事内容我们了解了,你会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你是根据哪些句子产生这样的想法的,做上记号,然后用“我会对养羊人说……”为开头说一说。

个体操作练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①我会对养羊人说,你如果早听街坊的劝告,就不会第二次丢羊了。

依据的句子:从“街坊劝他说”到“把羊叼走了。


②我会对养羊人说,丢了两次羊后,能听劝告修羊圈还不算晚。

依据的句子:从“他很后悔”到“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3)导语:同学们谈得到很好,那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出示任务: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4)反馈指导。

预设:
①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了错事要听别人劝告,不然会一错再错。

②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

提问: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亡羊补牢”最后告诉我们是哪个道理呢?你根据什么断定的?(指名回答。

预设:第2个是“亡羊补牢”最后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断定的依据是“补牢”部分的内容。

)
(5)小结:“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到后来,就演变成成语“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

(二)学习《揠苗助长》。

1.释题,整体感知。

(1)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的内容,明白了它说明的道理了。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了,同学们还记得上课伊始留下的关于题目的问题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